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45 浏览:19919

【摘 要】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就业观存在误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消除其就业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使大学生学以致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观,误区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一个优秀的群体,为培养大学生,国家、社会、高校和家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大学生毕业后合理、及时而充分的就业,对国家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将就业提到民生之本的高度,强调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误区,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

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态度是积极的,在用人单位选择时也很理性.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盲目追求较高的经济待遇,结果错失了合适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这些学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以下误区:

(一)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

轻社会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使社会生活日益开放和社会环境日益宽松.这使大学生在价值观的构建中,有较为能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调查结果表明,在就业问题上大多数学生就业的标准首先是实现自我价值,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的就业观念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倾向.注重自我价值实现表明了个体意识的觉醒,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过分强调个体价值观,必然会导致个人的私欲膨胀,过高估计自己,会造成个体与社会冲突而产生不良结果.

(二)盲目的从政意识

盲目从政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又一误区.这是因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收入稳定、地位高、权力大,学习、培训和提拔重用的机会多.当然,大学生从政意识增强,说明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一部分大学生因缺乏社会阅历,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不能正确认识,从而引发了一些错误想法.如不加强教育,其后果非常严重.

(三)追求稳定工作,缺乏开拓精神

不少大学生把眼光停留在一些如教师、公务员等相对稳定的职业上,不愿意到企业就业.一些大学生乡土观念较重,认为远走不如近爬,尽管有用人单位愿意签约,却不愿意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到异地就业.甚至个别大学生有排外思想,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差.

二、大学生就业观误区的成因

大学生就业观误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市场竞争机制、国家政策等的客观因素,更有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经济因素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属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它由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资源配置模式所决定.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总量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创造工作岗位的数量,这个数量又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发展与就业率呈正相关.尽管会出现周期性的就业不足,但总体就业人数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产业结构的影响.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进入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对劳动力结构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继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第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择业观形成有深刻影响.实现个人价值已成为大学生合乎逻辑的思想归宿,并主导着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和行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同职业的经济收入几乎是同一的,大学生毕业后工资由国家统一规定.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经济收入在不同职业间的差距迅速扩大,以至于扩大到某些职业收入让人无法接受,加上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引起社会心理的失衡,愈演愈烈的金钱上帝角色正是这种失衡心态所导致,社会分配制度不合理,不仅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区域收入、行业收入也极为悬殊.进而影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选择.

第四,经济待遇.经济发展也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职业选择范围.大学生就业时对经济待遇考虑得越来越多.有29%的学生把经济利益当成就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2.高校自身因素

第一、专业设置不合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矛盾突出.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基本是在原有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发展起来的,几乎所有高校的学科专业随着大众化规模的扩张同步增长,未能很好地考虑到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预期需要,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方面,有39%的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23%的认为所学专业非就读学校的重点专业,有20%的学生认为专业不对口.企业希望招用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的员工,一些大学生与之有很大距离.姚玉舟代表说,企业用人原则与大学生择业存在错位现象,导致现实中匹配成功难度增大.“如果大学生与技工相比可以‘技不如人’,与农民工相比可以‘不服水土’,那么我们大学生还有什么竞争力呢?”李国玲代表的发问令人深思.余敏辉代表也表示“最可怕的是,学校培养的人社会不需要.”

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怎么写作体系尚不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体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影响极大.目前,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模式滞后于现实的就业要求,表面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现象严重.有31%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比较茫然,16%的表示内心焦虑,对就业准备不够充分.

3.用人单位因素选材标准.

一方面,作为市场的需求方,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不言而喻.由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了解不多,于是名校、党员、学生干部、社会实践经历等这些约定俗成的“硬指标”就成为了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的衡量标准.这样的选材标准自然起着不太好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片面强调专业对口.许多本来素质很好的大学毕业生应聘时常因专业不对口而遭拒绝.另外,少数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违背公平原则,表现出非标准性和人为性,考虑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少,考虑各种关系因素较多,甚至权钱交易,这种用人庸俗化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同样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就业观.

三、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观误区的对策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怎么写作;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怎么写作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怎么写作.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怎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