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5 浏览:6986

摘 要:本文认为,财务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管理学科,在教学中应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财务管理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创新

一、引言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要达到的要求和目的,目标具有导向作用,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找准学校定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需要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育评价制度、教育方法等诸多问题有着决定性意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反映专业特色,又要使人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实践中对具有较高素质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财务管理人才为适应实践工作的需要应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系统,使之形成一个周而复始、螺旋式发展的良性循环轨迹.将企业循环纳入社会经济系统循环,可以从更高层次上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的社会再生产循环体系.财务管理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要使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掌握以下基本技能: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构造;了解人力资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应熟悉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投资方向;能预测把握环境变化,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正确应用经济政策、金融市场、法律政策为企业理财怎么写作;应具备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的能力,为企业做出科学决策.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同时也是为了有效地、分层次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初、中、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三个阶段来完成其授课内容.初级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为后两个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中级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全面理解、重点掌握、综合运用培养其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第三阶段主要要求学生重点理解、拓展知识结构、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创新问题的能力.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现状

(一)客观环境变化快、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所努力解决的问题都力争是现实中的焦点问题,但现有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问题.近年来公司财务管理的环境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学者玛格丽特,梅(2001)曾将这些变化归纳为以下方面:客户需求模式的改变;客户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降低成本的压力;新基础的冲击;战略联盟的出现;新市场的开拓;经济全球化;政府法规的增多;高度流动的资本市场.企业对商业和道德问题的关注、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重视趋势等,事实上不可避免地对财务职能提出新的要求.就上市公司而言,现有的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安排也可能不是它们所期望的.即便是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也不是时时发生和关注的事项,这些事项多少总有些“偶发”的性质.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而言,关注的是如何管好理好资产;如何控制好成本费用;如何确保经营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未将这些经常性事项作为其关注的重点,而将重点定位在投融资决策及其所派生出来的股利决策等偶发性事项上,是否意味着内容安排错位了.

(二)相关课程间接口错位、适应性差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财务管理也是存在于一个学科群或学科域之中.在这个学科群中,数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都是其上游学科,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以及公司管理的相关功能学科,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是其旁侧学科,财务管理学正是在这种学科的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旁侧效应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财务管理学发生和发展历史深受其上游学科诸如数学和经济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近年开始弱化.可以说财务管理学的上游学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大部分没有在财务管理学得到应有的响应,财务管理学对上游学科变化的反应有些过于滞后.如经济学领域中的外部性问题,经济学的“绿化”或“生态化”趋势,社会学中的社会成本问题,社会学中的冲突问题,管理学中的战略导向和战略联盟问题,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网络结构问题等,所有这些应该在财务管理学中得到反应的研究,均未在财务管理学领域得到实际的反应.相对于其上游学科,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说已经严重滞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将经济学与学之间出现的隔阂视为经济学贫困化的标志,而类似的特征又何尝不是出现在财务管理学领域.

