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841 浏览:44834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运算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的一个方面.中学数学教学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思考过程,从中发现出现运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掌握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算法和运算工具的方法,培养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 键 词 :分析原因 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中小学数学教育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取得了许多成绩和宝贵经验.但是学生的运算能力差的问题却依然存在,有人怪罪于计算器的普及使用,有人认为是因为考试对计算的过高要求,有人认为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仍存在着问题等

本人通过教学中学生运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结合运算能力的特点以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等提出一些见解进行探讨:

一、分析出错原因――找出症结所在

计算过程中学生常出现那些“简单的”、“熟悉”甚至“低级”的错误 ,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的“不认真”、“马虎”、“粗心”等,而要好好了解、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错误的思维过程,光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技能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是难以得到提高的.当学生出现运算错误时,有时候教师是需要听一听学生是如何思考的,了解学生运算出现的过程和原因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并及时纠正错误,才能有效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出现错误的原因无非就是心理和“双基”方面的原因,就中学数学而言一个方面原因是学生对“+”的理解问题.认为“+”就是“增加”,“增加”了,于是变大了.这样的“定势”在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会经常出现.从本质意义上说,这种错误的根源是对运算的意义理解不够.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理解不到位.进入初中阶段,由于数的范围已经扩充到了负数,这里的字母a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一个负数.[1]

1.采取措施――提高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枯燥无味,作为一名好的数学老师,上课时要投入高度的热情,将单调乏味的数学讲得生动活泼,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一些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兴趣.如:练习题的形式要多样化;引入竞争,促进学生做题的积极性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会一天天提高的.[2]

2.仔细审题――培养良好习惯

2.1、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通过对作业书写的要求,使学生养成态度认真、书写规范、步骤完整、考虑全面的好品质.

2.2、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可以指导学生记住以下三个步骤: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3]

3.持之以恒――加强常规训练

3.1、每节数学课都抽出5分钟的时间做10――20道口算题,开始时不要求快,但要按规定时间完成.偶尔穿插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这种紧张而有序的训练,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日积月累,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3.2、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3.3、培养学生耐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一查题目中的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重算法、逆算法也是很好的验算方法.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坚持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确保计算的正确.

4.讲究策略――优化运算过程

运算过程可以理解为是根据运算定义及其性质从已知的运算对象推导出结果的过程,因此,运算过程的实质是一种推理过程.

例如,1+2+3+等+99+100等于?当时为什么高斯能正确地、迅速地得到答案?他可能上这样想的:1+100等于2+99等于3+98等于等等于50+51等于101,所以答案是101×50等于5050;也许,他用两次题目中的加数、颠倒相加而得;也许他用的是另外的方法.尽管历史没有记载他当时的策略方法,但用了推理能力这一点则是无疑的.

加强运算策略的学习,可以避免复杂运算,优化解决问题的过程.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当学生掌握了某一种知识(方法)往入习惯用类似的旧知识(方法)去思考问题,这样必然会出现思维的惰性,影响运算的速度,使运算过程繁冗不堪.在教学过程如果教师不能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甚至采用打压政策,而一味地要求学生遵循“规范”的解方程程序,不仅会影响了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发展,更容易损伤学生可贵的探索和创新意识.[4]

5.学会反思――把握运算准确

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等,都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学记》中所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则是从教学和学习两个方面提出了反思的重要作用.善于反思的人,能不断地矫正错误,科学地设计运算的过程,并提高运算的准确度,逐步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所以我们要反思错误的成因,反思运算的过程,反思运算的结果.[5]


6.亡羊补牢――抓好错例分析

错误是难免的,发现错误,应引导学生说出错误原因并辅以思想教育.教师应经常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让学生分析、讨论,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容易出错的式题,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运算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的一个方面.中学数学教学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思考过程,从中发现出现运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掌握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算法和运算工具的方法,培养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