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商人利小财大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18 浏览:67612

不起眼的行业照样成就大市场,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这其中,主要靠的是毅力.

创业赚钱,是很多人的梦想,尽快赚大钱更是大多数人的发展方向.在这种心态下,很多人急于求成,贪大,盲目发展.幸运的能在不短时间内赚到钱,更多不幸的,却是在无声无息中死掉.其实,这时候不妨做个“蚂蚁商人”.

所谓“蚂蚁商人”,指的是创业从低微的利润做起,经过日积月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生意人.比如,一支铅笔的利润是一分钱,一只塑料袋的利润仅两厘,很多人认为这样的生意做不得,但是,在一些聪明人眼中,单个产品的绝对利润虽然很低,然而一定数量的相对利润却不见得少,日积月累地做下去,照样每年能赚上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这就是“不以利小而不为”的收获.

数着资金做生意

有时候,让很多人看不上眼的小生意经过努力,照样会做得有声有色,再坚持一下,就会发展壮大.所以,“蚂蚁商人”赚钱的秘诀是,把成本压到最低,哪怕每件商品只赚一分钱也卖.

浙江的成昆法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自己的村里开了一家杂货店,那时的资本不过上百元,他就用这上百元钱采购村民必需的一些日用品销售.

1987年时,成昆法筹到一笔钱,于是他写了炊具餐具和桌凳,在义乌老汽车站附近挂出了昆法饭店的牌子.所谓的昆法饭店,只有两张木桌8个凳子,卖的只有米饭和两菜一汤,酒水也只有一种啤酒.成昆法的投资非常经济,有多少资金办多少事,钱要用在刀刃上.他办的饭店,第一次投资不到1000元,选的项目是针对当时当地的打工者:只收炒菜费用,饭敞开吃,不收费,因此生意特别好,虽然利薄,却依然可以积少成多.当时他没想到日后会怎么样,用他的话说:“当时我不知道我这100多斤的挑子明天该往哪里摆摊?”

然而,就是“只赚炒菜钱”的薄利,让成昆法的资金得到不断积累,他不断地添置必需品,在10年间对昆法饭店进行了3次大改造.从一个编织袋料子作顶棚的饭铺,到用油毛毡作瓦的小屋,以后又建成二层四间的砖瓦房.硬件改变很大,经营方针不变:大众消费.

2000年,他在当地的拍卖行得到一条信息,有一幢四层楼要寻主,成昆法马上跑去看了房子,并认真分析了发展前景,果断地投入60多万元,在拍卖会上购得此楼.他办起了有吃有住的酒店,起名为成帅大酒店.

利小并不意味着赔本赚吆喝,成昆法的投资理念是“赚得亏不得”.他不会盲目花钱,凡用钱就考虑是否有钱赚.成帅大酒店开张以后,根据顾客的需求确定酒菜的档次.上千元一桌能办,两元三元的生意也做.到成帅大酒店举行婚宴,客人们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平时的散客,只吃炒豆腐写碗米饭的,成昆法也欢迎,保证让客人吃得高兴.成昆法投资资本虽不大,却稳扎稳打、步步成功.

乍一看,“蚂蚁商人”做的都是不起眼的小商品或者不起眼的行业,可商品本身虽小、行业本身虽窄,却都是大众的需求.而且从“蚂蚁商人”做起,往往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源泉.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创业时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做小生意不屑一顾,只想做大生意,最后一事无成,有的甚至赔得倾家荡产.其实,小生意投资少,风险也小,见效快,虽然得到的是薄利,但薄利多销,积少成多,照样能赚到很多钱.比如,收购破烂,很多人根本瞧不起的“叫唤”写卖,如今已被一些精明的人看做是投资少、见效快、赚钱稳的行业,并逐渐把收购破烂的生意做大.积累了一定资金后,自己做起了小老板,因此走上了富裕之路.


从破烂王做到了企业家的史顺根至今在圈内提及也是“无人不知”.史顺根在北京没有亲戚也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对北京“打心底里的喜欢”.当年靠捡破烂站稳脚跟的他,现在已经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废品收购公司的老板.他对于初来北京的那段经历也毫不隐讳,“我那个时候只有一辆破旧的手推车,白天出去到处转,看到能卖钱的废品就捡,晚上回家睡觉经常是一身臭汗.”不久后,史顺根靠捡废品每月能赚400元.而现在,史顺根已经成为拥有固定资产400多万元、大型收购货场两处、固定工人20余人的废品收购公司老板.

小钱赚小利,积少成多.其实,生活中这样的赚小钱机会很多,就看我们想不想去做、敢不敢去做、思量着值不值得去做了.任何一个行业做下去了,都能做好、做大.

选准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孔子的弟子子夏教自己的学生经常做打扫庭院的小事,有人质疑这样做,“怎能教学生成饱学之士、栋梁之材?”子夏的回答是,这些小事看似与学问无关,却是培养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道德与意志品质的基础,而这正是一个人做好学问的根源.

做学问是这样,做企业也是这样.在全球500强的企业中,有许多是做小东西、小玩意儿起家的.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只做小小的炭酸饮料,肯德基、麦当劳至今的主打产品仍是汉堡、薯条和鸡腿.但小东西照样能成就大市场和大产业,其前提是要做到精致.

小项目发财的机会要抓住,但不同创业者千万不能盲目模仿别人的成功,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项目也是分环境的.有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者自己周边的环境选择创业动机或者项目,看自己以前做过什么.做自己最熟悉和最擅长的,无论赚钱机会还是成功机率都会比较大.除此之外,创业者首先还要对自己比较熟悉的项目或者行业进行市场研究,认真研究市场信息、创业机会、条件以及创业的可能性.

