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69 浏览:46044

【摘 要 】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Raussen 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伤口感染、膝关节外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 键 词 】 胫骨平台骨折; 固定

胫骨平台是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由于交通事故等外力作用发生关节内骨折、内外髁骨折及关节面骨折,其发生率约占身体骨折总发生率的1%左右,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1].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1月~2010年2月骨外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2~71岁,平均(43.3±11.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损伤33例,高空坠落伤17例,重物砸伤10例.骨折类型:劈裂型骨折31例,塌陷型骨折29例.合并损伤:半月板损伤15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3例,交叉韧带损伤10例.受伤到手术时间8 h~15 d.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临床特点及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切开关节囊和冠状韧带,检查半月板和韧带的损伤情况,从半月板下方显示胫骨平台,切除不能修复的半月板,暴露骨折端,观察平台的塌陷情况,对关节面塌陷的骨折于胫骨近段撬起骨折块,将骨折复位,使关节面尽可能恢复平整,用尖端复位钳做临时固定,胫骨近端骨折缺损处嵌入自体髂骨,修复骨缺损并行韧带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方式,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采用撬拔方法使得关节面解剖复位,用克氏针固定,之后再用2枚空心螺钉固定.观察组在原有复位基础上,加大膝关节屈曲度,向后牵拉,显露内侧副韧带,将腓肠肌内侧头剥离,在内侧副韧带后方切开关节囊,暴露胫骨内髁后内方关节面及骨折端,通过内侧支撑钢板和后内侧有限接触钢板固定.两组患者术后2~7 d开始使用CPM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在下肢石膏制动时间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拆除下肢托后进行扶拐不负重行走训练.术后3个月以后根据患者临床恢复情况酌情行负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评价Ra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伤口感染、膝关节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Ra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的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伤口感染、膝关节外翻发生情况的比较 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其主要以交通事故的摔伤为原因,常累及胫骨内、外侧髁的后1/3[3].其治疗主要原则是有效地进行解剖复位,保持稳定的对合关系,保持活动正常且无痛的膝关节功能,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有效的、坚强的内固定是巩固解剖复位效果,保证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胫骨平台区域主要由大量的松质骨和较薄的皮质骨包绕而成,容易受到压应力和剪切应力,而发生干骺端粉碎,通过内侧支撑钢板和后内侧有限接触钢板固定,可以对抗因剪力和压应力造成的轴向畸形,进而维护关节结构的完整性和协调性.本研究通过钢板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传统固定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Raussen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同时观察组患者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伤口感染、膝关节外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传统固定术后并发症较高.综上所述,有效地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