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财会热点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75 浏览:17802

2011年3月初,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下称“”)相继在北京召开.此次我国最高规格的参政议政活动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今年乃至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了崭新的蓝图.不断取得突破的预算监督、完善预算管理、探索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等与财会行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热点引人关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不断取得突破的预算监督

作为“国家大账”,财政预算报告是每年全国“”关注的重点,包含着国家全年的“家底”、预算支出方向与支出绩效等重要信息,是每年全国“”关注的重点.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国家预算编制、执行情况报告,体现了人民了解、监督并决定政府收入与支出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在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的预算报告中,2010年全国财政使用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其中当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2009年增长21.3%;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总量为93,180.32亿元,其中当年全国财政支出为89,575.38亿元,增长17.4%.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主要指标安排为: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人民币,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支出100220亿元.

2000年以来,预算透明度不断提高.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国务院有关方面于2000年首次将4个部门的预算报送全国人大审议,到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98个,且预算内容也进一步细化.

2009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性基金预算.2010年3月,预算报告增加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对于增强预算完整性、预算执行规范性和预算监督严肃性,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大会主席团表决通过的预算审查结果报告首次提出:预算经人大批准后,要在15日内向社会公布,加强社会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了这一要求.

2010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12张表格向社会进行公开,比2009年首次公开时增加了8张预算表,涵盖了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此外,根据对171家部门的书面调查,全年共有74家部门向社会“摊开”自己的“账本”.随着公开预算的部门不断增多,公开的内容也更加细化.2010年公开的本级支出预算细化为23类123款,比2009年增加了2类82款.

2011年3月,大会主席团通过的预算审查结果报告又对今后预算编制和公开提出新的要求:从2012年起,应当将地方的土地出让收支情况向全国人大报告;加快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安排,在2012年年初将本级75%以上的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入部门预算;规范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严格按预算管理,增强预算严肃性;继续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增加用于公共支出的数额,2012年应当向全国人大提交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工作;严格执行将政府性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规定,按照预算制度安排支出.

今年“”的预算报告还指出,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努力防范财政风险;抓紧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全口径动态监管制度,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管理;加快构建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促进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规范化;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今后将综合考虑国内生产总值、企业利润、进出口等经济社会增长指标变动情况,进一步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体做好以下方面: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试编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研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探索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2011年,财政部门还将完善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做好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相关工作.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主任戴柏华还表示,2011年,财政部将公开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长期被社会认为缺乏透明的“三公”消费将以会计信息为载体,面向公众公布,首次实现阳光化.

加速推进的政府会计改革

与完善预算管理与监督相关的政府会计改革任重而道远.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记者,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以预算为中心构建公共财政框架,预算的本质是政府集中部分社会财富配置资源“众人之财做众人之事,由众人来定”,预算分配从最终意义来讲更多的偏好来自于公民的自主选择即信息公开,因此透明度应作为一项善治的基本原则.

1998年,我国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的财政改革目标,政府经济行为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商品、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弥补市场缺陷为核心内容.2000年开始新一轮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创新,着重解决的是政府预算支出配置和使用效率问题.2001年,在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特定项目上引入了权责发生制.2003年,财政部提出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制度体系和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2004年底,财政部形成《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同年,发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2005年,财政部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地区和六个部门进行模拟试点;同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改革方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06年,时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提出,和地方预算编制将全面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现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探索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制度体系和财务报告制度.2007年,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扩大了政府预算范围,增加了预算透明度.

然而,我国财政收入及预算体制存在的收入分类不统一完整、行政公务开支比例高、公共怎么写作支出比例低、预算粗糙不透明、转移支付不科学不公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偏大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观.长期以来,预算会计仅侧重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的核算,对于使用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庞大的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政府举借的债务以及还本付息情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缺乏有关的信息披露.

