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治理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4 浏览:6153

一、财务治理基本理论

(一)财务治理的涵义我国财务学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财务治理的涵义,主要有以下观点,伍中信(2004)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即财权为基本纽带,逐步确立出资人、董事会、经理人和企业财务人员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体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关系.张敦力(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最终实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关系,促使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的公司治理.杨淑娥(2002)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规范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机制,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冯巧根(2000)认为,财务治理结构就是这样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表现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系列协调和规范股东、经营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主体财务权利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为了均衡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解决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实现财务资源优化配置.

(二)财务治理的主体财务治理的主体,是代表企业利益的相关者,具有财务专业知识人员所组成的集体.如代表股东等出资者的财务总监,代表经营者的财务经理及财务人员,债权人或其委托的专业人员,职工代表等.

(三)财务治理的客体财务治理的客体,也即财务治理的对象,取决于财务治理的属性.财务治理的核心在于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经理人和企业职工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而财权体现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配.因此,如何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已成为财务治理的现实客体.具体表现为筹资、投资、资本运营、收益及其分配等财务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各种财务关系.

(四)财务治理的目标考察财务治理的对象,不难发现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促使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顺利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基础.

二、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及财务管理的关系

(一)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可以归结为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一定治理手段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保证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奥利弗哈特(OliverHart)提出了公司理论分析框架,他认为公司治理在一个组织产生的必要条件有两个:第一个条件是写作技巧问题,确切地说是组织成员,包括所有者、经营者、职工或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第二个条件是交易费用之大使写作技巧问题不可能通过合约解决.在合约不完全的情况下,写作技巧问题随之出现,治理结构才发挥作用.公司治理本质上是一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是一种在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框架下,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配置的制度安排.

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财务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要根据公司治理的规则和程序来制定自己的制度,要参照公司治理的权责划分决定财务治理的财务权责配置.公司治理本质上是权力的安排,在公司所有权力中,财务权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财务是公司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都想通过分享更多的财权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根本表现形式,公司行为都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公司治理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财务利益上.杨淑娥认为,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司治理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公司财务治理完成的,因此也可以认为财务治理的目标是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存在显著区别,主要表现:第一,二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公司治理侧重于对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研究,而财务治理侧重于对财权配置的研究.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有效配置,以形成一套相互制衡的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的核心是对财权的有效配置,以形成一套权、责、利相对应的制度安排.第二,二者的内容和特点不同.公司治理指包括财务在内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多方面的治理,强调宏观性和原则性,而财务治理仅包括与财务相关方面的治理,具有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二)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在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利益关系.资金运动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它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企业的再生产过程.财务管理既要规范财务主体的资金流转程序,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平稳、有序运行,又要理顺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财务管理研究有一个隐含的检测设,即企业的治理制度安排是外生且有效的.由于这一检测设的存在,财务管理不考虑企业的治理环境,其关注的焦点更多地集中于企业具体的财务经营活动.

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同属公司财务范畴,二者紧密相联、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公司财务体系.财务治理对财务管理进行规范、指导和监控,保证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而财务管理在财务治理框架内,进行具体的财务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治理是财务管理运行的制度基础,财务管理则主要涉及具体的财务资本运营.

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二者在公司财务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财务治理侧重于公司财务的宏观支配与协调,与公司治理、公司战略执行紧密相关;而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公司财务微观层面的经营与管理,关注公司具体财务活动的处理.第二,二者产生的背景不同.财务治理是随着产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其出发点是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问题,财务管理产生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三、我国财务治理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财务治理存在问题主要包括:(1)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是股东大会对中小股东形同虚设.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来,国家是最大的控股股东.另外,股东大会类似董事会扩大会.由于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尚不成熟,产权交易市场尚未真正建立,公司产权过分集中,国家股、社会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而社会个人股数量和持股比例相当有限,个人股东一向关心短期股价的涨跌,因此对股东大会并不关注.(2)产生“内部人控制”与“外部人控制”并存现象.在国有控股公司,由于股权过分集中,形成国有股权主体虚置,所有者缺位,使“内部人控制”现象日益严重.其突出表现在过分的职务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过度投资和耗费资产、置小股东利益于不顾、不分红或少分红、大量拖欠上市公司债务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破坏了公司法人财产权和已经组建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制衡关系形同虚设.(3)财务与会计操纵、会计信息披露失真、财务治理制衡机制失效等问题.上市公司为追求不正当利益,随意改变会计政策,操作会计利润.(4)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监督机制弱化,无法形成对董事、经理层的有效监管.

(二)我国财务治理问题解决对策因此,本文针对上述我国财务治理问题提出如下对策:第一,财务监督控制方面.可以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以及财务预警系统(财务失败模型).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已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采取防范措施.第二,财务激励约束机制方面.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作为财务治理的一个重要机制,从财务治理的角度看,公司内部的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应该广泛存在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内部权力机构.此外,公司还需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考核,建立人才发展的竞争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