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工程硕士学历学位2016年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436 浏览:57416

2016级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研 究 生

目 录

苏州科技学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1

苏州科技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4

苏州科技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目录一览表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设计方向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7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城市规划方向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方向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建筑经济与管理方向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方向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环境工程领域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科技学院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试行)

为规范我校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保证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1997]54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学位办[1999]7号)等文件精神及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相关领域的企业,管理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与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第二条学制和学习年限

1,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时间).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生,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提前时间不超过年提前答辩经导师同意,所在学院审核,研究生部批准,1~2年经导师同意,所在学院审核,研究生部批准,

课程学习除必修环节外,原则上在1.5年内完成.

第六条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论文的选题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阶段.学位论文必须在双本的解释权归.

本自公布之日起施行.CSCD核心期刊目录,CSSCI核心期刊目录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术论文级别的认定以论文刊发当年的适用目录为准.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时,《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视同核心期刊,获国家发明专利(排名前2)视同以第一作者在普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项.增刊,专刊,会议论文集论文不能作为申请学位的成果材料.

八,本规定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目录一览表430114

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道路工程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经济与管理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430130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建筑设计方向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430114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l,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怎么写作.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用进校不离岗,业余学习为主的培养方式,但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工程硕士学习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必须修满课程学习规定的学分数,才能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课程学习原则上在1.5年内完成.

3,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外导师由学校按程序聘任手续.

4,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20学分(含公共课6学分,基础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1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2,课程设置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

方式备注123学

课公

课103322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考试6学分10332301英语(一)642√考试10332302英语(二)642√考试基础

理论课与

专业

技术课4301145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322√考试14学分43011452现代建筑设计理论322√考试43011453城市设计理论322√考试43011454建筑设计(一)642√考试43011455建筑设计(二)642√考试43011458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评论322√考试43011459历史文化遗产保护322√考试非学位课选

课43011460绿色建筑引论322√考查不少于

4学分43011461建筑空间与环境行为322√考查43011462建筑策划与工程项目管理322√考查43011466建筑物理环境控制322√考查不少于

8学分43011467景观规划设计322√考查43011468城市社会学322√考查43011469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322√考查43011470城市生态学161√考查43011471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161√考查必修环节1033220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考查13002205学术活动1√考查3,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1学分).根据相关规定和格式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并参加开题报告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定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存档.

(2)学术活动(1学分).研究生在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前三学期内参加不少于3次学术报告活动,并填写《苏州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表》,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存档.

四,学术成果要求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出学位申请时,其相关学术论文成果须达到如下要求:

1,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排名前2,如为第二作者时,第一作者为导师).

2,发表的学术论文须以苏州科技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学术期刊须公开出版发行的,包括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其中核心期刊为CSCD核心期刊目录,CSSCI核心期刊目录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术论文级别的认定以论文刊发当年的适用目录为准.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时,《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视同核心期刊,获国家发明专利(排名前2)视同以第一作者在普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项.增刊,专刊,会议论文集论文不能作为申请学位的成果材料.

五,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包括文献阅读,调研,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实践研究(工程规划,工程设计与实施等),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学位论文须在双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规划与工程设计项目策划,工程规划与工程设计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与要求

(1)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的形式包括工程设计论文,应用研究论文,工程/项目管理论文等.

(2)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按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教指委[2016]11号)执行.

3,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和要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由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有来自工程或工程管理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主任由校外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相关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六,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照学校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本领域研究方向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规定学分,同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的研究生,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城市规划方向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430114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l,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怎么写作.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用进校不离岗,业余学习为主的培养方式,但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工程硕士学习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必须修满课程学习规定的学分数,才能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课程学习原则上在1.5年内完成.

3,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外导师由学校按程序聘任手续.

4,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20学分(含公共课6学分,基础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1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2,课程设置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

方式备注123学

课公

课103322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考试6学分10332301英语(一)642√考试10332302英语(二)642√考试基础

理论课与

专业

技术课4301145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322√考试14学分43011452现代建筑设计理论322√考试43011453城市设计理论322√考试43011456规划设计(一)642√考试43011457规划设计(二)642√考试43011458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评论322√考试43011459历史文化遗产保护322√考试非学位课选

课43011463城市交通学322√考查不少于

4学分43011464小城镇发展与规划设计322√考查43011465区域规划理论322√考查43011466建筑物理环境控制322√考查不少于

8学分43011467景观规划设计322√考查43011468城市社会学322√考查43011469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322√考查43011470城市生态学161√考查43011471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161√考查必修环节1033220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考查10332205学术活动1√考查3,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1学分).根据相关规定和格式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并参加开题报告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定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存档.