2009年8月,我国将高校、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突破口,公布新《高校会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的征求意见稿.2010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修订后的《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还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2011年初,中注协制定印发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以上制度、指引自2011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

今年“”,编制政府财务报告被列入此次全国“”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以医院和高校为突破口,未来5年,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将不再局限于个别行业,而是从总体推进,形成统一、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和总预算会计的政府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副校长李建发认为,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对于政府财务报告的格式、内容、编制方法及披露规则都将进行规定.未来5年,我国将会根据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的需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林钢认为,政府会计需要与现有的财政、预算体制整合,对接财政集中支付、财政收支分类、部门预算等财政改革,“这些是最复杂的环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所长张琦认为,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还在摸索之中.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相比,我国老百姓参政议政的途径有待拓宽,能力有待提高,而专业化的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能为更广泛的公众接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培养.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则建议,应抓紧研究和推动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试点工作,尤其要弄清楚地方政府到底有多少资产和负债,以分析和化解投融资平台带来的金融隐患.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正常情况.”她说,“关键是要对债务有一个度的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能否融资以及以什么样的代价融资,主要取决于他们的资信.资信是投资与融资之间的通道和接口.为了避免地方政府不切实际的盲目扩大投资,使其负债水平与资产相适应,必须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资人责任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能力的评估制度.这就迫切需要摸清家底,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建立相应的地方财政会计制度.应对不同资信等级的地方政府给予不同的贷款和债券额度.”

吕薇认为,我国的政府预算和会计制度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政府预算管理远未覆盖到政府全部公共怎么写作活动,很难得到完整而全面的政府活动的财务信息.目前,政府预算的覆盖范围是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内外资金,以及部分主管部委的基金.政府的企业性活动、政府担保的融资等还没有纳入财政管理范围.国有资本预算也只是对国资委集中管理的国有企业分红部分进行简单的流量收支记录,还没有汇总的全国国有资本财务报告.二是政府预算与会计依然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的核算办法,无法提供支出周期各阶段的完整信息,无法揭示资产负债状况,难以用来监控财政风险、评估政府财政状况,以及展望未来的财政可持续发展.三是尚不能提供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现行预算会计系统还不能提供政府整体合并的财务报告,预算报告也是不完整的(非全口径的财政成本).不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公众难以了解和掌握政府公共活动的全貌和完整的财务状况.

“因此,现行的政府预算和会计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吕薇称,应试点建立资产负债表,针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和会计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建立全口径的政府预算和会计制度.

她透露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于2009年组织开展了一项专题研究――《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在该报告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由财政部会计主管机关负责制定关于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办法和规定.二是政府资产负债表不仅覆盖政府部门的资产,还应覆盖地方政府的全部下属法人.三是对不同类型的法人可以制定侧重点不同的会计准则:对于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特设机构应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机关法人也应逐步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以便把地方政府的全部活动纳入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四是明确各类法人层级之间的报表归并汇总关系,最终应形成县、(地)市、省政府财政部门出具的完整的地方政府财务报告.

亟待推行的环境审计与环境会计

3月1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就企业披露环境方面财务指标的问题表示,该部门已就开展实行环境审计和企业实行环境会计进行研究.他表示,环境和经济发展要相互协调,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应是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环境保护部将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环保目标责任制.

发展经济以消耗资源为成本,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效应.环境会计以综合货币计量和物量计量手段为主要计量方式,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的成本和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1920年,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古提出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以图用税收来弥补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以庇古税为肇端,各种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助推了环境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有关企业信息披露的各种指引,环境报告构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环境报告披露指引并不具有强制性,我国有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按照指引要求主动披露.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会计的起步仍然较为缓慢.“环境会计不一定与所有的财务指标相关,想将环境报告跟财务数据联系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彦向记者表示,中国的环境会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离规范性尚有一定的差距.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面临着许多创新问题,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会计的一些特征.传统会计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一切会计要素都以货币进行计量,环境会计却不能只用货币作计量单位.反映一个流域的生态资源状况,如森林覆盖率、林地规模、等级;草场质量、水土涵养量以及空气质量的改善度;水资源的含沙量、充足度;沙尘暴强度、频率等,一是很难用货币计量,二是用货币计量反而不能说明问题.但在财政转移支付量上、对生态建设的项目投资上,却不能不用货币计量.困难的是如何把这两种计量统一在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里,如何使两者在需要时进行转换.

