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95 浏览:56469

一、文献综述

微观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学生、教师都对该门课程非常重视.国内外许多高校教师都在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方面做过许多研究.Johnston(2001)通过使用课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看法,并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复杂的经济学习题.MeyerandCleary(1998)认为,经济学教学应该转变观念,学生学习经济学的成果,主要是通过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的认识,主张加强案例教学.赵红梅(2002)认为教师在授课时应把微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融会贯通到整个教学过程.戴魁早(2011)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和案例教学时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调与考试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经济学教学方法主要是单一的课本讲授,内容复陈旧,并且由于微观经济学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大都难以完全掌握,一知半解的学生比例不少.另一方面考试方法过于简,就是传统几种题型,只要学生考试前死记硬背老师的笔记,大多能顺利通过测试,考试成绩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过度强调数学工具

数学方法的大量使用是目前经济学教学的普遍现象,经济学对问题的研究,首先是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检测设条件,然后构造数学模型和图形,最后进行数学推导.国内许多高校在经济学教学时喜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却忽略了对学生经济学分析思想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很难从日常经济现象中找到经济规律,这也是造成我国经济学研究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的主要因素.

(三)案例教学缺乏互动性

在长期的经济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积累了许多教学案例,但案例的使用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且许多案例都远离生活,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徐伟(2011)建议经济教师应该构建一个小组,规范案例采集、创作和更新.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许多教师在案例讲授时缺乏与学生互动,失去了一个让学生能深刻体会经济学思想的机会.比如,在讲授厂商停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学生代表生产不同产品的厂商,但却需要相同的生产要素.教师在一旁不断变化生产要素和产品销售,学生根据成本的变化来决定是否停止商品生产.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厂商会在产品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时候选择停产的理由了.同样,在讲述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案例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设置临时法庭,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占优策略.

三、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选择合适的教材与合理的考试方式

鉴于国内经济学教学的情况,对经济类学生选用的课堂教材外,可以选一些国外经典教材作为辅助读物,如曼昆《经济学原理》、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等,并注意考察学生辅助教材的阅读情况.在考试方面,并将小论文写作体现在平时成绩中.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减轻期末考试的压力,不再通过死记硬背而完成期末考试.同时对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调整,注重考评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期末考试试题中,减少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加大案例分析的分值和计算题的分值.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较好地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反馈作用.


强调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想

实际上,大部分经济现象即使不用数学也能讲清楚它的因果关系,但是数学有它的好处,因为数学是最严谨的一种形式逻辑,尤其有不少人在运用语言时逻辑容易不严谨,但通常为了严谨性可能失去一些有用性.过度强调数学工具会使学生产生误解,把经济分析的方法误认为目的,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经济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经济学思想的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经济规律,使经济学理论可以为日常生活决策提供参考.

案例教学要体现互动性

针对微观经济学理论较多且较为抽象,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践,多运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讨论、解释微观经济理论,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果能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分析,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来提出问题,或者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学生们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在案例选择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合适的案例.比如,笔者在讲授垄断市场的歧视时,让学生自己来举例,学生举出了电影票价在周一至周日不同,且每天不同时间段票价也不相同的案例,教师再通过引导,来分析垄断市场进行实行歧视性的条件和利润等,就可以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歧视理论.

四、小结

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理论抽象复杂、内容繁杂以及研究方法较多,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吃力,教师教学也比较困难.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谈了个人在微观经济学教学方面的一些心得,希望能抛砖引玉,加强和老师们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