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机制构建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98 浏览:20341

摘 要:对于社会热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而应该积极与之相结合,将社会热点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新栽体,同时把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做法常态化、制度化,探索将:者结合的机制构建.

关 键 词:社会热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04-02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社会体制不断变革与创新的时期,社会形成多种利益群体和利益关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出现了许多社会热点.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大学生作为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体的重要受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尤其高.

一、社会热点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社会热点,一般是指在某一时期,在较大的社会范围内引起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的某些新闻事件、社会现象、人物等问题.社会热点往往是某一时期的新闻焦点,也往往反映在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所关注的聚焦点上,如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当前我国的社会热点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我国的社会热点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体制不断变革与创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与当前我国所处的特殊时代紧密结合,迅速反映着这个时代客观世界的最新动向与最新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社会保障问题一直都是群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主要是由于在体制变革中,大批国有企业和一些事业单位产权结构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原有职工身份随之发生了变化,涉及到体制变革中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

2.具有关联性和复台性.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社会转型也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加上各种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差异,社会热点问题的表现形态不可能是单一的,其关联性和复合性相当明显.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各种矛盾的纠结点,其根源也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和复合性.

3.具有普遍性.社会热点问题所体现的矛盾往往不是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或范嗣,而是普遍存在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牵涉到的也往往不是少数群体的利益,而是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4.具有阶段性.社会热点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实质和外在的表现形式总是随着社会变革和转型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公众关注点的变化,社会热点问题也会转化,其自身有发生、发展、消退的过程.

5.具有敏感性.社会热点问题根源于社会变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是内在利益冲突的外部表现,其所牵涉到的往往是各种直接利益,直接触及政府、社会各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深层次矛盾,具有明显的敏感性.

6.具有可导性.社会热点问题与经济社会变革和利益主体调整紧密相关,同时它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是某一时期社会的焦点所在,也是社会各种思潮、价值观的交锋战线.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热点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引导得当,就会转向有利的方面,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反之,就有可能向相反方向发展,对社会稳定构成危害.正是基于这一点,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与引导,将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由感性情绪转向理性分析,多做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团结鼓劲的工作,将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纳入正常、健康的轨道,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社会热点与商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传统媒体和现代新媒体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扩大影响范围,现代新媒体如ita*机网络、手机信息等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大学生正是这些新媒体的主要接受群体.信息网络以其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和内容丰富等优势在大学校园中快速发展,社会热点目前也越来越多地首先从计算机网络开始传播,甚至可以说大学生往往是社会热点事件的第一受众.

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社会认知和实践领域也不断扩大,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教材上有限的理论知识,而更加关注教材之外真实的世界.因此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也高于一般群体.同时当代大学生作为80后乃至90后一代,思想尤其活跃,反传统的意识强烈,对社会热点事件具有较为敏锐的触角,他们十分关注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和身边的热点问题,并凭借自己最为开放、活跃的思想,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见解,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各种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者、追随者和传播者,通过BBS等形式形成一股强劲的校园言论力量.但是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但尚不成熟.加上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极易受社会热点的影响却往往无法正确分辨社会热点事件的利弊,再加上某些传媒的误导,致使不少大学生对社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直接影响到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回避了社会热点问题,就更加显得苍白无力,就不能真正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不能真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社会热点教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突破口.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说教多而且枯燥、不能针对变化的实际情况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往往形成一种防御型、任务型的教育模式,其实效性确实需要提高.而社会热点教育正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突破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强调,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材料的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由认知和非认知两方面的协同发展.其中认知的内核是思维.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占主要地位,进行独立思维时,已经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分析、综合.在自我意识方面,大学生独创性较强,希望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得到别人的赞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高,兴趣强烈,对社会热点尤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社会热点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思考、参与讨论,真正投入到思想政治学习中去,主动地接收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摆脱以往的灌输式、强压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人点和相关思想理论知识的新载体,非常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社会热点教育有助于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许多社会热点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内容密切相关,有的甚至是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过于枯燥和抽象,不能够切实回答学生所关心的一些重要问题,不能够解释实际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如果教师不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照本宣科,甚至有意回避,将会使学生认为所学内容与现实脱离太远,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则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选择适当的、与教材紧密联系的社会热点,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更加丰满和充实.

4.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需要.大学生非常关注教材之外的现实世界,而社会热点往往是现实社会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教师除了扎实搞好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之外,也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研究社会热点,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5.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受社会环境和自身成长过程的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还明显不强,社会责任感反映出一些情绪化和功利化的倾向,人生追求上对个人利益考虑较多.社会热点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平台.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热点教育和研讨,可以产生和深化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对社会热点的分析和思考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社会实践和政治活动中受教育,增强社会政治责任感.