一直对环保很重视的王德华,退休后就一直琢磨着找个环保方面的项目创业.在退休后的两年时间里,她一直在做市场调研,通过国外的朋友、在网络上寻找等方法,最后发现日本等国家都在使用竹炭这样一种环保产品.如获至宝的她,当即决竹炭生意.

于是,她先到生产厂家调查,之后再对南京市场进行分析,并将产品送给朋友使用.那时候朋友们的反应都不错,比如说,竹炭半天就可以让冰箱除味,对于家庭生活来说非常方便.除此之外,她还请教了行业内专家,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她就和两个年轻人合伙注册了公司,做起了竹炭生意.

王德华说:“找项目一定要是老百姓最需要的,也是最适合自己的.”此前她也看了很多项目,比如饭店、茶楼等,但考虑到这类项目成本大放弃了.由于竹炭的环保作用受到了市场的肯定,目前有很多人前去产品,尤其是在家庭装修、汽车用品、日用品和礼品等方面有很大的需求.

王德华说:“现在资金周转上有些困难,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也就有些困难.现在我就是想从小做起,一点点积累资金.在产品上做到精益求精,不愁没有发展.”

资金问题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关键问题,白手起家并不等于两手空空就可以起家,你的工资、存款、住房等固定资产,完全可以作为你最初的创业资金.

小蚂蚁变大象靠的是毅力

不起眼的行业照样成就大市场,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但要变成大企业,就需要一段时间了.这其中主要靠的是毅力.

靠给人补鞋起家的邱继宝就是用15年时间,从一个路边的修鞋匠,变成了资产10亿元的大型现代化民营跨国企业集团老板.从纯手工的缝补,变成了靠高科技和新型材料制造风靡一时的缝纫机大企业.

1977年,邱继宝只读了3天高中就不得不辍学.为了生计,他背上补鞋的小箱子,含泪告别父母,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

几年的补鞋岁月,邱继宝走过最繁华的城市,也走过最偏僻的乡村.遥远的东北三省,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始终不会忘记在大雪飞扬、北风呼啸的冬天,他一边呵着冻僵的手,一边认真地给人补鞋的情景.因为严寒,其他的鞋匠纷纷收拾工具回家“猫冬”,而在他看来则是挣钱的好机会.每次补完鞋后,他还要跪下来,仔细地用冻得发紫的手把客人的鞋子擦得干干净净.正是他这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邱继宝带着补鞋的积蓄回到了家乡浙江.一到家乡,他就闻到了改革的气息.他贷款300元,租下了大队的3间旧房,办起了椒江市水陡电器仪表厂,生产喷雾器零件.

自己没有技术,就到上海去请师傅.师傅请来后,邱继宝把新房腾出来给上海师傅住,他和新婚妻子打地铺;井里水留起来给师傅用,自己到河里挑水喝.4年后,一个小作坊似的工厂很快走出了萌芽期,渐趋成熟.在这关键时刻,邱继宝毅然作出决定――转产缝纫机零件.这就是如今闻名海内外的飞跃集团的前身.

邱继宝凭借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终于生产了很好的产品,可是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就等于死路一条.于是他决定向省外扩展,这时候正好赶上广州开贸易交易会.于是这位热血汉子带着满腔的热情,背着自己厂里生产的拷边机,赶到外商云集的广交会上.由于他是个体经营者,又来自不知名的小厂,就被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他没有机会和资格参加这样的会议,于是陷入了困难的境地.他在焦急之余,围着会场转了好几个圈,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墙内的下水道,于是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刚进墙便被保安人员逮了个正着,不但被罚了50元,还被罚站了半个小时.他看着那些往来于广交会的人,在充满了羡慕的同时,心中也充满了酸楚.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在被赶出广交会几天后,邱继宝并没有气馁,他凭着自己的那股不认输的干劲,又辗转来到深圳罗湖口岸.从潮水般的回港人流中,他拉住一位面相忠厚的香港人,掏出500元请他一本香港簿.靠着这本簿,邱继宝找出了全香港所有经营缝纫机的店铺,然后逐个给老板们寄产品的样本、照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接到了第一笔从香港来的几千美元的订单.那一刻,他泪如雨下.

邱继宝尝试到了成功的甜头,并开始逐步发展自己的事业.他决定凭借香港这个“窗口”获得的信息,进一步打开市场.于是,邱继宝背起缝纫机,远渡重洋开始了去国外推销的创业史.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挫折以后,“飞跃”终于昂然将产品打入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嫌小不做”是时下创业者的一种通病,他们总想找一个既轻松又能赚大钱的工作.结果往往是――好机会没有降临,好时间也错过了.所以,对于刚出道的人来说,惟有以勤补拙,任劳任怨,迅速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才有发展前途,就像幼鸟练飞一样,别嫌窝巢太小,经过勤练,把翅膀练硬了,自然海阔天高.

同样,一家做太阳帽的小作坊也在“赚一点钱”中发展成了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商场的大供应商.老板依靠的只是每顶帽子仅赚1元的利润,但经过贸易商的中转后,挂进商场里,身价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飙升了.

“蚂蚁商人”给人的启示告诉我们:创业中,不能期待着一口吃个胖子,不能动辄就上大项目,搞高精尖;而应当树立“勿以利小而不为”的态度,看准不起眼的行业和商品,善于发现别人尚未注意的市场缝隙,这样的发展同样大有“钱”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