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160 浏览:22587

摘 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教育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提出人才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材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网络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环境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推力.

关 键 词教育资源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支撑推动

教育资源是教育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的统称.高校教育资源是高等学校拥有或者能够为其使用的,用于教育活动的组织、文化、信息以及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要素的总和.精品课程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优秀的教材为基础、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平台、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为保障的课程体系.教育资源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其中,教育资源对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一、人才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

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教师队伍是人才资源最集中的体现.“一流的教师队伍”作为精品课程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是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必须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利用精品课程建设这一契机,在推进课程建设中寻求师资队伍建设新的有效途径.

首先,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创新能力和师德风貌直接决定着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培养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主讲教师梯队,并使这支队伍成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可以说,没有名教师就没有名课程,名师是一所高校精品课程的形象代表.精品课程建设,其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名师,形成自己的名师团队.要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精品课程负责人应由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课程管理能力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既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又是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任务安排、教学研究以及课程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该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负责.

其次,教师的团队合作和梯队建设是课程教学可持续性的保证.精品课程要保持持续的高水平,就必须有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师资梯队作保障.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既要重视团队合作,又要重视梯队建设,着力培养后备师资队伍,实现优质课程的教学接力.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要鼓励教师积极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管理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根据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要求,有目的、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极鼓励有较好科研背景、专业背景和较好业绩的教师上教学第一线.要在积极引进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同时,把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派往高水平学校进修,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并要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从而保证优质课程教学的可持续性.

二、教材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载体.教材的特色与创新成为精品课程特色与创新的基础,是课程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教材建设同样对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第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而教材则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材就是课本,人们常说课本乃一课之本.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实际上“传道、授业和解惑”都离不开教材.一门课程的一本(也可以是几本或一个系列)好教材不仅要传授本门学科的知识(授业),还应析明学理、辨明事理,并尽可能兼及为人处世和行事的道理(传道),还要能从学术研究的新动态中引发问题、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解惑).编写和使用优秀教材是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突出课程优势和特色的重要体现,理所当然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二,教材建设作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一流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体系为基础,内容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体现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集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库、教学参考书等于一体,形成以纸质教材为主、电子和音像教材相托的“立体化”教学包,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三、网络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

计算机网络是自主计算机通过网络互联的集合,其最大的功能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播,是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技术,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基础.精品课程要展示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其一,计算机网络是精品课程的技术支撑.由于当代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创新性,传统教材已不能完全概括与反映其内容,特别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作技术支撑.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师生互相促进的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教学技术带来的学法与教法改革,也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支持.精品课程只有上网才能实现课程资源跨时空不间断的交流,没有计算机网络平台,没有可资利用的课程网络资源,就没有真正的精品课程.

其二,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必须通过网络向所有使用者免费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种开放性无疑会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一场深层次革命.这就要求精品课程建设单位要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并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教学要求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精品课程还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学辅导网站,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资料等上传到网上,以供学生自主学习.

四、环境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推力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涉及观念、师资、内容、条件、方法和手段等于一身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环境,环境资源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环境需要营造,资源需要发掘.环境资源既包括“硬环境”(经费投入、图书资料、实践教学等),也包括“软环境”(教育理念、教风学风、教学管理等).目前,尤其是课程的建设理念、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立体化”环境资源,对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一是创新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的主要生成要素.勇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阶梯,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才会有新的成绩.特色缘于创新,创新是精品课程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守持创新理念,才能形成特色效应,才能成为示范性课程.我们所讲的“精品”中的“品”,主要是指富有特色,具有辐射和示范效应,它是精品课程的主要生成要素.精品课程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衡量一门课程是否精品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和标志性成果体现出来.特色是精品课程独有的风格与不可替代的内涵,是其存在的价值和水平的体现.看一门课程是否“精品”,其关键是“特色”二字.因此,高校应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整合教育资源,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以创新为抓手建设精品课程,就是要发掘潜在优势,拓展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是先进的实践教学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精品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热情,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高校要加快实验项目的改革与更新,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积极推进多形式、多层次的实验室开放,建成一批覆盖多学科、多专业的校级教学实验中心,确保整个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建设一批稳定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要统筹教学、科研等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社会怎么写作等活动.

三是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规范的管理机制,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条件.教学管理是沟通教与学的相似度检测.教学管理建设包括观念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精品课程建设是动态的,有一个建设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要随着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而发展,因而完备而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一流的教学管理”,指的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除了包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学习成绩的评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外,还包括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教学保证条件的建设等.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规章制度的执行是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而规范完整的教学档案,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体现.

总之,教育资源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教育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精品课程建设对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四种资源尤其对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其中,人才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材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网络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环境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