终端“跳水”,“锦书”何托?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52 浏览:20283

最近,盛大宣布它风头正盛的“bambook”(锦书)全线降价,用户以499元就能将其收入囊中.在这波风潮中,汉王、纽曼等厂商也不甘落后,国内电子阅读器市场一路迈入“500元”的低价时代.

“数字阅读”早就不是新鲜名词,传统出版、纸质媒体在其冲击下已经重创连连.国内的电子阅读器开发商们不吝使出全身解数,以便在这块蛮荒之地成为最成功的淘金者.与国外不同,他们往往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硬件”领域,或以技术创新作为抢夺市场份额的筹码,或者以相对低廉的吸引消费者,这固然是重要的营销手段,但是未免有失偏颇.

早就有评论者指出,在“电子阅读器”之役中,应该遵循“三步走”战略,即“短期看终端,中期看平台,长期看内容”.不难发现,现在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决心打造“网络迪士尼2.0”的盛大已经迈出了一小步:作为掌握丰富文字资源的煌煌帝国,它开设了“云中书城”,试图形成与“bambook”的对接.这一举动在国内尚属首创.但是,拨开“浮云”见真相,不免让人沮丧:它提供的书籍与其旗下各网络文学网站的分类基本重合,作者和读者的定位尚且停留在低龄层次,从而将其受众范围框定在一个凝固的区间.而且,“看书付费”的理念能否被用户接受?“百度文库”一役已经充分说明,我国网络文学的读者已长期习惯于笑纳“免费的午餐”.虽然那场角逐过后,盛大已获结果和道义上的胜利,但看各位作者在微博上至今没有平息的数次声讨,“盗文”已是长期存在的不争事实.鉴于“bambook”支持的文件皆是最普遍的电子格式,用户何必又仅仅乞灵于“云中”?既然“云中”可有可无,“锦书”优势又何在?开发商已经向媒体证实,499元的并不足以收回成本.短期推广尚可支撑,如果没有新的招式,常年充当“善财童子”在市场化语境之下只能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况且,选择电子阅读并不能得出使用电子阅读器的结论,ipad引领了平板电脑的纪元,智能手机挥了挥衣袖,又带走了一部分潜在的用户.用户和电子阅读器既无“山盟”,又何托“锦书”?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用户也是开发商们的上帝:因为纸质书的沉重与知识相对板结,数字化阅读应运而生.但这并不说明开发商们只能充当用户手中的提线木偶,况且,再精密的市场调查得出的“用户群”都处于现在时.真正的商机都是培养出来而非被简单发现的,数字阅读的爱好者们通常是年轻人并不说明他们仅仅爱好浅层的“网络文学”,传统书籍乃至学术著作若被制作为电子格式,可以网罗更大的阅读群体.而且,相对于网络文学,用户们更能接受这一类书籍的付费设定――只要把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是,这一设想最困难的绳结打在了敏感词――“版权”之上,纸质书籍的创作者们往往对电子版的授权慎之又慎,多次下载的版权费用如何支付,国内尚且没有成规可遵循,盛大各文学网站作者和平台的“利润分成”模式能否适用?一切还在探寻之中.


在研究国内的电子阅读器市场时,亚马逊的kindle常常被当做范本.仅仅在2010年一年,它便获得了1000万的销售业绩.亚马逊以网络售书起家,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完美的一跃.与出版社们多年的精诚合作使它积攒了丰富的“人脉”,从而更容易获得作者们的授权,能够形成完美闭合的产业链.国内的网上书城在对垒之时,是否也愿意抽身进入这片“蓝海”之中?电子阅读器的未来走向,变数仍在酝酿.

曾有一位美国批评家将一本描述“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变革的著作命名为《读书的挽歌》,其中充斥了一位知识分子对前工业时代的深刻悼念.但阅读一事,未曾也永远不会消亡,更替的仅仅是手段和方式.羊皮卷、竹简、布帛、纸张、电子阅读器等承载的是亘古不易的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这一点,也同样需要开发商们牢记――这才是“读者”这一群体最普世的消费需求.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