(2)学术活动(1学分).研究生在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前三学期内参加不少于3次学术报告活动,并填写《苏州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表》,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存档.

四,学术成果要求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出学位申请时,其相关学术论文成果须达到如下要求:

1,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排名前2,如为第二作者时,第一作者为导师).

2,发表的学术论文须以苏州科技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学术期刊须公开出版发行的,包括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其中核心期刊为CSCD核心期刊目录,CSSCI核心期刊目录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术论文级别的认定以论文刊发当年的适用目录为准.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时,《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视同核心期刊,获国家发明专利(排名前2)视同以第一作者在普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项.增刊,专刊,会议论文集论文不能作为申请学位的成果材料.

五,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包括文献阅读,调研,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实践研究(工程规划,工程设计与实施等),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学位论文须在双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规划与工程设计项目策划,工程规划与工程设计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与要求

(1)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的形式包括工程设计论文,应用研究论文,工程/项目管理论文等.

(2)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按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教指委[2016]11号)执行.

3,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和要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由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有来自工程或工程管理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主任由校外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相关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六,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照学校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本领域研究方向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规定学分,同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的研究生,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道路工程方向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430114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具备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创新意识,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熟悉本工程领域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道路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能独立从事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与运营管理的复合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

l,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怎么写作.

2,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能够独立从事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进校不离岗.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期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3,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聘任手续.

4,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的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6学分,学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1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2,课程设置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

时学

分开课学期考核

方式备注123学

课公

课103322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考试6学分10332301英语(一)642√考试10332302英语(二)642√考试基础

理论课与

专业

技术课4301142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483√考试14学分43011431数理统计322√考试43011432路面力学

322√考试43011405高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322√考试43011433道路交通系统分析483√考试43011406现代桥梁设计理论322√考试非

课选

课43011434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322√考查不少于

12学分43011435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322√考查43011436桥梁检测与加固322√考查43011437交通规划理论322√考查43011429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322√考查43011430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

322√考查43011413文献阅读161√考查必修环节1033220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考查第3学期

开始10332205学术活动1考查3,必修环节(2学分)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学分).根据相关规定和格式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并参加开题报告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定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存档.

(2)学术活动(1学分).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参加不少于3次学术报告活动,并填写《苏州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表》,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存档.

四,学术成果要求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出学位申请时,其相关学术论文成果须达到如下要求: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排名前2,如为第二作者时,第一作者为导师).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论文的选题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阶段.学位论文必须在双~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有来自工矿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照学校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本领域研究方向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规定学分,同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的研究生,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建筑经济与管理方向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430114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具备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创新意识,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熟悉本工程领域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能独立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分析与管理的复合应用型高层次建筑经济与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

l,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怎么写作.

2,掌握本工程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技术与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3,能熟练应用本领域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等现代工具.

4,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熟练检索和应用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进校不离岗.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期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3,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聘任手续.

4,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制一般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的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6学分,学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1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2,课程设置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

时学

分开课学期考核

方式备注123学

课公

课103322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考试6学分10332301英语(一)642√考试10332302英语(二)642√考试基础

理论课与

专业

技术课4301142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483√考试14学分43011422建筑工程经济483√考试43011423数据分析与应用统计

483√考试43011424工程项目成本计划与控制322√考试4301142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83√考试非

课选

课43011408现代施工技术322√考查不少于

12学分43011426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322√考查43011427工程合同管理322√考查43011428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分析322√考查43011429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322√考查43011430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

322√考查43011413文献阅读161√考查必修环节1033220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考查第3学期

开始10332205学术活动1考查四,学术成果要求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出学位申请时,其相关学术论文成果须达到如下要求: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排名前2,如为第二作者时,第一作者为导师).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论文的选题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阶段.学位论文必须在双~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有来自工矿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照学校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本领域研究方向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规定学分,同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的研究生,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 430114

一,培养目标

本工程领域面向政府建设部门及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的有关部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与建设所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独立承担专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思想开放进步,遵纪守法,身心健康,作风严谨,实事求是并善于团结协作.