目前我国环境税的具体税率和征收范围尚在讨论之中.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曾表示,我国正在研究征收环境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环境税在世界上被诸多国家广泛应用.从发展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主要体现为补偿成本性收费,基于“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明确排污者应承担监控排污行为的成本,构成了环境税的雏形;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除了税种的增加,在功能上也综合考虑了财政的引导性;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环境税进入了迅速发展期.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世界各国开征环境税愈加普遍,环境税费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对于环境税的开征,王立彦认为,计税基准的公平和确凿问题值得关注,企业为此所需要承担外部性造成的成本.他进一步介绍说,当前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缺乏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标准,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缺乏系统的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规范.另一方面,环境会计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目前,我国对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尚无准则和原则;缺乏统一的环境会计要素计量标准.环境会计中,由于大部分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因此不能以交易为环境会计的唯一属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规定,披露的范围、内容、形式等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这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使得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获得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建立环境会计的支持系统问题构建环境会计不仅具有来自于多方面的现实要求,同时也必须建立对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起着支撑或指导作用的运作体系.需要建立以生态资源、生态效益、生态成本及生态资源变动与经济效益变动相关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测定模型体系;需要建立全国财政补偿体系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以作为环境会计的运行支持系统;需要建立起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准则体系,以规范环境会计行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飞认为,目前我国《会计法》中尚未有环境会计的相关条款,环境会计准则也没有制定,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环境会计对象、环境会计基本原则、环境会计检测设、环境成本计量、环境信息披露等问题,在方法上还没有统一.正因为对环境会计的处理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对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环境成本报告以及环境成本分析,均按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进行,同行业间没有可比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背景下,衍生而出的环境会计问题是目前会计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既要适应不断增加、变化的环境法规,又要建立、健全有关的会计标准,同时还与环境监测与计量技术有关.

医改攻坚的会计助力

此次全国“”召开之前,国务院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自2009年,我国各级政府连续三年新增投入8500亿元,保证医改顺利进行,2011年是我国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3年任务的攻坚之年.

本次全国“”召开期间,财政部副部长王军透露,国家财政对卫生投入在2009年为3000多亿元,2010年为4000多亿元,2011年的预算安排为5000多亿元,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还将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当中的比重.从总量上来看,财政相比原来测算的投入增加341亿元,全国各级财政相比原来测算的8500亿元增加2842亿元.

随着政府集中的资金日益增多,公众的医疗需求不断释放,更多的卫生投入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医疗中.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之后,医改的下一步重点应该是什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李玲表示:“建立行之有效的控费机制迫在眉睫,在这种背景下,呼吁建立控费机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否则或意味着巨大的浪费.”李玲长期从事卫生经济研究,她认为,我国有可能是世界上滥用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医疗设备等硬件的消费亦不尽合理.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公立医院消费什么,怎么消费,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消费?最后实质上为之写单的只能是政府及公众.所以,为什么不能对之进行摸底,摸清楚我们整个公立医院的家底,还有盈利亏损状况呢?”

“公立医院应该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资金账本.会计制度的透明化,直接影响一改的成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何伟说,“公立医院实现公益化和账本透明化,首先是法制化,其实有明确的审计制度.享受国家拨款,医院正常运营的资金应该有严格的审计制度.“医院将多少比例的资金用于硬件建设,多少用于人力资源、还有多少用于公共宣传和公共防御,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他认为,无论盈利或非盈利,从医院经营角度而言,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在财务核算上,应该实行统一的核算制度.国家医保应该不分公立还是私立,平等和公平对待,一方面靠构架综合协调,另一方面靠市场机制.从长远趋势而言,主管部门应当致力于制定和发布符合当前保留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改制后的国有或多种所有制非盈利医院、社会资本参与或兴办的非盈利性医院需要的会计制度.填补公立医院改制后使用会计制度的空白,按照社会发展要最,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行业准确、恰当反映的需要.借鉴国外医院的经验,营利性医院则使用企业会计制度,照章纳税.

