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界老冤家再战亚洲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40 浏览:31206

《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作为世界顶尖级的财经媒体,一个在美国,一个在英国,本应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全球化的战略却让双方有了太多交叉的利益和目标――一场全球范围的激战便在所难免了

多年来,《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和《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为争夺市场和读者,已在美国和欧洲打得难解难分.但无论他们如何竭尽心力地在对方后院排兵布阵,却还是难以撼动对方的墙脚.目前在美国,地头蛇《华尔街日报》仍是一枝独秀;而在欧洲,尽管《华尔街日报》已经经营了20年,《金融时报》却还是稳稳地占地为王.


在美国和欧洲,《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的对峙局面似乎有点难以突破.因此,这两个财经媒体巨头均积极瞄准了亚洲这个广阔的新市场,企图取得突破性的胜利.

第三战场的开辟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人们需要一个更加国际化的视角来审视国内和世界上的商业信息和新闻时事.财经报纸的全球化战略早就提上了日程.《金融时报》亚洲版的总编辑兼发行人约翰李尔庭信心十足地说:“经济增长的放慢和非典之类的灾祸也不能阻止报纸的扩张势头.”因此,即使现在的广告市场仍然不景气,消费者的信心也还摇摆不定,但国际的发行商们却纷纷大掷资金,扩展其全球业务.

《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总编雷格.查认为,随着亚洲人英语水平的提高,在亚洲发行英文财经报纸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华尔街日报》早在1976年就创立了《亚洲华尔街日报》,总部设在香港.2002年1月,又推出了网络中文版.

《金融时报》在亚洲一直拥有实力雄厚的报道力量,在北京设立记者站已有20多年的时间,在亚洲各大经济贸易中心也都驻有记者.李尔庭表示:“(财经报纸)并不是亚洲人民的必需品,但我们进入亚洲是出于更长远的计划和策略的考虑,并且这一计划不会因为某些奇怪的病毒而中止.”2003年6月,《金融时报》即开通了中文网站,在亚洲市场与《华尔街日报》展开正面交锋.但是,这只是第一步.三个月之后,《金融时报》又推出了主要面向中文读者的亚洲版报纸.

据《卫报》报道,《金融时报》今年预算为1200万英镑,主要用于英国的改版、促销和亚洲版的创办,其中英国这边的预算是300万英镑.照此推算,亚洲版的前期预算应该是在1000万英镑左右.但《金融时报》进攻亚洲市场,肯定会遭遇其“宿敌”《华尔街日报》的狙击.《亚洲华尔街日报》,每天的发行量有8万多份,而亚洲《金融时报》创刊号的发行量仅为2.省略)在1996年9月开始收费.道琼斯(《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新闻总编辑尼尔布达表示,“从一开始,我们就是按收费来设计这个版本的.”WSJ.省略共有64.省略上投放广告.布达表示,WSJ.将在2004年之前实现盈利.

但现在这种收入渠道已经接近饱和.2000年其增长速度接近10%,到了2001年底和2002年就只有不到3%.中文网络版原定于2002年之后就只向付费用户开放,后又决定将收费计划推迟一年.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内容收费模式上不成熟.《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目前有4万多名注册用户在使用.

一开始,《金融时报》采取依靠网络广告创收的赢利模式.由于其网络版提供免费浏览怎么写作,因而深受网上读者的欢迎,每月浏览次数为6500万次,并从《华尔街日报》那里抢走不少读者.但是,这种完全外向性的经营模式极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因而,《金融时报》网络版还是落入了亏损3.7亿美元的泥沼.

《金融时报》网站创办4年来,《金融时报》的母公司皮尔森公司已经为其投下了2亿英镑.去年5月,在盈利压力的迫使下,《金融时报》网站终于缴出免费的白旗,宣布引入收费制.它采取的是一种坚固变通的做法,即有面向广大公众的免费内容,也设有收费的功能更加完善的高质量怎么写作项目.

但《金融时报》是“不收则已,一收惊人”,对不同用户收取高达70到195英镑的年费.而订阅《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每年仅要79美元,而且印刷版订户还可获得29美元的优惠价.到今年4月份,《金融时报》网络版的收费用户有5.3万名.

《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游戏规则,是内容网站两种不同赢利模式的较量.将来无论谁能取得最大的成功都会影响内容网站的商业模式.但是,现在断言谁将胜出还为时过早.

源自《周未画报》2003年11月8日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