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小时了了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7 浏览:7672

摘 要 管理学至今已经发展了100年,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形成了“经理式资本主义”、成为“生产的第四要素”等,同时具备了若干标志性的关 键 词.尽管如此,管理学仍然比较尴尬,但管理学家却被高度认可.管理学不仅“小时了了”,也可以“大亦可佳”.最后提出了中国管理学者的主要任务.

关 键 词 管理学 管理理论 企业理论 管理学家 任务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12)01-0013-09

斯图尔特克雷纳(2003)在《管理百年》一书中写到:“工业化属于19世纪,而管理属于20世纪.在1900年,管理尚未为人所识;现在,它已然成为人类文明的中心活动.”他称这一百年是“有趣、创新和进步的100年”,并且以“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来预言管理学的美好未来.对管理学的发展进行评论是一件麻烦事,我们是管理学者,难免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己的专业,但是因为我们了解我们的专业,我们也可以更客观地对其进行评论.“无知者无畏”,这是一种心理;“有知者无畏”,这才是做学问的正道.

笔者主要从比较管理学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评论.因为这是两个最亲近的学科,要截然分开它们是不可能的.但是相对于经济学的风光无限,管理学可谓是忍辱负重,这在后面会详细地论述.

一、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论述管理理论的主要脉络,由于这方面属于常识性的东西,基本上没有异议,所以论述从简.

1.管理理论的主要脉络

一个共识是,按照时间顺序划分,西方管理理论各学派的形成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1)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韦伯等;(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也就是人际关系一行为科学理论.代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斯金纳等;(3)二战以后的当代管理理论,主要以巴纳德的系统学派、卡斯特的权变学派和德鲁克.的经验学派为代表,并且出现了学派林立的现象,如孔茨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中就总结出了十一个学派.这种现象既代表了管理学的繁荣,也代表了管理学的混乱.


总的来说,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于宏观分析,新古典管理理论则多从事微观分析,而当代管理理论则是对宏观、微观再宏观的组织分析方法的尝试.

图1是笔者对管理理论主要脉络的总结.

2.企业理论的主要脉络

按照西蒙(2007)的观点,管理学分为管理社会学与实践管理学两种形式,经济学分为经济理论和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两种形式.尽管属于经济学范畴,但是企业理论与管理学关系极大,所以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按照钱颖一(1994)的观点,企业理论主要分为企业的本质和界限、企业内部的等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四个部分,各个部分又分为许多不同的观点.

图2是笔者对企业理论主要脉络的总结.

3.管理的作用

(1)形成了“经理式资本主义”

钱德勒(1987)在《看得见的手》一书中写到:“它(即本书)描述了一种新的经济功能――即经管理而进行流量的协调和资源的分配――的出现,以及执行这一经济功能的、经济人的一个新亚种――支薪经理――的诞生”,“在那些现代多单位企业已经取得支配地位的部门中,经理式的资本主义已经压倒了家族式的资本主义和金融的资本主义”.“如果一个社会要生存,如果它还是一个社会的话,就一定得有企业家.只有企业家能兴国,因为有了企业家,就有了制度创新的组织者,而有了比较进步的制度,知识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科教才可能兴国”(汪丁丁,2001).也就是说,作为社会生产部门的企业已经逐渐被对于提升生产力具有极大作用的企业家所控制,无论是政治家还是金融家都不是控制企业的对象.这将从整体上大大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整体福利的改善.

(2)成为“生产的第四要素”

爱德华布鲁齐(EdwardBrech)如此高度评价管理的作用:“管理是组织设定和实现目标的方式,没有它,现代文明和创造财富的程都将不存在.”钱德勒(1987)指出:“管理的协调也有助于说明一个被经济学家解释为‘残差’的重要问题,那就是产出的增长额往往大于投入的增长额.”丹尼尔雷恩(1997)则直接认为“管理成了生产的第四要素.它把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三个要素结合起来”.郭重庆院士(2008,2011)也指出“生产力要素(知识、劳力、资本)都只是一种资源,只有通企业家与公共管理者的管理,才能转化为财富和社会进步”.这些都说明了管理的重要性.

