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69 浏览:130952

摘 要:根据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对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现状的分析,提出适应职业发展课程改革新思路.

关 键 词:培养目标传统框架新思路

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一大批适用于岗位一线的应用型财会人才,大量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能在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企业要求会计人员既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职业态度,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团队精神,还要具有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此目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决定其专业水平和发展能力.本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框架体系,但基于现在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传统的课程内容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的需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该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1《财务会计》课程的传统框架

传统的课程体系,从内容上看,是以知识点作为逻辑顺序,再根据各知识点设计案例.按照报表结构将内容分为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主体结构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到最终会计报表的编制.课程内容层次分明,理论知识清晰,根据要素内容安排章节,最终完成报表的勾稽关系;依据知识点涉及案例,便于对内容的理解掌握;传统的框架内容全面,理论性强;不仅能使会计专业的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学习,还能满足会计类执业证书的考试需要.

但传统框架最大的缺点——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实操能力培养的需要.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背离,内容上也没有按会计岗位进行分工,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没有直接对接;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各章节的案例不够完整,只是简单的内容形成的会计分录;很难形成财务工作的完整情景创设;学生不理解业务,老师要浪费时间在业务的解释上,学生对业务涉及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没有连贯性的认识.以致于学完《财务会计》课程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流程.由于内容过多,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根本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2《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思路

因其存在的问题,《财务会计》课程势必要进行改革,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就业需要,为实现职业角色的转换,应当综合考虑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以岗位分工为基础的课程框架体系,增加案例的引入,形成真实的工作情境,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具体设想如下:

2.1构建新的课程框架——以会计岗位设置课程框架

根据对企业会计岗位的市场调研,将财务会计课程按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教学模块:出纳模块、往来结算模块、存货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模块、职工薪酬核算模块、资金筹集模块、收入与税费核算模块、利润及分配模块、总账与报表模块共9个模块.教学以每个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岗位职责)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注重实务操作,为学生学习会计业务提供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根据具体操作的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内容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同步进行.

2.2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教师满堂讲,学生从头到尾听”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的双向互动教学方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等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灵活多样不固定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说明难点、讲清疑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教学效果.


2.3重点突出实训环节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实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会计实训则尤为重要,教学中的实训以手工和电算化为主.设置财会模拟实验环节主要是进行会计实务模拟实习,使每位学生亲身体验企业会计工作全过程,设置与企业完全相同的背景以及经济业务,按照工作岗位进行分工,进行不同的角色更替,并在相互的配合协调、内部牵制之下完成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会计业务核算及管理工作,实现足不出校的“现场操作”实训.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实务会计处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尽快适应岗位角色,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提升其实际操作水平.通过课程改革,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