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不等于公益营销

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70 浏览:43645

公益营销的本质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也就是说,企业从一开始定位自己企业的时候,就是一种公益的定位,对企业的理解本身就是公益的.基于这样一个角度去考虑,在营销的过程中,企业才能始终不渝地贯彻公益的内容.

国内开展公益活动企业的虽然很多,但是公益营销做得好的企业却并不多.相反,一些跨国公司虽然参与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很广泛,但是公益营销取得的效果却非常好,比如玫琳凯的“反家庭暴力”、雅芳的“乳腺癌活动”等.嘉实传媒集团品牌推广部总监张敏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在公益营销上的差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意识上的原因,或是归结于传统风俗和民族性上的差异,而是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在整体上的差距,是综合实力的差距.

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新营销》:与跨国公司深入人心的公益营销相比,本土企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里?

张敏:我觉得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决策过程中,本土企业的决策过程是一种点性的决策过程,个人偏好的色彩很强烈,这种状况不论在国有企业还是在民营企业都存在,即使是在规模非常大的国有企业里,其决策也与决策者的个人喜好有很大关系;其次,在执行上,本土企业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这是本土企业公益营销的一个现状.所谓缺乏科学性,就是无法与企业的品牌、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相结合;所谓缺乏系统性,就是绝大部分公益营销都是一锤子写卖,不仅没有后期的持续运作,而且在决策过程中就没有考虑战略性和长期性;最后是在意识上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缺乏一种经营的意识,对公益营销缺乏全面的认识.公益营销的主语是营销,定语是公益,它是用一种公益的方法和公益的内容去做营销.

《新营销》:很多本土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家,会以个人身份从事一些公益活动,而外界对此的理解是这些企业家个人在积德行善,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张敏:我认为这就是企业家个人在积德行善,因为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财产.在这种前提下,他从事什么样的公益活动,都是他的自主行为.像这种捐赠,它不是公益营销,而是一种公益行为.如果说我们把企业家通过一个捐赠行为参与一个公益活动理解为公益营销的话,我觉得从营销的角度说,是不合格的.


因为公益营销不等同于公益活动.营销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即挣得钱越多越好;第二个是企业利润率的最大化,即越是轻松地挣钱越好,也就是所谓的品牌的力量.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盲目的或者没有计划的捐赠行为,是达不到营销效果的,甚至还会产生反面效果.

公益营销的误区

《新营销》:很多本土企业往往是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才大搞公益慈善捐款,对公益营销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你认为中国企业公益营销的误区还有哪些?

张敏:从根本上说,大部分本土企业主要是混淆了公益活动和公益营销的概念.公益营销和公益活动不是一个概念.国内的很多文章都把公益营销理解为公益活动.有些人对公益营销的理解,就是我拿10万元做公益活动,拿100万元宣传公益活动,然后得到1000万元的收益.当然,这是人们理解的一种良性的比较优秀的公益营销.但是,这种模式仅仅是公益营销中的一种,它采用我们狭义理解上的公益活动来进行营销,它的内核是通过公益活动形成新闻效应,通过新闻效应扩大公关和广告效果.实际上这是狭义的公益营销.

狭义的公益营销,也就是通过公益活动和公益事件形成新闻爆发点,然后进行放大.如果把公益抽掉的话,实际上就是一种活动营销.

《新营销》:从很多企业实际操作的公益营销案例来看,并非所有的公益营销都是灵丹妙药,有些企业的公益营销做得不到位,反而会引起反感.你认为本土企业在公益营销方面还有哪些薄弱环节?

张敏:最薄弱的地方在于缺乏一种价值观的指导.我觉得公益营销的本质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也就是说,企业从一开始定位自己的企业时,就是一种公益的定位.比如说万科,它的定位就是让所有的人都住上房子,它对企业的理解本身就是公益的,基于这样一个角度去考虑,在营销的过程中才能始终不渝地贯彻公益的内容.但很多本土企业对自己企业的定位就是一个口号,没有具体内容.有很多企业做得很大,但是对自己企业的认识,对员工的认识,对自己怎么写作对象的认识,对自己产品的认识,对自己公关广告活动的认识,却很不够.而蒙牛的公益营销,我觉得就很纯粹,做得也很优秀,因为蒙牛一开始的企业定位,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上牛奶.在这种公益营销价值观的指引下,决策层、执行层以及企业的各种营销活动就能很好地贯彻这一理念,

“公益”与“利益”的矛盾

《新营销》:公益营销投入的周期比较长,短期内并不能产生明显效果.而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希望自己的营销投入能很快地产生良好的回报,这与公益营销的持续性和长期性矛盾吗?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这一对矛盾?

张敏:公益营销要求回报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公益营销也的确可以产生短期的回报.既然公益营销可以理解为一种事件营销,那么要求短期效果也是正常的.只是,公益营销只是所有营销方式中的一种,在营销这个大领域里,公益营销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企业营销的全部,也不是必然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不应该寄予公益营销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回报.事实上,不论公益营销做得多好,它在企业的营销手段当中,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因为消费者首先看到的往往是一个企业的广告.

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觉悟的提高,以及企业自身要求的提升,公益营销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在一个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品牌的力量主要来自客户关系,消费者主要通过对企业的认可来认识产品.我们中国的企业之所以品牌力不强、议价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企业的认识不够.

《新营销》: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公益营销?要从哪几个方面和角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公益项目或活动?

张敏:实际上,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选择营销行为.有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一种能产生短期效果的公益营销;有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一种长期的公益营销.一个企业最合适的营销方法是什么,企业可以选择公益营销,也可以选择其他营销方式,这是一个层面;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公益营销,或者需不需要公益营销,这又是一个层面.

比如企业在淘第一桶金的时候,可以通过公益的内容和公益的手法来实现短期效果.我们曾经在北京做过一次活动,叫做“胖人关怀公益大行动”,通过公益活动帮助企业宣传一种新的减肥产品.我们首先通过报纸刊登广告,称肥胖是世界医学上不可忽视的难题,而北京的肥胖现象非常严重,接着我们举行了一次分量最重的聚会,有效地造成一个新闻事件.然后我们开展免费减肥大行动,给那些肥胖人士免费减肥,结果平均每人减了49千克.10天以后,产品销量上升了40倍.这就是公益营销带来短期回报的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