2,掌握坚实的专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工程实践与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相关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给水处理与安全供水保障技术

2,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三,学制和学习年限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在校集中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提前完成学位论文及各项规定的工作且成绩合格者,可按学校相关要求(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和研究生部批准)申请提前答辩,但提前时间一般不超过0.5年,如遇特殊情况,在按学校相关规定延长手续后,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时间).

四,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可组成指导小组,发挥学科团队的集体培养作用.

论文工作实行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方式,由工程硕士校内导师与企业单位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校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实际工程背景.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见表1.

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20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课程设置总框架作如下安排:

1,学位课(必修)(20学分)

(1)公共课(必修,考试,6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英语一(2学分),英语二(2学分).

(2)基础理论课(必修,考试,6学分).包括:高等环境微生物学,高等环境化学,环境流体力学等课程,均为考试课程,各2学分.

(3)专业技术课(必修,考试,8学分).包括: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系统工程,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等课程,均为考试课程,各2学分.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学生可根据研究方向进行选课,其中考试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具体见表1.

3,必修环节(2学分)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学分).根据相关规定和格式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并参加开题报告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定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存档.

(2)学术活动(1学分).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参加不少于3次学术报告活动,并填写《苏州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表》,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存档.

4,课程时间安排

除必修环节外,课程学习原则上在1.5年内完成.

表1课程设置表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

方式备注123学位课公

课103322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考试6学分10332301英语(一)642√考试10332302英语(二)642√考试基础理论课43013001高等环境化学322√考试6学分43013002高等环境微生物学322√考试43013003环境流体力学322√考试专业

技术课43013004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322√考试8学分43013005现代环境监测技术322√考试43013006环境生态工程322√考试43013007环境系统工程322√考试非

课选

课43013008水与污水深度处理技术322√考试不少于12学分4301309环境工程处理构筑物设计322√考试43013010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322√考试43013014污水生物处理新工艺新技术322√考查43013016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322√考查43013017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322√考试43013020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管网最优化理论与方法2√考试必修环节1033220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考查10332205学术活动1考查六,学术成果要求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出学位申请时,其相关学术论文成果须达到如下要求: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排名前2,如为第二作者时,第一作者为导师).

七,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包括:论文选题(包括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实践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学位论文须在双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1,论文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课题研究,可以是攻关或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预研课题.以上选题均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满足企事业单位实际环境工程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形式与要求

本领域论文形式包括工艺设备研发论文,大型和典型工程设计与工程应用类论文,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管理(如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研究报告等几种形式.

(1)对于工艺设备研发论文,需有工艺设备研究开发的需求分析和相关的技术性能指标,有详细的工艺和设备设计研究技术方案以及相关实验研究和分析计算,所研发的工艺设备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


(2)对于大型和典型工程设计与工程应用类论文,应选取工程实际急需的典型,有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根据国家的规范和标准,结合技术经济和环境法律要求等,在研究合理的工艺设计方案和技术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设计,有完整的工程设计图纸,工艺设计方案及相关的技术文件.同时,对不同设计环节应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知识对设计对象进行理论分析.

(3)对于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管理(如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研究报告论文,应充分利用基础和专业知识,对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并结合选题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充分结合规范和科学合理的方法及程序,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技术等手段,开展研究,充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典型性.应给出明确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有作者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并进行必要的验证.

3,论文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能体现研究与撰写者应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映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论文的撰写要按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教指委[2016]11号)和学校相关要求执行.

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用于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年.一般应于第3学期结束前或第4学期初提交选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并作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形式有工程设计,研究论文两种.

学生入学后1个月内,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及时确定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将材料及时存档.

4,论文中期检查

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每隔6~9个月,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接受学院研究生教学质量考察组对其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论文工作.

5,论文的审核与答辩

论文选题报告(含论文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后,应组成审核小组并会同双导师进行审核.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由3名以上同行专家进行预审,提出修改意见.在学位论文经修改全部完成并经研究生部审批后进行正式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均应安排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参加.论文评阅人应不少于2人(双导师不参加),其中1人应为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不少于5人(指导教师不参加),其中1人应为校外专家(要求同上).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相关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八,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照学校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本领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规定学分,同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的研究生,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环境工程领域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 430130

一,培养目标

本工程领域面向政府环保部门及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的有关部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与建设所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独立承担专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思想开放进步,遵纪守法,身心健康,作风严谨,实事求是并善于团结协作.

