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VA视角的增值型内部审计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62 浏览:105547

摘 要:从为企业增值的目标角度定义内部审计,符合内部审计的实质,而从EVA的角度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也相应地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阐述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质.在分析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可能性的基础上,从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和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等方面提出了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

关 键 词:EVA 内部审计 实质增值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该定义从为企业增值的目标角度定义内部审计,符合内部审计的实质和发展特点.由此,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增值以及如何从EVA的角度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一)EVA基本理论及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易庭源认为,经济增加值(EVA)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生成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EVA是衡量利润的方法,其实质是“超额利润”,而“资本成本”(Costnfcapita)实质是“社会平均利润”;朱红认为,EVA是一种新型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结构是经营管理者的个人收益与EVA的持续改善挂钩,是随时间而延续的动态激励机制.克服了传统激励机制易诱发经营者短期行为的缺陷,促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一致起来,经营者为提高自己收益的唯一方式就是使EVA持续不断得到改善,因而能促使经营管理者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按照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则选择方案和制定经营决策,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王秋燕、刘国成指出,经济增加价值(EVA)是一种新型的公司绩效衡量指标,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成为传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他认为,企业应依据价值链管理的要求,建立EVA业绩评价标准并使其成为价值链会计运用的核心,依据EVA的标准来对公司的业务结构进行调整,使资本投入到能创造正EvA值的部门,并从EVA值为负的部门撤出资本,通过并购、出售等手段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穆林娟、汤谷良阐述了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的涵义,认为作业基础的EVA应等于总的收入扣除作业成本及权益成本后的数额.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在考核作业业绩的基础上考虑了资本成本,使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各作业组织的管理者非常关注产品、客户、销售渠道、作业中心、作业等等的经济利润,能够从经济意义上衡量被考核对象如产品、客户、销售渠道、作业中心、作业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度.同时,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一个重要贡献是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无疑意义重大.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 国内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方面:(1)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发展.余玉苗、詹俊结合内部审计的新概念,探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背景以及保证内部审计增值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文中提出内部审计通过降低部门运作成本和提出增值性建议等活动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钟文芳、刘双菱、张骡霖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定义的七次修改探讨内部审计的职能,指出内部审计定义的每一次的修定都伴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延伸与拓展.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修订中第一次将“增加价值”一词列入内部审计定义,增值型内部审计随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顺应这一变化,我国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也遂由“监督主导型”向“价值增值型”转变.(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征、职能等.王爱东、邹维忠认为国外价值增值内部审计的特征.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审计过程、审计方案的执行等角度阐述了价值增值审计的特征;张晖从职能的角度对内部审计的转型做一定探讨.传统内部审计注重监督职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有效支持.在新的形势下,内部审计转变职能必须从明确目标、加强沟通、风险评估、技术保证和业绩评价等五个方面考虑转型,同时作者给出了实施转型的措施.(3)公司治理与增值型内部审计.傅黎瑛指出,治理型内部审计是以风险为基础,为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目标,由具备复合型才能的职业人员所从事的重在监督和评价公司治理有效性的保证和咨询活动,认为董事会审计、战略审计、管理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是治理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盛琛阐述了公司治理框架下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明确了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念,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个层次探讨了公司治理框架下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价值增值;郑新源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文中界定了内部审计“增值”这一概念,从直接和间接的价值、短期的和长期的功效以及财务的和非财务的效应三个方面详述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度量.文章指出,从短期来看,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体现在改进风险管理、保证风险管理的效率两个方面.从长期来看,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则体现在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效果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环境方面.(4)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阎红玉从价值链的定义出发,指出内部审计在经营风险较大的当代对企业价值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从企业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促进企业改善内部控制、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加强保证性怎么写作四个方面提出了价值增值途径;谭丽丽论述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实际经验,其主要体现在建立预警机制、跟踪投资全过程、实施建设项目审计、实施风险审计等方面;徐荔、凌岚提出内部审计通过建立新型审计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处理好内审与外审、监督与怎么写作等关系实现为企业增值;孙伟龙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内涵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国内外内部审计实际对其实现增值的保证条件进行了多角度探讨,指出了内部审计参与价值增值的途径,即为组织提供增值怎么写作和减少组织损失.

(三)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结合 周兵、赵小平分析了内部审计与EVA在公司治理目标上的交汇,指出二者共同致力于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础.文章不仅分析了内部审计引入EVA的理论可行性,而且提出了其具体实践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刘玉艳在《基于EVA的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研究》中以EVA的评价逻辑来构建内部审计的业绩评价体系.文中通过EVA评价机制量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成本与效益,从而对内部审计的业绩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国内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综观上述国内外关于EVA及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于EVA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也较为系统.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则集中在内部审计部门增值方法、增值功能的发挥以及内部其他与内部审计增值有关的研究,如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但EVA与内部审计结合的研究却鲜有见到.就国内而言,国内对于EVA以及内部审计两个方面的研究是在借鉴引入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从EVA的视角对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的研究鲜有涉及.结合EVA研究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系统性研究缺乏,且专门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鲜有见到.增值型内部审计虽然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定位、增值功能、增值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等,但系统性研究缺乏,且专门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鲜有涉及.二是AEVA的视角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涉及很少.本项目组从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能够收集的EVA与内部审计结合研究方面的论文仅有两篇,其中周兵、赵小平在《内部审计斯思维――内部审计引人EVA初探》一文中从EVA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上目标的一致性论述了EVA引入内部审计的可能性(周兵、赵小平,2005);刘玉艳在《基于EVA的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采用EVA的评价逻辑,构建了内部审计的业绩评价机构体系(刘玉艳,2006).

