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医院金葡萄球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960 浏览:107506

【中图分类号】R3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8-0405-01

【摘 要 】目的:分析近4年来本院患者金葡萄球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性特点,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金葡萄球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共分离金葡萄球菌154株,主要分布于苗医呼吸内科、糖尿病专科、骨伤科等临床科室,主要来源于痰、脓液、伤口物等标本.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出的金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性较高外,对其他种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60%以上.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葡萄球菌.结论:金葡萄球菌有明显的临床分布特征,耐药性逐年上升,且为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关 键 词 】金葡萄球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金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对本院4年来住院患者各类标本的金葡萄球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临床各科的住院患者标本,包括痰液、脓液、伤口分泌物等.

1.2 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所用基础培养基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有限公司,鉴定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鉴定分析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按2004年版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选药和判定,质控菌株为金葡萄球菌ATCC25923.

2.结果

2.1 金葡萄球菌分离概况:4年共分离出金葡萄球菌154株,2005年分离27株、2006年分离35株、2007年分离44株、2008年分离48株.

2.2 金葡萄球菌感染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分离出154株金葡萄球菌感染中,男83例,女71例,无性别差异.以老年组(>55岁)最多(92株,占60%),青年组次之(53株,占34%),儿童组最少(9株,占6%).

2.3 标本来源分布特征:分离出金葡萄球菌排列特征为:痰液62株(40%)、伤口分泌物34株(22%)、脓液21株(14%)、其他37株(24%).

2.4 病区分布:分离出金葡萄球菌的病区分布特征为:苗医呼吸内科72株(47%)、糖尿病专科43株(28%)、骨伤科25株(16%)、其他14株(9%).

2.5 耐药性分析:药敏结果显示:154株金葡萄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利福平的耐药率低于12%.药敏试验各种抗生素对金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见表1.

3.讨论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滥用增大了细菌的耐药性[1].金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可引起外科切口、创伤等局部化脓性感染和肺炎等全身感染.本调查中,老年组住院患者金葡萄球菌的检出数为92株,高于其他年龄组,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弱,加之长期反复不规则使用抗生素,导致老年患者易受金葡萄球菌的感染.本院金葡萄球菌标本来源主要是痰(40%)、伤口分泌物(22%)、脓液(14%),和其他医院结果较一致[2].本院金葡萄球菌感染的重点科室是:苗医呼吸内科(47%)、糖尿病专科(28%)、骨伤科(16%),这可能与患者使用呼吸机、血糖监测仪、导尿管、动静脉插管等医疗器械的侵入操作,破坏正常人体屏障而使患者易受金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金葡萄球菌是多药耐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可产生耐药[3].从本调查药敏可见金葡萄球菌耐青霉素G(98.8%)、苯唑西林(85.7%)最高,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目前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国外已出现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萄球菌[4].因此,预防金葡萄球菌感染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积极在医院里开展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院感知识的培训,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要重视病原菌的检测,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依据病原菌检查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杨琦,童立慈,何源沁.安徽省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209~211.

[2] 张翔,卢建平,任丽珍等.住院患者葡萄球菌属分离株临床分布与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213~215.


[3] 艾华,蒋燕群,汤谨等.医院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307~1309.

[4] Hiramatsu K.Vanyci-y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a new model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J].Lancet Infect Dis,2001,1(3):147~155.

[收稿 2009-02-1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