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额信贷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39 浏览:17785

【摘 要】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重心依然应当放在广大农村地区,除了深化富裕农户和乡镇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这一途径,更应该兼顾到贫困农户的个体贷款需求,在处理贫困农户个体贷款需求的问题上,应当以公益为主,金融机构为辅,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农村小额信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 键 词】小额信贷农村金融政府

一、引言

有关小额信贷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主要涉及两个内容,一是财务可持续,二是经济可持续.财务可持续具体内涵是小额信贷机构在不需要外界特别资金的帮助下,仍然可以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的具体内容是指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成本以及非资金成本的支出,完全可以由其自身所获得的利润等其他方面的各种收入来承担.就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而论,金融管理机构的合法性、资金来源的稳定性、金融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社会化怎么写作的专业性,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显然,政府主导型或半政府主导型不满足上面所说的两个持续标准.由于金融管理制度的欠缺,这些机构往往面临着官员腐败、目标偏离、资金漏出、还贷率低等问题.就目前而论,商业金融机构的介入虽然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但由于其组织的营利性,无法满足小额信贷扶贫的要求.所以,仅仅依靠政府的强制力是无法建立起长效机制的.

放眼国际,小额信贷若想要成功,必须要满足小额信贷操作机构的专门化.只有在专职的操作人员长时期的管理与监督下,才能实现项目的协调与落实.因此,要探索出能够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只有非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下设的专职小额信贷机构才能满足各项要求.

二、中国小额信贷的分析与建议

我国目前的农村贷款现状主要是企业贷款难,农户贷款更难,贫困农户贷款更加是难上加难.目前,农村企业和较富裕农户尚可以从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获得贷款,但一般困难农户却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所以,非盈利性的小额信贷机构正式弥补农村金融领域“空白”,主要针对贫困农户,以公益事业为主,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主要目的就是“扶贫”.公益基金贷款本来就应该重点针对那些有个人贷款需求的贫农,而不应当拘泥于五组联保这个模式,把那些有贷款需求的个体排除在外,同时还可以引进农业专家,提供优种良种,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引导推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应当积极深入这些地区,增加网点覆盖,并且应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一)建立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化怎么写作

要形成农村信用社,地方性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机构的相互竞争的局面,发展多种所有制,多种治理形式,多层次的金融组织共存,避免一家独大的恶性垄断局面.

(二)明确金融机构主要贷款对象

加强农村小额信贷模式与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主要贷款对象应该是富裕农户和乡镇企业.非金融机构小额信贷模式所取得成功经验应该为广大金融机构所吸收借鉴.

(三)深化农村小额信贷模式

探索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如经营户贷款引导,合作社基金担保下的贷款;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基地资金技术合作贷款;以及征信机构与保证专业合作组织引导下的农户贷款.要在实践中创造性地适合三农特点.设计推行只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小额信贷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完善小额信贷内控风险机制.

金融机构要建立严格的业务流程,形成工位之间的相互制约.成立信息披露制度,避免操作风险.强化业务监管,财务管理和风险预测等各项内控制度.提高日常风险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小额信贷专业技术.为小额信贷专业技术应用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探索科学的小额信贷计划,合理地辅助以激励机制,明确管理和收回责任目标及考核奖惩措施,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五)完善小额信贷风险分担机制

为农村重大自然灾害建立起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对投保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险的小额信贷农户给予适当优惠,如引入风险补偿机制,对小额信贷机构给予资金补偿支持,缓解其扶贫性与营利性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政策上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支持.

三、总结

就农村贷款怎么写作而论,首先,贷款怎么写作覆盖广度很低,1个农信社网点对应着逾万名农民,作为最主要的贷款机构,农信社网点对行政村的覆盖率仅仅达到12.6%,使得大多数农民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其次,无论是农户还是乡镇企业在农村信用社贷款中所占比例都不高,其中农户的覆盖率只有32%,乡镇企业的覆盖率仅有52.9%.最后,就贷款怎么写作覆盖深度而言,尽管有达55.6%的贷款需求都得到了贷款帮助,但贷款对其资金的满足率并不高.目前,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重心依然应当放在广大农村地区,除了深化富裕农户和乡镇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这一途径,更应该兼顾到贫困农户的个体贷款需求,在处理贫困农户个体贷款需求的问题上,应当以公益为主,金融机构为辅.

中国的小额信贷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国目前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到底适合什么样的路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摸索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抱有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极端,以免社会矛盾激化,反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