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投资决策BSV模型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929 浏览:94218

摘 要:BSV模型是由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于1998年提出的基于心态的投资者行为模型.本文介绍了行为金融学投资决策理论当中的BSV模型,从模型的检测定前提,到模型介绍,详细阐述了BSV模开进的使用方法和策略.

关 键 词:行为金融学;BSV模型;投资决策

BSV模型是由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于1998年提出的基于心态的投资者行为模型.其主要是以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存在认知偏差为出发点,以行为金融学中的信念理论的核心——经验法则为模型的检测设前提,试图通过对这两种认知偏差的研究来设计模型,并以此阐述投资者是如何对证券资产盈利进行预测,以及其对证券市场信息的反应敏感性差异.

一、模型检测定前提

经验法则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中信念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经验法则、易得性经验法则和定位与调整的经验法则.而BSV模型则主要是从代表性经验法则和定位与调整的经验法则入手,设定投资者分别存在有代表性启发和保守主义这两种认知偏差.

而定位与调整的经验法则是指由于受到人们认知能力的限制,人们评估一个新信息时,往往是从设定一个初始参照值开始的,然后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再逐步地对参照值进行调整,并最终得出结论.然而由于不同的个体对初始参照值的设定本身存在偏差,或者是同一个体由于对接收到的不同初始信息的理解也会存在偏差,再或者是后续对参照值的调整不够充分和准确,这些都会造成认知主体对信息的最终认识结果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BSV模型就将这种定位与调整的经验法则定义为“保守主义”的认知偏差.“保守主义”是指人们在接收新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存在最初信息锚定效应和后续调整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对信息认知存在偏差的现象.


事实上,收益应该是服从随机分布特征的,但是正是由于上述两种认知偏差的存在,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BSV模型也设定出相应的两种收益范式(这两种收益范式均不是随机游走模型),在不同的收益范式中,投资者也会根据其对应的范式来对证券的未来收益进行预测和分析.在范式1中,由于保守主义的存在,投资者认为证券的未来收益是围绕均值进行波动的,因此称之为“收益均值回归模型”;在范式2中,由于代表性启发的存在,投资者认为证券未来收益是呈现出一定趋势的同向发展的,因此称为“收益同方向趋势模型”.

二、模型介绍

上述两种收益范式可以用以下两个模型表示:

由于两种范式均服从马尔科夫过程,因此其差异仅体现为转换概率πL和πH的不同上了.因为在收益均值回归模型中,投资者出于保守主义心理,认为证券的未来收益是在一定的均值范围内波动的,也就是说若市场中出现一个正向冲击,则其后可能跟随一个反向的冲击,这样两股冲击相互抵消,才能保证收益是保持一定范围的波动,因此πL的取值应较小.而在收益同方向趋势模型中,投资者出于代表性启发心理,认为证券的未来收益应是趋向于同一方向的趋势而发展的,即若市场中出现一个正向冲击,则其后可能还跟随一个正向冲击,这样一系列的同方向冲击的相互叠加,才能使未来收益形成一个趋势性的发展势头,因此πH的取值应较大.综上所述,二者的取值范围应为:,并且投资者相信自己知道转化概率πL、πH的大小.

因此,若当投资者看到一系列正向的盈利冲击时,会认为收益同方向趋势模型产生盈利的可能性偏大,所以也会预期下期将会产生收益,但是实际上盈利的变化是随机游走的,即下期盈利上升或下降的概率均为50%,所以如果下期盈利上升了,则由于投资者早就预料到这种盈利的变化,因此收益是正的,但绝对值不大的;若下期盈利是下降了,则收益是负的,且绝对值较大,因为这种盈利的变化是出乎投资者意料的.所以,综合看来,其平均收益应是负的,反之亦然,即当市场上出现的是一系列负向的盈利冲击时,其平均实现的收益应是正的,而这也正好符合反应过度的定义,即当一系列好消息到达后,投资者会对未来的好消息保持更高的预期,从而导致收益远离均价,形成过度反应,用公式可表示为:

如果投资者看到的是前后期盈利相反的冲击,则会认为下期产生盈利的模型更有可能是收益均值回归趋势模型,所以若当前是盈利正向的冲击,投资者会倾向于判断下期是负向的冲击.而事实上,跟随正向冲击的正负冲击的概率相同,若实际冲击是负向的,则收益是负的,但绝对值较小,因为投资者预测到这种收益的实现;若实际冲击是正向的,则收益是正的,绝对值较大,因为冲击是未预料的,所以,综合看来,其平均收益是正的,反之亦然,即跟随一个负向冲击的平均收益是负的,这也符合反应不足的定义,即当好消息到达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收益应高于坏消息到达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收益,用公式可表示为: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