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辈子的良心工程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76 浏览:14464

面对幼儿园的孩子,她是他们最能干的“伙伴”,倾听孩子的声音,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面对家长,她是一名专业的幼教工作者,致力于科学引领,携手同行,

面对团队,她是伙伴们专业成长的分享者、见证者,

面对社会,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为孩子的未来甘当铺路石.

15年来,她将情与爱挥洒在幼教事业上,倾注到每一个幼儿身上,在幼教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辛勤地耕耘着,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曾先后被评为重庆市骨干教师、渝北区首届名师工作室优秀学员等她,就是重庆市渝北庆龄幼儿园骆晓莉老师.

孩子不是表演的道具

1998年,骆晓莉怀着五彩斑斓的梦迈出了师范的大门,走上了她将为之奋斗一生的岗位――幼儿教师.当第一次面对几十个天真无邪的幼儿时,她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所热爱的幼教事业,我要做的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为这一平凡的事业贡献毕生的力量!

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她,四射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上.可是,当她面对几十个天天围着自己转的小天使时,任凭怎么努力,却总是遭遇各种委屈和无奈.这是骆晓莉有生以来内心最为挣扎的一段时间,一个个片段她至今记忆犹新:“2000年的6月1日,为了庆祝一年一度的儿童节,老早就开始为庆祝活动筹划、排练.在舞台上,正当我们准备收获成果时,意外却发生了――孩子们拿着手中的道具扇起了地面上洒落的五彩纸屑,完全忘了表演的事情,尽管我在台下‘疯狂’地嘶吼,依然不凑效,台上乱成一团.我们精心排练的表演泡汤了.回到教室里,我没有办法对孩子们说出原本准备好的鼓励之辞和节日的祝福,黑着脸陪着孩子过完了属于他们的儿童节.那天晚上, 我久久不能入睡,我一直在思考,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委屈的泪水洒满了枕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她开始认真反思自己.她虚心地向老教师学习,吸取她们的工作经验,业余时间,她苦练教学基本功,勤学专业理论知识,工作中,她刻苦钻研,积极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一年的时间让骆晓莉开始释怀――“真正的师爱不会是黑着脸,真正的沟通不是成人单方面地说教等‘六一’,本来就是孩子的节日,孩子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又有多大的过错呢?学前教育是为孩子们怎么写作,孩子不应该在‘六一’那天还成为表演的道具.”

做教育就是做良心

从踏入工作岗位那刻起,到2007年自己也初为人母,八年的时间她真正将自己沉淀了下来.她在浩瀚无垠的知识中尽情游荡,在无限未知的儿童天堂中尽情探索,将“理念”“方法”“行为”做到了统一.而在此过程中她一直坚守着“做教育就是做良心”.


一句平淡的话,却有着不平凡的行为.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初为人母的她对教育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对幼儿教育更为热情与执着.还没有休完产检测的她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工作中,因为她不放心那30多个孩子.

“九月份开学,班里来了一位‘特殊儿童’明明.明明有明显的攻击倾向,只要是和小朋友在一起,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在厕所,他都会去惹其他小朋友,因此,我每天都会收到幼儿和家长的告状.一天,园长收到了一封来自我班多名家长联名写的信,家长们要求该幼儿转班或者转园.这个消息于我无异于一道晴天霹雳.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而幼儿园又是这些孩子家的港湾和爱的归宿.无论怎么样,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不能浇灭一个家庭的希望,更不能让孩子离开这爱的港湾.力排众难,无论多辛苦,多累,我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我要留下这个孩子.每当我疲惫不堪的时候,我都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最后终于让孩子步入了正轨.明明已毕业多年,却多次来幼儿园看我.”

“这种幸福也许是你感受不到的.”

正是因为她的不抛弃,不放弃,正是因为她的一句“做教育就是做良心”,让一个又一个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也让骆晓莉找到了幸福的.

学习不是为了竞争

15年的磨炼,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的领悟,看似很简单的教育,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给予孩子的太多太多,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什么,怎么学?骆晓莉从一个孩子身上找到了答案.

“那是一个叫毛毛的小男孩,据了解这个孩子几乎没有朋友.他来幼儿园第一天,给我的见面礼就是接连打哭了四个孩子,面临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办?有一天吃面条,调皮的他竟然把一整碗面条倒在了小朋友的身上,之后还嘻嘻哈哈.我再也不能回避了,非常生气地说:‘毛毛,你给我上来!’然后用严厉的目光和他对视:‘你看着我的眼睛.’他仰起头望着我,突然嘻嘻地笑了:‘老师,你的眼睛里有个我!’此刻,我心中的怒火竟奇妙地熄灭了,深深的自责令我轻轻地蹲了下去,拉着他的手:‘对呀,我喜欢你,所以眼里装着你呀!而且,你还在老师的心里.你想听听老师心里的毛毛是怎样的孩子吗?’他迅速地回答:‘当然是乖孩子了.’‘那怎样才是乖孩子?怎样做大家才喜欢你呢?’‘我等’他低下了头,再看看我的眼睛,走到了那个小朋友的身边,小声地说了一声‘对不起’.慢慢地,毛毛变了,开始主动帮大家收玩具,对小朋友也有礼貌了,可爱的他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毛毛的那一句“你的眼中有个我”,让骆晓莉找到了遇到困难时的解决办法――向孩子学习.在生活中是,在教育教学中也是.

“那是一次户外活动区环境创设,在创设的过程中,我和幼儿园其他几个老师在观念上有点小分歧,他们认为我们这次的环境创设一定要比其他老师做得好,一定要拿个奖什么的.当时我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我们做这个环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不是为了拿奖.”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对于骆晓莉而言,这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句大话,而是一句实实在在、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教育行为上的准则.

正是由于骆晓莉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她从一个普通的幼儿教师,做到了班主任,到教研组长,再到副园长. 职务变了,她的压力更大了,但她的追求却始终没变,就像蜡烛一样为了幼教事业,默默地燃烧着自己.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