(二)未来研究方向 以EVA视角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中引入EVA业绩评价体系并使之发挥作用的一些必要的制度安排.如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内部审计中引入EVA评估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职权、责任、工作范围、行为规范等,从而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2)DAEVA的视角研究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结合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的特点,从EVA的视角出发,探索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该研究也符合面向企业利用EVA价值管理理念研究探索某一特定行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EVA引入的可能性及其增值途径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就内部审计所最终达到的目标而言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为适应公司治理通和风险管理的需要,采用各种合理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为公司增值的目标.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质主要体现在:(1)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前已述及,内部审计的发展同管理和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增值型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独立评价,它并不担负日常业务控制的责任.作为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不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增值型内部审计仅就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作出客观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而建议接受和采纳与否是管理部门的权力.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总声明》中指出了内部控制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应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更说明了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的实质.(2)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前面曾指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不仅如此,它又可视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在所有者设计了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作用下,管理者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者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权与管理权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么增值型内部审计无论在谁的领导下,都是站在保护所有者权益的高度开展工作.如果所有者未设计或未实施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时出现管理者行为与所有者目标背离时,增值型内部审计代表所有者监督评价反映管理者行为就成为保障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反之,则可能出现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于损害所有者权益的行为束手无策的情况.作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有充分的动力和权力在企业中开展工作.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无论是作为管理权的延伸还是作为所有权的延伸,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所有者权益,最终达到为企业增值的目标.

(二)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可能性 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公司(StemStewart&Co)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的概念,简称EVA.它是指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如果余额为正,说明企业超过了股东和投资人的预期,为股东创造了超预期价值;如果余额为负,说明企业并未为股东创造价值,而是产生了亏损;如果余额为零,则说明企业创造的价值正好达到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预期.在EVA的基本理念下,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EVA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也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使管理层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使管理人甚至企业的一般员工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EVA使管理者更注重公司的持续发展,以维护股东的长期利益.同时,EVA能更准确地衡量股东财富,因此,它与企业价值也最为相关.前文中已述及,内部审计的实质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而且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它以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方法评价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进而帮助完成其目标.作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内部审计已经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毫无疑问,内部审计与EVA具有思想上的同源性,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思想上的同源性使得将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成为可能.

(三)EVA的增4/i,~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 增值型内部审计若要达到增值的目标,则其为企业创造的收益与其本身的成本的差额就大于零.用公式可表示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EVA等于R-C>0.其中,R为增值型内部审计为企业创造的收益,c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成本.从公式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若要达到其EVA最大,则其应尽可能的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R,最小化其自身的成本c.由此,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便可以从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及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两方面展开:

(1)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从如下方面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第一,评价控制以健全内部控制.企业只有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才能上水平,才可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实践证明,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凡是控制良好,业务处理正确程度就较高,效率就高,错弊情况就少;反之,正确程度就较低,效率低,错弊情况就较多.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其超脱的地位,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贯彻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作出客观评价,以帮助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更合理地设计、安排内部控制,把可能的错弊降到最低,使内部控制的效果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第二,检查与评价管理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为管理层提供帮助,包括确定风险领域、评价风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检查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几个环节.首先,内部审计通过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特别是灾害性风险)以及产生新风险的环境因素,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让管理层识别风险,确认接受风险的程度,制定风险政策,从而指导企业有效地使用内部资源.接着,内部审计应通过评价企业高级管理层制定的风险控制程序是否适当和有效,是否满足董事会接受风险的程度,提出改进风险控制程序的建议.最后,内部审计应通过检查和测试财务、经营和合规性控制程序,发现持续存在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进而提出如何通过改进风险管理以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建议.第三,监督评价公司治理的实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参加与公司治理规划有关的事务,如各职能部门在研究与制写作度、规定、决定、合同、预决算报表时,必须请内审人员参加.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公司治理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促进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对于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群众检举揭发经济管理人员徇私枉法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在一定时期终了,内部审计应对公司治理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检查治理目标是否完成及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对需要继续治理的措施提出建议等,从而最大可能降低企业的损失,最大可能为企业创造收益.


(2)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内部审计的成本主要是指写作技巧方为取得委托方的信任,从而使双方利益最大化而发生的各项支出.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催生了委托写作技巧关系.作为资产所有者的委托方并不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将资产委托给企业经营者.作为写作技巧方的经营者则在享有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部分处分权的同时,也承担了使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即负有受托经济责任.委托人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而内部审计正是其采用的一种必要手段.写作技巧人则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需要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评价,让委托人充分了解其努力程度以解除其受托责任.因此,从委托人角度看,内部审计成本是一种监督成本,从委托人角度看,内部审计成本则是一种守约成本.无论是作为监督成本还是作为守约成本,内部审计成本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内部审计人员的人力成本、培训费用、管理费用、时间成本和开展专项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是在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基础上的内部审计成本的最小化,其可以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和摒弃无谓工作来进行.提高审计效率可以从改善审计结构、更新审计技术、调整审计战略入手,而摒弃无谓工作则具体可以通过取消低价值审计和减少非生产性时间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