医改攻坚需要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要完善制度,强化财务管理;要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实施办法并搞好培训,确保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按期实施;要进一步完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建立动态监控机制,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平稳运行;要激励约束,强化绩效考核;要不断完善资金拨付办法,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体系,继续推广将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办法.2011年,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挂钩力度,根据医改任务安排和各地去年任务完成情况下达补助资金,同时将继续采取“以奖代补”办法支持各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综合改革.要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从资金的安排、分配、使用、后期追踪问效等各个环节,建立起覆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长效监督机制,严防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确保医改资金真正用于医改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2011年“”召开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宣布下发《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积极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业怎么写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注册会计师行业积极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专业怎么写作工作提出意见.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主任李若山认为,医改资金的具体使用中应该加强审计监管力度,保证财尽其用,重大原则事项应该公开透明.

中注协表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医改资金的使用监督、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的建立形成,以及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规范完善,都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鉴证和相关咨询怎么写作提出巨大需求.及时提供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专业怎么写作,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指导意见指出,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落实财政部等部委有关“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有资质社会相似度检测组织的审计监督作用”的精神,积极参与医改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利用在企业改制、重组、并购等专项怎么写作中形成的专业优势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和医药企业收购整合,提供高质量的审计和咨询等怎么写作;应当积极为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流程的规范等提供专业怎么写作,并积极承办代编财务信息和税务写作技巧等咨询怎么写作,帮助医疗机构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

“会计师是解读医改资金使用和运营情况的最佳人选.”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胡继晔说,“专业的会计师却可以从资金使用公布的信息中,还原资金使用和管理水平的真相.”在他看来,会计行业在此方面将大有可为.

仍需完善的会计法规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安社区党总支书记章联生领衔向大会提交议案,建议修改《会计法》.我国《会计法》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以来,于1993年12月、1999年10月进行了两次修订.

章联生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部分条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暴露出来.该部法律第五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会计人员代表政府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做法逐步暴露出许多矛盾: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利益从属于所在单位,无法行使对所在单位尤其是单位负责人的监督;会计人员因履行监督职责而出现被打击报复等实际问题,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缺乏有效保障措施,从现实看,《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事实上已名存实亡.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应将会计人员原来承担的"监督"职责重新定位于“控制”职责,即会计人员除进行会计核算外,应当以单位经营管理目标为依据,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内部控制.

《会计法》对会计监督职能的界定与现实相冲突,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该会计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或财务收支)和财务状况的一种经济现象.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区分为“违规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规性会计信息失真”.前者即故意性违法失真,指出于主观故意、弄虚作检测、粉饰舞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后者则是指“非故意的过失”、“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等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一名不愿具名的会计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会计人难以独善其身,一方面想遵守财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很多工作要受领导指示,独立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保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章制度中加强对于保护会计人遵守职业操守的初衷基本踏空.财务工作在很多单位中的地位并不高,不在管理者或领导者的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财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从微观角度而言,会误导经济行为,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从宏观角度而言,会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削弱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章联生认为,作为一种制度,会计制度应该是一个多重的、多层次的社会博弈的结果.理想的会计制度要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得到好处,必将得不偿失.而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交易和事项不断涌现,新旧经济的转型和新旧会计制度的交替,客观上为会计舞弊提供了空间.我国目前还未形成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许多法律法规尚未建立,而已建立的法律法规不够严密,法律法规之间相互不协调,执行起来存在漏洞.目前,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包括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政府审计由于编制人员的限制以及职能的转变,监督重点由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因而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有所弱化.内部审计由于受限于企业经营者,缺乏独立性,使其对会计监督难有成效.

他还认为,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需要法律界定的现状,体现了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陈旧,当时界定的会计人员身份具有多重性:代表国家反映经济活动的运作,监督经营者合理使用生产经营权;代表经营者加强经济核算,维护法人的利益,监督员工爱护生产资料,节约物料消耗;代表员工,保护员工合法利益,监督经营者按劳付酬及员工的福利待遇.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政企职责的分开,仍旧沿袭现行体制,继续让会计人员在同一事务中履行多种不同的职责,同时担任经济活动监督的主体和客体,这实际上是将会计人员置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为了单位的局部利益及自身利益,就必然会有部分会计人员提供虚检测的会计信息.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会计法虽然在总则第三条将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作出立法宗旨加以规定,但缺乏对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含义的法律界定.《会计法》应进行修订,并对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作出必要的法律界定.”章联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