4.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有普遍适用的基本原理,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学习国外的管理学主要就是学习它的科学性一面.同时,管理又是一门艺术,是具体的,“管理思想既是文化环境的一个程,也是文化环境的产物”(丹尼尔‘雷恩,1997).所以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具体情境,教条主义地搬来运用是会出大错的.

5、管理学的关 键 词与经济学的关 键 词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关键术语,也就是“关 键 词”.汪丁丁(1995)认为经济学的关 键 词是“、手段、要素、稀缺、信息、交换、分工、规模经济、分配、帕累托改善、知识、权利、正义、道德和宗教”以及“成本、财富、效率”,说了这么多,有点混乱.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管理学的关 键 词有哪些组织、决策、计划、战略、信息、创新、领导、激励、控制、绩效、人性等应该差不多了,这些词语反映了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可以看出,管理学和经济学既有共同点,但主要还是差别.清楚地认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使命.

二、尴尬的管理学风光的管理学家

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是尴尬的,经济学是风光的.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学理论流派于繁杂,又于大众化、通俗化,这导致众多学者质疑管理学的科学性,甚至一些管理学者也提出要把管理学数学化,提高管理学的进入门槛.相比之下,经济学却要风光的多,不仅理论流派划分明确,而且很多经济学理论只有塔顶端的大师们才能理解个大概,这使得经济学看起来更象一门标准科学,而人们的一个普遍心理就是崇拜那些不甚明白的事物.

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成立半个世纪了,获奖的经济学家也有半百,但是获得这个奖项的管理学家只有赫伯特西蒙一个,这也说明了管理学的尴尬.不我们也可以通一些对比来使得管理学、管理学家不必那么尴尬.

管理学与经济学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我们一般认为:管理学寻求满意解,经济学寻求最优解.“有利弊权衡的地方就有经济,经济学主要是解释问题;有困难要解决的地方就有管理,管理学主要是解决问题”(王建国语).管理学研究只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个比较满意的手段就可以了,而经济学研究却往往在苦苦寻找最优解,而在信息不充分的现实情况下,最优解往往很难找到,即使找到也很难具体实施,这也是经济学家痛苦的一个根源.有句广告词说得好:“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经济学要是能领会这句话的真谛就好了.

话说回来,经济学毕竟只是用来解释现实世界的,只要能解释清楚问题就行了,具体的问题解决还要靠管理学,我们不应该对其求全责备.

管理学家与经济学家

管理学家认为市场上到处存在机会,而经济学家认为完善的市场没有机会.所以管理学家可以到处做咨询挣大钱,而经济学家却只能呆在家里演算公式(“书斋里的革命”)挣不了查重.举目观看,经济学家的书籍很难成为畅销书,但是管理学家的书籍却能卖得很火爆.这说明管理学家的理论对于指导大众的实践还是很有用的.尽管“存在即合理,有用即真理”是一句不符合哲学原理的话,但是这个世界的大部分成员都是不懂得哲学的.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警告自己的同伴“经济学是科学,不应成为显学等经济学不是经邦济世之学”、“经济学家不能治国”,还有“经济学家出了课堂就不要再说一句话”之类的话语,这多少都可以让我们有一些安慰.

总的来说,经济学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感觉,而管理学却要现实得多.如果经济学能够具有更多的现实指导意义,而管理学也多一些理论内涵、不至于出现太短的“理论生命周期”(即管理时尚),情况就好多了.

三、管理学的未来

中国人经常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来表示对天才少年的偏见.如果以公元前355年色诺芬的《经济论》作为经济学的开始时间的话,经济学已经发展了两千三百多年;以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作为管理学的开始时间的话,管理学仅仅发展了一百年,连经济学发展时间的零头都没有.经济学可谓是一位年长的睿者,而管理学只能说是一位天才少年.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位少年会不会成为一个平庸的“方中永”呢我们的回答是乐观的,他会继续天才下去!

