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企业组织理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07 浏览:12315

摘 要:企业组织理论是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企业组织形态正朝着多元化、柔性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根据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适时推进企业组织创新,正成为“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和获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关 键 词:企业组织;分工;协作;网络化

一、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企业组织理论

由于基于“经济人”、完全信息和完全理性等检测设条件的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视作一个没有内在结构的黑箱,一个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具有完全的同质性,因此,其很少关注企业组织,对企业组织的关注明显不足.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检测设研究了企业组织理论,形成了交易费用理论、写作技巧理论、团队理论、企业能力理论、演化理论等学派.

交易费用理论的代表是科斯与威廉姆森.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科斯最早认识到企业组织在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他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企业是机制的替代物,市场和企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企业组织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但企业内部的组织协调也是有费用的,企业组织的边界取决于交易费用与组织协调费用的比较.威廉姆森对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拓展,认为,交易成本的节约是通过不同的治理结构来实现的,即组织存在的目的在于当市场失灵时降低交易成本.他在1975年和1985年分别出版的《市场与科层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阐释了运用交易成本分析企业组织的方法,强调企业组织是一种规制结构,而不是一种生产函数.总的来看,交易费用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企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企业组织的出现是减少市场交易费用的结果,企业组织的规模和边界是由企业组织的边际交易费用决定的.

写作技巧理论认为,企业组织在实质上是一系列委托—写作技巧关系的总和.由于委托人和写作技巧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等情况,在不完备契约的条件下写作技巧人可能会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出发,采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因此,委托人必须强化对写作技巧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同时也要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增加写作技巧人采取不道德行为的机会成本.以避免在企业组织中出现损害整体效率的写作技巧问题.


团队理论把企业看做是一个信息系统,主要研究了在既写作度安排条件下,企业组织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机制是有效率的(Marschak&Radner,1972).

企业能力理论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论、核心能力论、动态能力论、企业知识论等具体的流派.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不同的企业组织,即使是在同一行业,也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和发展能力;企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独特的历史、地理位置、文化等有关,由于其形成过程具有路径依赖、复杂性等特点,因此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学习.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看做是生产性知识的一个集合组织.他们倾向于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考察企业组织的成长和演变,把企业组织的发展看做是知识积累的过程(Nelson&Winter,1982;Winter,1988;Baney,1986/1991;Teece,1990;Parahalad&Hamel,1990).企业能力理论还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生产的组织形式对企业竞争力的显著影响,这些组织形式对于企业的知识获取和学习有很大的裨益.

演化理论学派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组织形式随时间的推移而经历的发展历程.理查德·R·尼尔森和温特(Nelson&Winter)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们提出了“惯例”(Routines)的概念.惯例是“一个组织的技能的集合”,“它可以是指整个组织中重复的活动方式”,即企业在运行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规则、程序、习惯、战略和技术.企业组织中存在的大量惯例在组织演变中起着类似生物基因的作用,一旦形成,可以遗传.

二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每一次生产效率的突飞猛进无不伴随着企业组织的创新.企业组织的演进总是与外在的社会环境和内在的企业运作效率及管理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朝多元化、柔性化、分立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企业组织边界模式也呈现出从市场和企业的“两分法”,向市场、企业和网络组织“三分法”转变的演化趋势.理查德.兰逊(RichardLarsson,1993)通过研究组织间的关系,建议用市场、组织间协调和科层组织的制度替代传统的市场与科层两级制度分析框架.他认为,在较低的召集成本和较高的内在化成本或行为者之间信任程度高的情况下,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特定资源依赖程度越高,资源依赖的协调越可能由作为企业间契约的网络来协调.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生活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若干重大变化.首先是客户和市场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快速、多变的特点.顾客对企业所提供产品和怎么写作的时间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的快速多变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其次,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产品和要素在世界范围的自由流动,企业获取资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组织内部或本国范围.第三,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该变了企业传统的协作方式,企业组织通过战略联盟、供应链管理和分包制等网络化组织形式从外部获取世界范围组织发展所需的各种稀缺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外部整合能力,并实现速度经济和敏捷制造.

二、马克思的企业组织理论

1.企业组织的性质.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组织的产生,仅限于交易方面的考察是不够的,不能够说明企业的起源和本质.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科学地阐释了企业组织的性质.他认为,企业组织具有多重属性:(1)资本主义企业是通过雇佣劳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剩余价值的经济组织.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的主要动机是榨取剩余价值或利润,实现剩余劳动的吸取.正如马克思所言,“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2)资本主义企业是进行协作生产的经济组织.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组织形式,企业是社会分工与协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3)资本主义企业表现为一种权威制等级结构.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写到劳动力,离开流通领域后进入企业组织后,企业具有明显的等级结构,资本家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指挥、监督雇佣劳动进行生产,劳动者必须服从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劳动成果也由资本家支配.(4)资本主义企业是通过计划配置资源并生产产品的经济组织.虽然企业和市场在配置资源和组织分工方面有相互替代性.但是,二者也有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企业具有生产功能,这种功能是市场不具有的.企业组织的内部分工以生产要素积聚在同一个生产单位、归同一个资本家所有为前提,不需要进行交换,服从于企业家的权威,往往是事前的、自觉的和有意识的.而基于社会分工的协调则是事后的、自发的和无意识的,社会内部的分工以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