三、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机制构建

我们认为.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这种结合不应该只是某些教师的、某一时期的做法,而应该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把这种结合常态化,构建起一整套系统的、全面的结合机制,将社会热点真正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这种机制构建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构建.课堂教学是社会热点教育的主要方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把国内外发生的各种社会热点有机地融进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从课程教育角度看,可以每门课程教研室为单位,教师定期(如每周)集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选择、与教材结合的方式等进行讨论和敲定,可以确定某一大的范围由教师自主决定社会热点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可将与社会热点结合进行教学的章节内容适当固定下来,形成一种常态模式.“原理”课和“概论”课等均可以如此进行.当然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尤其是各教研室主任对社会热点问题能够积极关注、及时梳理,并具备敏感性.每学期结束前,应认真对本学期社会热点教学的经验、方式等进行研讨总结,寻找规律,将一些共同的、有效的模式常态化,建立起相应的机制.


在对社会热点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在有多个社会热点可选时,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选择.如经济管理类学生一般比较关注社会经济热点事件,法律系学生则比较关注社会刑事案件热点等等,并且学生也具备一定的与这些热点相关的基础知识,选择这类热点,教学效果会更好.

2.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讲座机制构建.有些社会热点问题长期存在,其产生的根源非常复杂,牵涉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深刻性,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些热点又往往是大学生非常关心的、急待寻求答案的问题,对于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高校可以采用社会热点问题讲座的机制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系部联合组织全校性的社会热点问题讲座.不定期地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来开设社会热点问题讲座,解决一些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使之成为常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

在选定讲座题目和大致内容时,注意要经过学校党委、宣传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系部教师与所聘请的专家、学者的商讨,以避免与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产生过多的重复或者冲突情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系部教师比较了解本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与特点,可以给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上述的这些做法同样也应当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学校可以通过文件将其制度化、机制化.如对每学期至少开设讲座的次数、要求学生参加的次数等进行规定,当然,学校党委等也应对此高度重视,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3.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活动机制构建.大学生各种学生社团在校园里非常活跃,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参加了各种社团.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利用学生社团这个平台,注重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互动教育,组织他们对社会热点开展讨论和辩论,并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专家学者参与其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形势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模式更加适应于客观事物和现实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们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敢于批判、坚持真理的胆略和勇气等都很有好处.

支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且逐步形成一种机制,可以主要由各系部辅导员负责,以辅导员为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为辅,结合校园社团活动,尤其是针对一些大学生本身发生的社会热点展开.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方面以学生社团为主,实际由学生进行题目选定、活动组织和活动策划,但是另一方面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必须加以引导和指导,避免一些错误、偏激思想的传播.

4.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构建.实践教学有大实践和小实践之分.大实践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走出去”以社会为课堂的社会实践,其形式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考察、社会调研以及社区怎么写作等.小实践是指除了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实践教学,其形式包括课堂讨论、观看视频资料、阅读实践等.我们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并不尽如人意,事实上目前大多数高校受各方面条件限制,难以集体组织学生真正“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一般是课堂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等方式运用的比较广泛.许多高校只能采取将学生分组,由学生自己完成“走出去”的社会实践,然后要求其完成相应的实践作业.这种方式需要的经费比较少,但不少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兴趣,敷衍了事,教师也难以检查.而社会热点尤其是地方性社会热点如果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社会热点尤其是地方性社会热点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甚至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益关系,学生的家乡或者是其将来就业选择地的热点事件往往引起强烈的关注,如厦门市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战略方案作为一个地方性社会热点,引起厦门大学生的强烈关注,不少学生不顾路途遥远,专门前往厦门市规划局参观和了解相关发展规划,尤其是农村学生非常想了解自己家庭所在村将来的规划情况、可能的征地拆迁情况等等.选择好社会热点尤其是地方性社会热点,与学生息息相关,将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

社会热点尤其是地方性社会热点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地方政府建设的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农村建设等等都可以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面,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也可以摸索出一定的常态模式.

5.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协调机制构建.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际上涉及到整个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有一套相应的协调机制使之更好地运作.如思想政治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概论”课、“原理”课、形势与政策课等在教材内容上有一些重复的地方,在选择社会热点融入教学时容易出现重复或者冲突现象,必须从一个较高的角度进行协调;思想政治专任教师与辅导员等政工人员的协调;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协调;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中结合社会热点的协调等等.总之,学校对此应当高度重视,可以成立一个相应小组或者委员会来具体负责这些机制的协调、组织等工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