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81 浏览:132281

【文章摘 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哲学著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对或是有重大的影响.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逐步深入,我们对《提纲》也有了更深一步认识.本文基于学术界存在的主要观点,针对国内对《提纲》产生的背景、时间以及《提纲》的主要内容而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对照分析.从宏观角度总体把握《提纲》的内容和研究价值,从而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纲》这部经典著作打下基础.

【关 键 词】

新世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研究综述

被恩格斯称作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乃至一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问世一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国内对《提纲》专著相对较少,其研究大多属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一部分,并未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资本论》等内容单独成册做专门论述研究,而是大多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不断挖掘其内涵.目前,国内存在着两个版本,分别是马克思的原始稿和恩格斯的修订稿两个版本.国内的书籍往往包含两个版本的内容,只是排列前后顺序的不同而已,但这并未影响对《提纲》研究.国内相关学术文章则是集中在《提纲》的写作时间、具体内容、理论地位和时代意义等方面的做了深入研究.

《提纲》是写在马克思遗留下来的一本《1844――1847年笔记》里.1888年,恩格斯把它附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单行本中第一次发表出来需要指出的是《提纲》这个标题是苏共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根据恩格斯为其所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写的《序言》加的.发表时的标题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而在马克思的原始稿中的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恩格斯在1888年发表它的时候对其内容曾作了修改.

通过对两个版本内同的比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只有第九、十一条完全相同,其他区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但普遍来看,恩格斯所作修改并不影响对马克思原稿的认识理解.比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解读》认为,恩格斯的修改稿和马克思的原始稿在思想上的基本点是一致的,虽然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只是个性层面、细小层面的差异.再有,李锐的《试论恩格斯对关于给而巴哈的提纲的修改》文章也认为,尽管修改后的稿本在一些细节方面显示出了马恩之间的细小差异,但就其总体思想和基本精神来讲,两个稿本是完全一致、毫无出入的.马克思在《提纲》中,建立了自己哲学思想的基础--实践唯物主义.李晓菊认为其中包括:把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革命的实践的观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主义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突出强调了哲学的实践特征.韦礼则以不同视角解读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释的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本质;实践是社会的本质;实践是人的本质;实践是历史的本质.

在恩格斯发表的时候同时指出他的写作时间是1845年春天,地点是布鲁塞尔.由于恩格斯和马克思的特殊关系,后来论者对恩格斯的说法几乎没有疑义,大多数人并由此认为,《提纲》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准备性文献或者理论大纲,提纲中的11条内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旨趣、特征和体系框架.一致认为这是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成熟的标志,《提纲》连通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初步形成的标志,为后者做准备.但对于《提纲》的写作时间和写作动机以及与《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上,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在聂锦芳所著的《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一书中认为,《提纲》不可能写于1845年5月中旬以前,而很可能是在1845年7月初写成的.而在姚顺良在一文中基于《提纲》和神圣家族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是联系,提出了该文本写于1845年4月到11月之间的推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间的判定及其思想史定位》《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在提纲和神圣家族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关系上,聂锦芳认为,提纲与神圣家族在思想上同样有密切联系,提纲的思想只能视为马克思进一步新论证新世界观的前提,不能视之为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直接契机,也不能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的写作大纲.但姚顺良认为,虽然提纲前面的“四行文字“延续了神圣家族中关于革命、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等论题,但其理论目的、哲学观点和政治立场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与德意志意识形态都表现了马克思清理自己以前的世界观形成自己的新世界观而写下的.

关于实践观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张万兵在《实践的唯物主义――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兼论科学发展观》指出:实践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立足点”,;实践是马克思哲学认识世界的根基;实践是马克思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标志;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社会功能的旨归.

对于提纲中的具体内容,研究文献都呈现出很高程度上的一致解读,故不再过多叙述.

时至今日,《提纲》中的内容依然具有时代价值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马永栋认为,《提纲》中的相关内容对于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段志平.试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中国商界.2008年第9期

[2]杨方.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建.法制与经济.2006年4期

[3]苏志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及其理论创新解读.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第3期

[4]赵杨坤.从实践角度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文本.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5]单提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缘由及时间的探析.福建论坛.2006年第7期

[6]安启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7]袁方.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若干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月刊).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徐宝鲁(1988―),男,汉族,河北邯郸市人,研究生,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