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MBA教育的现状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45 浏览:153019

[摘 要]MBA教育引入我国以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在回顾我国MBA教育发展历史,剖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MBA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我国MBA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MBA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商管理硕士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教育于2世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开始兴办.在不到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MBA教育快速发展,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我们在充分肯定我国MBA教育发展所取成绩的同时,也应清楚看到当前MBA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以应用型为核心的MBA教育模式尚未完全形成,“本土化”案例教学建设滞后等.从促进我国MBA教育更健康发展的愿望出发,笔者对此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二、当前我国MBA教育的主要成就

1.定位明确

开展MBA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从开办之初,我国就将MBA教育明确定位为一种“专业学位”,并提出明确要求:第一,MBA教育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招生来源主要是在企业或其他主管部门工作过几年、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包括有各种专业背景并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实际,加强实践环节,采用培养过程与企业密切联系或与企业联合培养、毕业后回到企业中去的培养模式,第二,MBA学员应具有广博而全面的知识,通过结合企业管理的各种职能(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决策管理、营战略等)学习多门课程,基本达到具有广博知识与较强管理能力的培养目标,第三,MBA教育强调培养学员组织和指挥生产过程的能力,要求MBA学员具有战略眼光和敏锐观察力,具有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能联系群众和组织指挥生产的应变、判断和决策能力.

2.招生规模稳步提升

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社会对MBA教育褒贬不一,但是从10来年的发展过程看,报考MBA学位的人数稳据所有专业学位的首位.

我国MBA教育始于1991年,首批9所高校试办,招生一百多人,截至2004年:累计招生95000人(包括在职),教育部授权的MBA学校有96所,15年来,MBA教育在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飞跃发展,成绩是显著的.

图我国历年MBA招生与报考人数(人)

数据来源:吴世农等,中国MBA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0~11

3.基础性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MBA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完全不同于其它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实际上是研究生教育思想的一次大转变.经过多年的实践,综合类、工科类、财经类型的院校在共同研究、合作的基础上,已在MBA教育的总体思路上形成了共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1)原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协作小组编写的《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是我们办MBA教育的“蓝皮书”.它既是各类院校、广大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的结晶,也是各类院校开展MBA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更是我们评估各个学校MBA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之一.

(2)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我国指导MBA教育的专业性组织,在MBA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信息沟通、师资培训、教材建设、评估、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国外MBA教育的发展经验,这种专业性的相似度检测组织对MBA教育的发展作用很大.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促进MBA教育的健康发展.

(3)有了一批合格的师资队伍、出版了一批MBA教材、积累了一些优秀案例,在教学方法、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经验.优秀的师资、优秀的教材、优秀的案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优秀MBA人才的必要保证.

(4)考试制度作了比较大的改革.每年全国组织的MBA培养院校GRK联考,是MBA试点工作的重大改革,也是保证生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它适应了MBA数量迅速发展和选拔合格MBA生源的需要.

三、我国MBA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MBA教育的发展历史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其历史短暂,却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1.生源质量令人担忧

我国目前的MBA入学联考基本上仍是选拔性考试,只有上线考生才有可能被录取,而复试分数线根据当年的联考成绩和全国计划招生总人数来划定,这就造成了院校通过复试选拔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的空间较小.一方面,在企业界有许多有管理经验的学员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而无暇准备考试,在以考试成绩作为是否有机会获得学员资格的条件,使这部分人员处于劣势,许多学生的选择录取分数较低的学校.另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不久,根本就没有真正工作过,缺乏对企业真实了解,但善于考试的人,却得到了自己理想的教学资源.这就造成优势的教学资源难以配置到优势的学生身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再次,在录取体制上,我国的MBA录取制度仍然以书面成绩为准,学员主流逐渐异化为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学生,而且近年来更为明显,而长期在企业从事管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毕业时间长,业务忙,无暇顾及复习考试而笔试成绩较差而被拒之门外,成了与MBA教育主旨背道而驰的现象.再加上一些院校从经济利益出发盲目扩招,为了保证招生人数甚至在录取中降低标准,使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功底差、综合素质低、不具有管理经验的生源进入到MBA的群体中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我国MBA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将极为不利.

2.先进教育方式和“软”课程缺乏

与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学院相比,中国多数MBA培养院校在MBA教育方式上尚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存在着传授知识多,启发智慧少,课堂教学多,课外环节少,研究学术多,分享经验少,理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继承引进多,开拓创新少,关注教学多,提供怎么写作少等现象.案例教学虽已经普遍开展,但多数学校案例教学比重偏小,适用的教学案例资源不足.在教学内容上,许多院校比较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而对培训MBA学生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所需的“软”课程和整合性课程开发不够.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讲,也就是许多参加MBA训练的人来说,他们有很多的背景经验,通常有自己突出的专长,比如行销、会计、金融或者是生产,他们往往更需要的是有领导力,知道如何来经营他们的公司.所以MBA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计划、策略与管理技能方面.