2,掌握坚实的专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工程实践与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相关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2,环境监测与监察技术

3,环境规划与生态工程

三,学制和学习年限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在校集中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提前完成学位论文及各项规定的工作且成绩合格者,可按学校相关要求(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和研究生部批准)申请提前答辩,但提前时间一般不超过0.5年,如遇特殊情况,在按学校相关规定延长手续后,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时间).

四,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可组成指导小组,发挥学科团队的集体培养作用.

论文工作实行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方式,由工程硕士校内导师与企业单位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校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实际工程背景.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见表1.

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20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课程设置总框架作如下安排:

1,学位课(必修)(20学分)

(1)公共课(必修,考试,6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英语一(2学分),英语二(2学分).

(2)基础理论课(必修,考试,6学分).包括:高等环境微生物学,高等环境化学,环境流体力学等课程,均为考试课程,各2学分.

(3)专业技术课(必修,考试,8学分).包括: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系统工程,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等课程,均为考试课程,各2学分.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学生可根据研究方向进行选课,其中考试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具体见表1.

3,必修环节(2学分)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学分).根据相关规定和格式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并参加开题报告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定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存档.

(2)学术活动(1学分).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参加不少于3次学术报告活动,并填写《苏州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表》,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存档.

4,课程时间安排

除必修环节外,课程学习原则上在1.5年内完成.

表1课程设置表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

方式备注123学位课公

课103322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考试6学分10332301英语(一)642√考试10332302英语(二)642√考试基础理论课43013001高等环境化学322√考试6学分43013002高等环境微生物学322√考试43013003环境流体力学322√考试专业

技术课43013004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322√考试8学分43013005现代环境监测技术322√考试43013006环境生态工程322√考试43013007环境系统工程322√考试非

课选

课43013008水与污水深度处理技术322√考试不少于12学分4301309环境工程处理构筑物设计322√考试43013010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322√考试43013011环境工程经济322√考试43013012环境风险分析322√考查43013013现代样品分析处理技术322√考试43013014污水生物处理新工艺新技术322√考查43013015环境监理与监察322√考试43013016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322√考查43013017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322√考试43013018环境遥感技术241.5√考查43013019专业英语322√考查必修环节1033220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考查10332205学术活动1考查六,学术成果要求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出学位申请时,其相关学术论文成果须达到如下要求: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排名前2,如为第二作者时,第一作者为导师).

七,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包括:论文选题(包括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实践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学位论文须在双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1,论文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课题研究,可以是攻关或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预研课题.以上选题均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满足企事业单位实际环境工程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形式与要求

本领域论文形式包括工艺设备研发论文,大型和典型工程设计与工程应用类论文,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管理(如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研究报告等几种形式.

(1)对于工艺设备研发论文,需有工艺设备研究开发的需求分析和相关的技术性能指标,有详细的工艺和设备设计研究技术方案以及相关实验研究和分析计算,所研发的工艺设备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

(2)对于大型和典型工程设计与工程应用类论文,应选取工程实际急需的典型,有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根据国家的规范和标准,结合技术经济和环境法律要求等,在研究合理的工艺设计方案和技术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设计,有完整的工程设计图纸,工艺设计方案及相关的技术文件.同时,对不同设计环节应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知识对设计对象进行理论分析.

(3)对于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管理(如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研究报告论文,应充分利用基础和专业知识,对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并结合选题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充分结合规范和科学合理的方法及程序,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技术等手段,开展研究,充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典型性.应给出明确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有作者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并进行必要的验证.

3,论文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能体现研究与撰写者应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映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论文的撰写要按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教指委[2016]11号)和学校相关要求执行.

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用于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年.一般应于第3学期结束前或第4学期初提交选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并作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形式有工程设计,研究论文两种.

学生入学后1个月内,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及时确定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将材料及时存档.

4,论文中期检查

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每隔6~9个月,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接受学院研究生教学质量考察组对其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论文工作.

5,论文的审核与答辩

论文选题报告(含论文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后,应组成审核小组并会同双导师进行审核.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由3名以上同行专家进行预审,提出修改意见.在学位论文经修改全部完成并经研究生部审批后进行正式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均应安排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参加.论文评阅人应不少于2人(双导师不参加),其中1人应为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不少于5人(指导教师不参加),其中1人应为校外专家(要求同上).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相关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八,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照学校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本领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规定学分,同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的研究生,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6

1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