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在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796 浏览:47766

摘 要: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极为密切,礼仪教育在现代德育中有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礼仪教育都将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礼仪教育在运用过程中遵循自律性、合作性、情景性和整合性等原则.现代学校通过科学规划丰富教育内容、树立榜样示范争做道德模范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践行文明礼仪等方式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

关 键 词:礼仪教育;道德教育;作用;实施

我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标志,是历代最基本的道德教化内容.我国古代完备的礼仪知识、规范的礼仪体系,不仅对东方各国,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都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礼仪教育同样十分重要,它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重视礼仪教育,尤其是学校礼仪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

何谓礼仪教育?所谓礼仪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形成健全人格,是教学生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何谓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我国古代有德育之实,并无德育之名.“德育”一词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智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本论文将礼仪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抓手,或者说一个突破口,试图通过礼仪教育,整合学校的行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其它道德教育领域,帮助学生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二、现代学校礼仪教育的主要原则

学校礼仪教育原则作为学校礼仪教育客观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主观反映,是礼仪教育工作者处理礼仪教育中各种矛盾的主题思想,是学校礼仪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为了使学校礼仪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结合当前学校礼仪教育的实况,提出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一)自律性原则

自律指不受外界的约束,不为情感所支配,根据自己的良心,为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而制定的原则.现在一般使用“自律”这个词,就是指不受外界的约束,不为情感所支配,根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礼仪教育应该自始至终强调礼仪行为的自律性.但如果礼仪教育仍然停留在要求学生听话、服从,那么实际效果就会出现许多两面派、伪君子,当面服从、背后不从,滋生出大量社会问题.因此坚持礼仪教育的自律性原则,是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又符合现代学校礼仪教育的发展,也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件实事.


(二)合作性原则

礼仪教育必须通过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形式,主要是小组学生的合作形式来进行.礼仪知识的学习不是纯知识学习,也不是纯个人技能训练.而是一种交往道德和公共道德的学习.如果说在现代学校中各种学科的合作学习已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那么在礼仪教育中小组同伙共同学习更应成为一条铁则.礼仪教育一定要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满堂灌形式,也要改变全班一起统一操练的形式,而是要转变到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上来.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分别承担一项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包括小组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而且这些角色是可以更换的.从而使每个学生在不同情境中通过“合作”,学习到交往技巧和礼仪知识.因此人际交流、交往的意义和目的就在于合作,礼仪的意义和目的也在于和谐合作.合作应是自始至终贯彻于礼仪学习和教育的全过程的原则.

(三)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授礼仪时,不能脱离情境,只是抽象地讲解礼仪准则,而是要把这一礼仪行为放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并说明清楚.学生在学习礼仪行为时,不能以了解和懂得礼仪规则为满足,而是要以自己的礼仪行为在不同情境下最为适宜的不同运用为学习目标.礼仪教育的情境性原则就是要开启这样适时适宜的礼仪智慧.否则脱离情境宣讲,那么就只能留下几条简单的原则.情境性原则就是要教师注意在不同情境下学生行为的不同差异.礼仪的规则是典型的教条,在教和学礼仪时注意情境性才有礼仪的智慧,才能把礼仪真正学到手.

(四)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指的是在实施礼仪教育的个别内容时,要有整合和整体的理念.不仅要注意礼仪教育各部分内容的关联和整合,也要注意礼仪和道德人格的联系;不仅要注意礼仪教育内部各方面的整合,还要注意礼仪教育外部和其它德育的整合.对于礼仪,我们可以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公共场合礼仪,或餐桌礼仪、服饰礼仪、行为礼仪等等.但最基本的是教师要对礼仪知识和行为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在教授时,也要有整合的思路,切忌“就事论事”,割裂地教授某一礼仪,这样就很容易成为只是礼仪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与学生实际行为和道德脱节作为一个教育原则.如果我们对礼仪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有了整合观念,那么再来看学校其他教育如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等,在理念上和内容上也是可以整合的.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原则,我们必须鲜明提出并努力坚持.

三、礼仪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科学规划丰富教育内容

礼仪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优雅行为的人,还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开设相关的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地引导受教育者自觉的掌握礼仪规范并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多种学科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的程度开展教学内容.学校礼仪教育则要将礼仪教育与学、交际学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内涵,了解文明礼仪的功能和作用,从礼仪的基础知识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社会交往的基本礼仪等,全方位了解礼仪教育的内容,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要开设各种形式礼仪讲座和礼仪活动,将继承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增加对传统礼仪的了解,接受并掌握现代礼仪规范,处理好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关系.通过礼仪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礼仪知识和礼仪行为规范,养成礼仪行为习惯.(二)通过榜样示范争做道德模范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地方,也是连接家庭与社会的重要桥梁.礼仪本身就包含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和公德,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在学校开展礼仪教育,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认同并内化礼仪规范,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和审美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要起到为人师表的道德表率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带头遵守道德规范,践行文明礼仪,以良好的作风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先进榜样.教师还要积极带领和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在实际活动中实现礼仪行为的自觉,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争做礼仪行为模范.

过程与结果并重

礼仪教育是要通过行为训练和强化,使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并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是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凝合.礼仪教育过程是教育的量和教育的质的统一,通过提高学生的礼仪学识、构建礼貌的思维方式,培养具有道德精神内涵和较强的礼仪应用能力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体验和礼仪行为的实践,因为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礼仪的道德内涵、礼仪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结果有深刻的反思,提高礼仪教育的实际效果.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践行文明礼仪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道德教育的校园氛围,是促进道德建设的潜在的教育力量,各种活动的不断展开还能够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形成新的凝聚力.同时,还要借助校园网络、校报、校园广播、宣展栏、学生会组织等彰显校园精神的平台,营造文明有礼的良好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礼仪活动,使学生在礼仪文化活动中感受礼仪的精髓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不断开展,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的环境,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导向,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开展礼仪教育要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使礼仪教育有丰富的文化活动载体,不断促进教育形式多样化,丰富礼仪教育内容,深化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