3.师资力量不足

MBA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决定了其对从事MBA教学的教师的基本要求要高于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师资队伍要求,作为从事MBA教学的教师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按这一要求或标准,从事MBA教学的教师应该是接受过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具有企业管理经验.我国MBA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就全国而言,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熟悉MBA教学特点,熟练掌握MBA教学方法的高水平教师仍然缺乏.可能过去一个很受本科生、研究生欢迎的教授,在MBA的讲堂上不会受欢迎.因为MBA更重视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课程内容要和现实问题紧密联系.因而要求老师有非常好的理论功底和对现实的敏感,我们过去的老师可能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对现实却知之甚少,这样他讲的东西可能对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很适用,但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就会不适用.


4.国际商务沟通能力较差

由于受教学设施、师资、教材等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中国MBA学生在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方面与国外MBA有较大差距.多数学校的MBA外语教学仍沿用公共外语教学的教材与教学方法,没有突出MBA教育特色.

5.MBA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些试点院校在管理体制上没有完全理顺,难以在MBA教育中发挥整个学校或学科群的优势,管理中存在着某些漏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BA培养质量.一些未获得MBA学位授权的学校或单位滥用MBA名义办各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班,国外或境外办学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招收MBA学生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MBA教育秩序,影响了我国MBA教育的声誉.

6.MBA培养体制方面

按照现行的MBA“委托培养”体制,名义上是学校受用人单位委托培养MBA,学生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实际上随着中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方式基本上名存实亡,相当大比例的MBA学生是“借壳上市”,委托单位只是出一纸证明,学费要学生自己出,工作要自己找.然而,由于形式上学生与委托单位签有委托培养协议,学校在为MBA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怎么写作时就有法律障碍.另外,许多MBA培养院校在MBA教育中缺乏怎么写作意识,多数学校缺乏系统而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

四、发展对策

1.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MB师资队伍教师是MBA教育的主体力量,MBA教育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数量

师资队伍建设要多管齐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与国外MBA品牌学校建立校际联系,定期选派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或聘请国外有经验的MBA师资来校进行观摩教学,使教师对MBA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有更全面.

(2)积极参与教育部和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加强与国内MBA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3)创造条件,让MBA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以解决教师管理实践经验少的问题.各院校应鼓励MBA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或参与企业的管理咨询工作.

(4)在MBA教师队伍中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并逐步加大流动性,同时加快MBA后备师资力量的培养,给积极努力并有潜力的年轻教师更多的机会加大对教师的评估和竞争上岗的力度,逐步加大流动性,优化MBA师资队伍.

2.要在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的同时,注意把国外的MBA计划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MBA是一个非常西方化的课程,引入中国不过十多年.根据我国已往的MBA教学课程实践,我们可以体会到现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都是外国的、或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如何进入不发达国家市场的案例,而非常缺乏如何运作中国企业、如何使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案例.当然MBA课程中所用的案例本土化固然重要,但并不能说明西方的案例在中国的经济实践中不会成功,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运作就是证明.然而,我们要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注重研究中国问题,扬弃西方理论.特别是在教材中引进外国企业现代案例的分析方法时,要注意用先进的方法做中国的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当然这个问题和企业的实践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得到解决.

3.对MBA教育进行改革,不断提高MBA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操作水平

MBA注重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尤其要在学习中重视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以便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众所周知,MBA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职业经理人,而硕士学位某种程度上只不过是其附带的一张“纸质证明”.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MBA教育还存在着“贴金教育”的陋习,即偏重学位教育,忽视工商管理教学内容和训练过程,从而使综合管理素质得不到提高.我们的许多工商院校过分地重视了这一纸质证明,培养方式和目的都是冲着它去的.MBA初入中国时被译为“工商管理硕士”,许多人把目光盯在了“硕士”这两个字上,而“职业经理人”的概念似乎是最近才开始凸显出来的,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所以,我们的MBA教育应当把受教育的机会从追求“装潢门面”的人手中要回来,还给那些立志做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家.我们的MBA教育要注重吸收西方的MBA教学的优点,让学生从已经定型的“死”知识中走出来,变课堂上灌输为实践中研讨,变背条条框框为案例剖析总结,从激发兴趣和意识入手,不断提高MBA学生的知识素养和管理企业的能力.

4.逐步进入MBA品牌时代

这与国外商学院的发展是相似的,它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MBA教育这一产业本身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作为客户的学生选择了提供产品和怎么写作的商学院,品牌做得好,提供的质量好,口碑就更佳,也就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市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优胜劣汰,这些名牌商学院将成为整个产业的领跑者.它们在教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出色经营也会起到良好的市场示范作用.在美国,像沃顿(WhartonSchool)、凯洛格(Kellogg)等一大批名牌商学院的名气已经远远超过它们所在的综合大学.国内各商学院还未形成商学院本身的独立品牌,但从商学院迅猛的发展势头看,这一天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