总的来看,西方管理理论是处于发展提高和综合渗透的程之中的.“这是一个追求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东西的时代,是探求某一管理‘学派’或‘几个学派’,结合掌握了的可靠的管理知识的时代”(丹尼尔雷恩语).我们的目标是探求“管理科学的条理性、度量和可预见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管理学流派纷争、繁杂的情况一定会得以改变,某种理论为主导、其它多种理论繁荣发展的情形一定会出现!例如,程学派现在已经获得公认,所有管理理论和技巧都可以归纳为管理的某一程.

科特勒说“营销学的父亲是经济学,母亲是管理学,其祖父是数学,外祖母是哲学”,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信心:原来我们管理学的最初根源就是哲学呀!这就好比我们拥有了贵族血统,夺取社会科学的王位是迟早的事.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意象,灵魂就不会思考.”让我们以大胆乐观的思想、小心谨慎的行动来实现繁荣管理学的使命!

四、中国管理学者的主要任务

早在1982年,蒋一苇就撰文鼓吹创建中国的管理学,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1983年,袁宝华也提出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学的十六字方针,即“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被管理界普遍接受.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关于中国式MBA教育的建议.90年代中期以来,创建中国管理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成为管理界的热门话题.但严格来讲,我国目前尚且没有自成一体的管理理论或管理学派,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比较有效的微观管理模式(许康,劳汉生,2001).因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创建中国管理学,是21世纪我国管理界的头等大事.中国管理学的战略目标为:建立中国现代管理学,将管理学中国化;提高水平,走向世界.提高水平是中国管理学走向世界必须的发展程,而走向世界则是中国管理学发展战略的长期目标(成思危,2004;郭重庆,2008,2011).

总体来看,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要实现“建立中国现代管理学,将管理学中国化;提高水平,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未来我国管理学者的主要任务有:

第一,对我国管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探索“中国式的管理理论”.一方面,我们要抽象出我国管理学发展历程中广大管理学家、企业管理人员众多的智能;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民族特性中,寻找中国式的、独特的管理思想(黄速建,黄群慧,2005).毕竟,中国管理学界的历史传承较少,近20年几乎埋头引入消化西方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略显稚嫩(郭重庆,2008,2011).

第二,作为经济体制转轨国家,我国的管理问题具有复杂化和多样性的特点,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加以研究.不同环境下管理理论研究的条件显然是不同的,进行我国的管理理论研究,在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同时,应当以我国特殊的环境为基础,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我国的问题.“应该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突破管理学研究的承袭思维,多做些中国管理实践的实证研究”(郭重庆,2008,2011).

第三,加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人才培养与企业管理研究.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懂得国际工商管理、熟悉海外直接投资操作、能够驾驭跨国生产经营管理和了解东道国法律制度、文化商业习俗、国际惯例的外向型管理人才,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机制的研究也仍然不足.

第四,在三个基础(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三个层次(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三个领域(公共政策与宏观管理、工商企业与非营利性机构管理、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逐步完善中国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成思危,2004).在建设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在管理哲学上应正确解决变革与稳定等一系列辩证关系;在管理的基本范畴上应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程、全领域;在管理对象上要以人为本、以事为经、以物为纬;在管理机制上要作重大的调整与改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管理文化上应注重情、理、法三者的结合和统一(潘承烈,虞祖尧,1997).另外,在管理评价体系上也要具备中国特色且与世界接轨.

第五,由于管理学本身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特点,仍然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因此应该在若干值得探索的新鲜领域进行创新性的工作,如复杂科学、虚拟经济、风险投资、网络与管理变革、知识管理等领域(成思危,2004).对这些领域进行研究,可以使我国管理界与国外站在同一起跑线,迅速缩短与国外的整体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国外.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