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立课堂上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48 浏览:13913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种诗化的语文教学尝试.在这种诗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及交流与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一、引导编拟,整体把握.感悟内蕴

由于高年级课文较“长”,学生在初步感知时,不容易把准内容,突入中心;在理解内容时,缺乏准度;在总结提高时,缺乏全面,主题得不到揭示和升华.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编拟诗文的方式.即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预习、思考、筛选,找出文中的重点词语,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编出贴切诗歌,让学生历练感悟、理解、概括、积累和应用的语文实践过程,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操作如下:

1 教师示范编.教师在教学某篇课文前.反复诵读课文,吃透精髓,然后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和思想内容编拟出一首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让学生熟读,以体会全文主旨.如第十二册第二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可编成如下课文诗:“河上纤夫互搀搂,穿着破烂像猪狗.领头纤夫是老头,眼睛漠然身佝偻.右边走着高个儿,没精打采衔烟斗.少年士兵也拉纤,无可奈何朝前走.”

2 师生共同编.刚开始学习编诗.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这时需要老师扶一把,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编诗.编拟中,一是向学生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五律诗共有八句,每句五字,七律诗共有八句,每句七字,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字要求押韵(即韵尾基本相同).如第十一册第十二课《鸟的天堂》我们和学生一起改编成这样的诗歌: “岸边一棵树.枝干不可数.生命力旺盛,绿叶一簇簇.树上鸟儿多,应接都乱目.鸟声伴鸟影,美丽南国树.”二是要求学生在编拟中尽量多用原文中的原词原句,使所编诗歌成为原文的高度浓缩.如第十册第二课《趵突泉》可编成诗歌:“趵突泉水名气好,游客如云真不少.三个水柱冒冒冒,冒出水面半米高.晶莹活泼不疲倦,神秘境界梦萦绕.池边泉眼冒气泡,五光十色赛珠宝.”其中的“水柱”“冒冒冒”“半米高”“神秘境界”“五光十色”等都是原文词语.

3 学生自主编.当学生了解了诗歌的一般特点、掌握了编拟课文诗的基本要领后,最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或小组编,或同桌编,或个人尝试编诗,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人”地位,主动地编诗学习.对语文程度较低的学生可放宽政策,每句三字、四字、六字也行,只要符合文意,有时编成的诗歌少几句或多几句也无妨,只要主要内容反映清楚就行.如第十二册第一课《马踏飞燕》,有的学生编成四字诗:“艺术珍品,马踏飞燕,名闻天下.举世少见.铜制骏马,体形匀称,鬃毛整齐,膘肥身健.头颈收缩,尾巴后扬,快走如飞,雄姿展现.造型优美,构思新奇,东汉人民,卓越奉献.”也有的学生编成七字诗: “艺术珍品马踏燕.名闻天下真少见.铜制骏马体匀称,鬃毛整齐肥又健.头颈收缩尾后扬,快走如飞雄姿现.新奇造型谁构想东汉人民来奉献.”

此外,编拟诗文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指导编拟诗歌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课前:让学生在预习时.未读课文先读诗,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吃准课文中心,抓住课文精髓.

课中:在逐段学习课文内容时,边学边编诗,课文学完,诗歌编成,使学生一节课所学的众多内容,凝炼成一首言简意赅的优美诗歌,达到文诗相映,让学生在美好的诗境中轻松学文.

课后:当学生学完一篇长课文,知识点多,知识零乱不系统时.教师利用总结谈话时间,师生共同编出简言的诗歌,让学生齐读诗歌,深悟内蕴,深层次地理解主文,从而揭示文章主题,并使主题得以升华.如第十一册第九课《我的战友邱少云》,学习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的不凡表现后,出现“中午敌人打起炮,排排炮弹身边爆.火苗呼呼蔓延开,烈火熊熊把身包.千斤巨石趴地上,咬紧牙关任火烧.战斗英雄邱少云,美名千古传中朝.”

二、化句成诗,诵读诗句,抒发情感

运用诗化的朗读方式,能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理解和体验,获得真切感受,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指导学生研读品味“倾诉与怀念”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丧父之痛和对世界和平的强烈渴望,在指导朗读时,结合多媒体把课文内容做了格式的改变,用了诗化的方法,在凄婉、深沉的乐曲声中,下面的字一行一行地出现: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

接到的却是爸爸――

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表,

腕上的手表,

浸满了凝固的鲜血.

爸爸的嘴张着――

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

我听见了,

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妈妈听见了,

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

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全世界听见了,

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学生在这样的诗化格式下,随着音乐的伴奏,全身心进入意境,用心灵、用情感去拥抱、感悟语言的蕴涵.教师靠着准确的把握和精妙的表达,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凄婉的世界里.趁着学生的情感被唤醒和激活之际,教师又带着他们尽情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声情并茂、联想翩翩的诵读,使教学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情感的强烈冲击,实现了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精神统一,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接着,教师又换了一种形式,把课文转换成竖排的长短句,随着音乐,一列一列地出现,教师鼓励学生用心朗读.

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的朗读在这一刻得到升华.教师把文字建立在心灵对情感体验的关注上,情致委婉.在平缓低沉的音乐伴奏下,学生自然就随着情境朗读了下来,充分展现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体验.这是一种用诗的语言来指导朗读的好方法,这是阅读过程中一次意象的再创造.

三、模仿编诗,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儿童诗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开展诗教学,让儿童诗走进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多结合课文内容的诗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诗、赏读诗、再有意识地指导读一些课外诗歌并适当加以引导,学生是不难写出好诗文的.因此,我们认为应当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模仿编写诗文.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人教版第三册)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二句的形式,写一写有关描写秋天特征的诗句,学生兴致很高,照样就开始说了起来.如有位同学写了《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紫红的葡萄挂在树上/橘树挂起圆圆的小球/苹果露出美丽的笑容.另外有的课文本身写得很优美.有浓郁的诗意,老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挖掘,触动学生的灵感.如教学《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启发学生思考:你的早晨是怎样醒来的同学就写了这样一道题为《早晨》的诗:“我们早晨/是外婆慈爱的叫声/唤醒的/大街的早晨/是我们上学的脚步声/踩醒的/校园的早晨/是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吵醒的.”


大量的实践证明,只要老师做有心人,引导点拨得法,孩子就能写出好诗.

(作者单位:连城县实验小学责任编辑:胡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