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坐文茵任铺陈中国坐垫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71 浏览:155169

传世名画《宫乐图》中展现了唐代宫人坐凳和坐垫的完美结合.石绿色镶边映衬着朱缥色的垫面,垫面上绣染着当时流行的忍冬卷草和宝相花等纹样,在画面中着实的显眼好看.富足的经济使宫庭及贵族家庭不断追求高品质的家居装饰用品,他们将锦绫绮绢等珍贵的丝织品以及蹙金、印缬、夹缬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纺织品制成坐垫.通常上面的纹样除常见宝相花纹、忍冬卷草纹、瑞兽纹外,还有团窠、连珠、方胜、叠胜、平棋、格子、盘绦、樗蒲、龟背、锁子等几何纹样.从实际使用角度来讲,坐垫也比椅披明显来得实用一些.

随着高足坐具在宋代的普及,室内坐具的安放随格局而定,厅堂讲究规范的陈设,书房和卧室的坐具没有固定的陈设约束.女子也有了专用坐具—坐墩,一种圆面鼓形的墩子.在北宋苏汉臣所作名画《秋庭戏婴图》以及南宋绘画《却坐图》和《盥手观花图》中就出现了这种圆凳,这与唐宫乐图中所呈现的长腰形的杌子有着明显的区别.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徐敦立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笔者注解:方凳),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一时间,女子在庭内坐圆墩也成了一种礼法,这一点在《却坐图》中有非常明确的表现.《却坐图》中的圆形坐垫显然是精心设计过的,利用坐墩上的束腰固定坐垫,褶皱的缘边和珠串制成璎珞相互映衬着坐具主人的身份.值得注意的是,圆墩上多有刺绣装饰的圆形坐垫,这也是后来我们俗称“绣墩”的由来.宋徽宗《听琴图》中赵佶是坐在一个石墩上面,也蒙覆了一块动物皮草制成的坐垫.坐垫除了单独使用,也可以像《宋神宗皇后坐像》中一样和椅披同时使用.

元代汉族人民依然沿袭着两宋的生活方式,富裕的官宦贵族讲究坐具上选用丝织品做坐垫.乡野民间的百姓普遍用蒲花制作的蒲团垫褥.《全元散曲·不忽木》记载:“但得黄鸡嫩,白酒热,一任教疏篱墙缺茅庵漏、则要窗明炕暖蒲团厚.”把在宦海退隐下来的居士那份乐守柴门篱墙,坐享乡间蒲团的闲情表达得十分贴切.元代皇宫中普遍用四方坐褥,蒙古语为“朵儿别真”,简称“方坐”,因用金锦制成,所以也称“金锦方坐”.在方坐之下,铺有一块方形毯子,依其相应颜色再称为“贴褥”,也多是以织金锦制成.

明代在绘画深宫闺阁题材时也大量出现了历怎么发表展而来的凳面坐垫,仇英《汉宫春晓图》中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坐垫,包括宫中画师在给宫娥绘画时也坐在这样的坐垫上.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类似宋元时期的椅面坐垫,《梅》中就大量出现了“妆花椅甸”、“妆花椅褥”和“锦茵椅座”的说法,除毛皮制品外,高档的椅垫还用织金、改机、刺绣、妆花等华丽又厚实的织物作套,内添充上棉絮.坐垫在室外也同样有使用范例,在戏曲舞台上,椅子上甚至同时出现椅披、椅搭和坐垫3种坐具家纺品,几乎把坐具装饰得严密而华丽.


清代坐垫在形制上与前朝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动,多用刺绣锦缎作套,内充棉花、芦絮或禾草,更加奢靡的宫廷用具会是妆花、缂丝的坐垫套.清代家具中杌墩类家具的形制非常成熟和丰富,相应的坐垫织物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绣墩帕套、方杌罩、绣墩垫等等大大地丰富了坐具家纺的造型艺术.皇家大婚时也视坐垫为极其重要的婚房陈设家纺,光绪皇帝大婚时就有一件圆凳垫.在红色绸面的正中是金线绣双喜字,两旁绣龙凤,其间除绣有祥云图案外,还绣有寓意幸福的蝙蝠、寓意长久的盘长等.同时,象征王朝权利的龙椅宝座也是被繁复的雕刻所修饰,所以昔日的椅披也在此处失去了往日的荣光,换成了靠背、坐垫和迎手等3种坐具家纺衬托龙椅宝座的庄严华丽.清宫中有大量的暖炕,暖炕上设有的靠背、坐垫和迎手的组合坐具家纺也成为了一时经典陈设.在《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中载有“行宫现今存贮物件惟团龙椅垫及门簾包袱等物.”可窥见当时龙纹椅垫如同龙椅一般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到了民国,坐垫一般用在在木质或金属椅凳上,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坐垫多以绒类和印花面料居多.20世纪早期到中期,许多家庭的坐垫常用棉布或旧衣物改制而成,其内充填棉花;或者是以动物毛皮裁制而成.现今的坐垫精致了很多,提花、印花、绣花等工艺都被广泛应用,由于面积较小,其色彩和图案的设计也相对比较自由,这与靠背有相通之处.汽车在现代家庭中不断普及,我们常说的“坐垫”有时也特别指代汽车座椅上的坐垫,而这种车用坐垫往往是靠背与坐垫连缀在一起.一个小小“坐垫”词义的延伸也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