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审计取向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814 浏览:118869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宗旨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我国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变,标志着我国财政审计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财政审计将产生深远影响,正确把握今后财政审计的取向是十分重要的.

一、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调整财政审计目标

财政体制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建立公共财政,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形成一种“全能政府”观念,忽视了市场和社会功能.在这种政府职能观念的支配下,长期以来我国财政预算支出除维持必要的国家政权机构的正常经费外,把大量的财政资金直接投入到盈利性竞争的生产经营领域,“财源建设”一直是财政支出的重点.公共财政政策实施后,政府职能界定明确,凡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不介入、不“越位”,对满足社会需要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怎么写作不“缺位”,公共财政政策从体制上解决了政府职能的“错位”.因此,今后财政审计的目标,不仅要着眼于查出预算收支中的违法违纪问题,更要着眼于执行国家公共财政政策的情况;不仅要检查预算资金分配合规性,更要关注财政分配是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不仅要严打会计查重和各种偷漏税行为,更要突出党政领导、社会公众关心的财经活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审计.

二、促进预算管理改革,实行综合财政审计

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综合财政预算.综合财政预算的实质就是把现行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资金统筹起来,取消预算外资金.所谓部门决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预算要求细化预算,全面反映部门所有收支,便于监督,便于决算审计.今后的财政审计要在审查财政总预算的同时,以综合财政预算审计为基础,加强对部门预算的审计.要审查部门包括预算外资金在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是否全部在一本预算中编制;预算执行中所有收支项目是否都在预算中完整反映.要审查财政部门是否严格按照经人大批准的预算标准规范化地进行审核和拨付资金;财政预算管理是否符合公共财政的原则和要求,财政行为是否增强预算的透明度等等.通过审计,促进建立一个具有“严格的预算、合理的收支、规范的操作、严密的监督”的财政管理体系,促进建立统一、规范、完整的国家公共财政预算体系.


三、把握稳健财政政策,突出财政审计重点

稳健财政政策,是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财政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此,财政审计要准确把握稳健财政政策,把审计重点放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上,监督财政性资金投向是否用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怎么写作,有无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甚至搞楼堂馆所建设;对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要重点揭露和反映盲目投资、低水平重点建设的问题,防止国家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财政审计的另一个重点是监督财政资金规范转移支付.要从促进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出发,选择一些重大转移支付项目进行转型审计和审计调查.此外,财政审计还要把重点放在检查政府部门是否按照公共财政政策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保证公共需要的支出;是否严格细化预算,采取定额管理、政府采购等措施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并严肃查处各种损失浪费和腐败行为.

四、正确看待财政赤字,关注经济总量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但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预算赤字,就是在以前年度出现的经济增速减缓、国内需求不足特定时期采取的特定措施.在财政审计中我们应当看到,财政作为经济的主要工具,其政策目标并不是单纯追求自身的平衡,而是要求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为目标,暂时的财政赤字换取经济总量平衡及经济稳步发展,这就为财政收支平衡和消除财政赤字创造了财力基础.因此,在财政审计中要正确看待财政赤字现象.但我们在地方预算执行审计中,仍要按照《预算法》规定来检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地方各级预算必须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能搞赤字预算.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