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慈死亡之迷(前言)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118 浏览:118085

2002年,V26减肥沙淇晶美国原品牌“速”(SlimFast)在美销量达到8亿美元.它已销量了近30年.但,“速”中国版--曾经拨得了中国减肥品牌头筹的V26,在经历了暴发暴跌后,却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而这一切只有不到3年.

但,还远不止如此.

同年11月,V26的写作技巧商、哈慈掌门人郭立文将全部股权以极低的转手他人.新哈慈的主管业务将不再是保健产品.

15年,哈慈创造了哈慈杯等一个又一个奇迹,郭立文以常人难以企及的热情、执着、勤奋、和智慧整整拼搏了15年.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15年并不算长,但对于一个中国保健品企业来说,足以堪称“常青树”了.

哈慈的一系列产品虽成功地跑了一场接力赛,维系了哈慈的“长寿”,但每个产品均逃不出“各领三五年”的宿命.当这场接力赛因为找不到后续者而中断时,哈慈帝国随即轰然倒塌.

没人能永远幸运.

“前期策划、招商和广告投放”,这是哈慈的“三板斧”,当一个产品被消费者摈弃后,这“三板斧”又抡向下一个产品.

为什么郭立文只会抡这三板斧?

与个人的经历和素质有关.“三板斧”曾经的成功使郭立文认为“我干我必行”.但这不是一个草莽时代,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

与对保健品行业的理解有关.在“保健品就是一个暴利行业”的认识背后,已然接受了保健品短命的宿命观.违背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追求短、平、快,终究会被虽变化万千、但却循一定之规的市场所淘汰.

与中国市场现状有关.中国市场人口基数巨大,哈慈即便只是启动了一群非理性消费者也足以产生巨大的销售业绩.哈慈“以此为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群非理性消费者的兴趣转移也是非理性的,而哈慈却没有建立品牌信任度和忠诚度来吸引大多数理性消费者.

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呢?

除了郭立文,中国保健品行业是不是有很多只会抡“三板斧”、“四板斧”程咬金呢?面对洋保健品安利们的大举进攻,大家都在说中国保健品行业要“自救”,要“迎头赶上”,但路到底要怎么走呢?

我们对中国保健品业近20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粗线长梳理,还对那些曾经红透半边天但却匆匆逝去的品牌给予了深情的一瞥,并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现在仍力拼沙场的点将.


但我们没有很好地回答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飞龙的姜伟曾经写过一篇《总裁的20大失误》,我们以为他会真正的醒悟,但他在那之后的种种行为,说明他仍在走老路.我们希望那些黯然离开的英雄们,包括郭立文,可以在有一天,把自己真实的故事和心路历程讲出来.而且不仅如此,希望他们自己和后来者都能“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