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比较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450 浏览:93099

[摘 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资产负债表所承载的信息的性质决定了其相对于利润表而言,于信息使用者更有用、更相关.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普遍运用和后进先出法的禁止使用这几个方面讨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 键 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公允价值存货计价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也为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积累财富的契机.理性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攫去各种信息,从而选择有潜力的行业或者企业注入资金,以赢得更多的财富.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投资人、理财师普遍采用通过对该行业的财务业绩或该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获取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今,资产负债表作为财务报表最重要的报表之一,已经取代利润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资产负债表备受重视的表现

1.公允价值的普遍运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强调公允价值的作用.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因其无法真是反应资产与负债的价值,以其为属性编制的报表信息缺乏可靠性,而面临严峻的挑战.

国际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Fairvalueistheamountforwhichanassetcouldbeexchangedorliabilitybesettledbetweenknowledgeable,willingpartiesinanarmslengthtransaction.”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它们的经济价值得到了比较真实的反应,因此信息也更具可靠性,与信息使用者更有用.

从定义来看,公允价值这一概念主要针对资产与负债项目.公允价值的运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其对利润表的影响.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从另一侧面反应了人们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公允价值对利润表带来的影响.例如,一项资产用公允价值确认入账后,后续的折旧或摊销就建立的在该资产的初始确认的价值的基础上.即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在未来可使用年限内分摊.

2.存货后进先出法的禁止使用

后进先出法是一种期末持有存货和期内耗用存货的计量方法.后进先出法是在检测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的条件下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IAS2)在经过修正后不在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我国在2006年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做出了相应的修改: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在市价上升的情况下,用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的价值会低估企业期末持有的存货的价值,从而低估期末资产负责表的存货项目的价值,使得资产负责表不能真实得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后进先出法却比较真实得反应了企业本期的销售成本,使得利润表计算所得的本期利润更加真实可靠.同样,在市价下降的情况下,用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的价值会高估企业期末持有的存货的价值,从而高估期末资产负责表的存货项目的价值,使得资产负责表不能真实得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

后进先出法的禁止使用,反应了业界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公允表达.在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不能同时公允表达时,业界选择了资产负责表,放弃了利润表.这是资产负债表日益受到重视的强有力的证据.

二、资产负债表较利润表越来越受重视

资产负债表日益受到重视,与它的作用是密不可分

1.作用

资产负债表向人们揭示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即资产的总规模及具体的分布形态.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企业资产结构合理性的分析,对企业潜在的长期盈利能力进行评价.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另外资产很重要的确认标准为: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换句话说,某种资源是否能确认资产必须看其是否能在可预期的将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创造财富.可预期的将来,这是一个远期的概念.或者说是一种潜力,一种创造财富的潜力.

通过对资产项目的列示,资产负债表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反应了企业潜在成长能力.资产结构合理,较同期通行业企业拥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企业,在将来的经济活动中必然处于优势地位,进而实现其股东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资产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面临破产的绝境.

因为资产负债表更加关注企业在未来创造财富地能力,所以有经验的投资者通过对同一企业的前后各期资产负债表和不同企业同期资产负债表的比较阅读,很有可能发现某些优质企业,进而发掘投资契机,赢得扩大财富的机会.

而利润表则只关注企业本期的盈利能力,其反应的也只是企业在某个会计期间内的经营业绩.等财务报表报出后,它只代表在过去的一个会计年度内,该企业的盈利状况.本期盈利并不能承诺企业在的接下来的会计期间内将持续盈利.以往良好的经营业绩,对于投资者而言或许是个很大的诱惑,但当其决定是否进行投资时,更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而不是看企业曾经赚过查重.另外,利润表更容易被操纵.当管理层希望企业每年利润稳步增长时,可能会选择计提准备等方式来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或者当企业当期亏损时,管理层亦可能通过改变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等方法来粉饰报表.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资产负债表较利润表与投资者决策更有用.

2.资产负债观逐渐成为主流

随着当前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资产负债观已经取代收入费用观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会计界的主流观点.

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因此当资产的价值增加或是负债的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按照收入费用观,会计上通常是在产生收益后再计量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的减少.简言之,资产负债观关注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先计量收益然后再将之分摊计入到相应的资产和负债中去.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的当期净资产的增加额(不包括应投资者新投入资本和分配股利等对企业净资产造成的影响),不考虑该收益实现与否.而收入费用观直接确认已经实现的收入和费用,然后根据配比原则进行配比.

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于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准则更鼓励管理者注重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而非短期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要求企业管理者更多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关注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注重企业资产的质量和营运效率.在这种观念下,企业管理者不得不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在安然事件以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针对会计准则改革的报告中呼吁,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指出,在准则制定特别是在确立目标导向的体系时,FASB采用收入费用观是不恰当的,而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

3.符合会计四大检测设的持续经营检测设

资产负责表的各项资产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都是基于持续经营检测设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会计检测设,是检测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的生产经营将按现状正常、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亦即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或清算.

利润表在不考虑权责发生制的情况下,体现了某一企业在一个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状况.企业本期盈利并不代表的后续各会计期间能够保持盈利的势头,本期亏损同样不能预示企业的未来不容乐观.

三、单期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与决策有用的有限性

然而事实上,某一特定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表也好,利润表也罢,对与报表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意义其实并不大.投资者在选取投资对象时,不能单纯的依赖某一期的报表,而是需要通过对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报表的分析,从而对候选投资对象有进一步的了解,最终做出投资决策.在实物中,理性投资者们也都是这么做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投资者并非投机者,而他们的决策也都是针对长期投资而非投机套利.

单纯的依赖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一定会对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一期报表只能反应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或者某一特定时段的情况.投资者无法根据这种报表获取对候选投资对象的全面的了解.例如,资产负债表反应的是在报告日这个特定时点,企业的状况,例如资产结构,分布,来源等等;但是不能反应企业各期的变化情况,例如企业的资产构成是否较上各会计期间有重大变化,或者资产总额有大幅增长或者减少等.所以当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通过对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报表的分析来获取与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最终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