(三)学生动手能力差、影响了就业竞争力通过对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发现学生毕业后上岗的适应性差.目前大多高校建立了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但就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看,除加大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外,已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的高校很少.因此,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自身特点,设计和创新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摆在财务管理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的资本流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企业对既有理财理论,又具有熟练理财实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预见谁走在这一领域的前面,谁就会在未来的人才就业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低、应用效果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认为,在教学背景中所用的媒介一词,意味着用来向学习者提供交流或教学刺激的事物组合或事物系统.有人则把教学媒体看作是任何用来传递知识的通讯手段.教学媒体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在于它是作为传递对象的经验要素的变质变形的工具,是使经验传递成为可能的工具.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录音、录像、投影、电视、语言实验室和卫星传输等)进行教学.还没有开发出各种教育软件,为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的教材进课堂财务管理课程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教材应体现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校的层次定位,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结合课程设置的目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要求突显创新知识、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要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改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国家在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大任务,担负着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任务,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高等院校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手段.在筹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与评价、股票、债券投资分析与评价等方面,均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充当设定的模拟实验环境中的决策者(角色),在所面临的筹资环境、投资环境中,根据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理财环境的利弊,在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佳的筹资、投资方案.而这些实验可以模拟出不同级别的风险对的企业的不同影响,能用色彩或数据形式显示出结构中结果的分布情况,相对也比较直观,能够重复使用,不仅能达到实验的基本目的要求,还能节约实验经费.同时让学生参与进去,学生很感兴趣,达到互动教学,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实施多样性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目前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方法;增强记忆;充分利用时间和增强处理模糊性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案例教学不应仅是单独设置一门实务课程,而应是把案例教学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各专业课程之中,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是一种循序渐进、自然的交融过程.首先,建立教学案例库.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教学案例应蕴含能启发学生思考的一些问题,学生需灵活运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并通过互相讨论,启发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因此所选案例要符合实际情况.即使是虚构的案例,其情节设计与现实情况也应基本相符.案例的来源于教师到企业的实践活动及横向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结合现实中的焦点问题编写案例;按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改写经典案例;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针对实习单位情况编写案例等.一是学生积极准备参与,教师正确组织引导.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有其各自的明确分工.学生主要工作内容:阅读案例、进入角色、设定问题、分析案例、结论、他人观点的借鉴、分析报告的撰写;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善于营造能刺激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思维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主要完成的内容:提供案例,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提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二是网络(仿真)教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信息量和教学效率.以互联网为依托,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模式;将实现工作实际场景、学习环境、工作岗位等映射到计算机屏幕上,实现虚拟网络教学;帮助学生解决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怎么写作;对教学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防泄密处理;系统应具有扩展性强,采取结构化模块设计,对外部接口和共享资源有良好的兼容性,硬件软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首先,加强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制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运用到教育中的频率不断加快.要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软件应做到多媒体教学软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根据超文本信息结构的动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按照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其次,教师应用新技术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相互渗透,教育的时空界限得到空前的扩展,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网上虚拟教学的应运而生,使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领域空前地快捷和广泛,导致了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使教育资料的共享得以实现近年来各大院校购写了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有统计表明,80%的高校教师知道本校拥有比较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但只有50%的教师用过,而只有30%的教师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操作.大学教师一般上完课以后就走人,而当学生有什么疑问想请教时就很难找到任课教师了,学生想通过BBS或E-mail向老师请教却又时常因为老师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而作罢.所有以上出现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过专门的培训.

(四)推广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的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当代教育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近年来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倡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研究性创新是实现能力培养的手段.研究性创新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己的主动探索、研究来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学生置身于其中的、借助于亲身经验获得的学习;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依靠自己发现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师们的基本要求,发挥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鼓励教师们主动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使青年教师通过为教授、副教授的主讲课程进行辅导,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等学校教师交流经验等,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建设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创建教学团队,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六)实行科学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考教分离.现在的课程考核办法多数都是由各个学校自行教学、考核、颁发文凭.考教分离作为一种考试形式,因其考试结果客观、有效、真实、可比,近年来被高校普遍采用.实行考教分离,命题最关键.做好命题,命题编制的原则、命题大纲的拟定尤为重要,这是命题组卷的指导性文件.重点要解决好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范围、试题类型、编组配套等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严格来讲,考教分离应做到:在命题阶段,任课教师不参加考试命题,考前不知道试题;在考试阶段,任课教师不监考自己所教的学生;在阅卷阶段,考生姓名及学号等处于密封状态.但这种分离程度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讲,高校的课程考试并不需要也不大可能做到如此程度,只需做到在命题、监考、评卷等环节中,任课教师尽量不独立操作,在一定的监控条件下进行即可.其次,评价指标体系.世界上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都在一定的阶段内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检查和评定,以便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与水平的考核,打破只靠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旧习.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人才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上看.应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测试.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笔记、作业、阶段测验构成,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测验.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完善,财务管理在经济管理得越来越重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的根本保证.

(编辑 聂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