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水路运输行业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41 浏览:32487

摘 要根据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发展的需要,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变势在必行.目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和行业内逐步试点推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目的是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增强企业和市场活力.但是从试点的具体情况来看,不同行业和企业面对营改增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介绍营改增这一税收体制改革对于水路运输行业的影响,并着重介绍应对策略.


关 键 词水路运输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影响

一、相关概述

交通运输主要是指公路、水路、铁路、航运等,包含货物装卸搬运、城市公共交通、其他一系列相关运输怎么写作,相互之间互为一体,能够连接社会经济生活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对各个行业以及各个地区的经济生产生活起到连接的纽带作用.

现行的交通运输行业已经开始征收营业税,并随着试点逐步扩展推广,这对于包括水路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行业是个不小的变化,影响较大.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营业税与增值税同时并行的双税制税务征管政策,但是借鉴国外经验,并从我国企业、市场以及未来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来看,双税制的税务征收政策具有自身弊端,并非最优的税收政策.当前西方国家大都采用单一的增值税税收政策,并且这种单一税收政策正逐步推广普及.

二、水路运输行业在营改增中受到的影响

营业税本身包含了较重的税务负担.仅仅从名义上讲,营业税的纳税负担为3%或者是5%,但是应当注意到缘于重复征税,纳税单位实际应当缴纳的税率是明显大于名义上的税率的.水路运输行业在实际纳税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其购写水陆运输工具时已经缴纳的税收,其实际支付的税率也得在7%左右,造成了水路运输行业在缴纳营业税时相较于增值税要高不少.而且对于水路运输行业,分工越明细,专业化程度越高,其所承受的营业税负担就越重.这对以水路运输行业来讲显然不公平,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如果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企业,水路运输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1%.考虑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纳税企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在设定增值税税率时,不再沿用之前的17%增值税税率,也不是最低税率13%,而是依据水路运输行业新设定的税率11%.

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最大区别是,增值税纳税人在以收人为依据计算缴纳增值税额的同时可以获得以成本为依据的进项税额的抵扣.因此,增值税的税收负担不仅与纳税人的收入水平有关,而且还与纳税人成本中所含的可以抵扣的增值税有关.

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以及营业成本中可抵扣项目成本占比,是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决定企业税收负担和净利润变动幅度的两项关键指标.而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我们可转换为毛利率来表示.交通运输企业的营业成本按是否可抵扣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外购的机械设备和燃料等货物;2)外购的劳务;3)自有职工的薪酬.其中前两项成本中含增值税,可进行抵扣,而支付给自有职工的薪酬不存在增值税,不可抵扣.故营业成本中可抵扣项目成本占比我们可转换为职工薪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来表示.因此,可以说毛利率水平、职工薪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是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决定交运企业税收负担和净利润变动幅度的两项关键指标.营业税改增值税,交运公司的净利润大都将增厚,增厚幅度有所差别.

根据一般水平测算,当其毛利率水平为50%左右时,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其企业净利润没有影响;当其毛利率低于50%时,营业税改增值税增厚企业净利润,毛利率越低,对净利润的增厚幅度越大;当其毛利率大于50%时,营业税改增值税将减少净利润.

三、相关建议建议措施

对于一时难以适应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企业、减税效果不明显甚至税负不降反增、还没有试点营改增的行业或者地区的企业,就应当积极考虑如何有效应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尽量避免在税制改革中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以此保障企业应当享受的国家税收政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效实现减轻税负的目标,享受到营改增所带来的实实在在效果.

确保企业自身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过程中实现减负效果,这就需要企业及时准确地分析自身的税务情况.通过研究比较,了解企业可以依据进项税抵扣的方式来减轻纳税负担的项目在总的支出中的比例高低,这部分比例越高,则越有利于实现减轻税负的目的,反之则难以实现这一目的甚至会加大税务负担.

按照财税体制改革的预期目标,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增强企业和市场的经济活力,有效促进经济的顺利健康发展.企业应当在纳税过程中合理科学地进行避税.

总的来讲,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一项重大的税收改革和举措,对水路运输行业具有明显的有利影响,有助于减轻纳税负担,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政策的实施对于水路运输行业也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包括水路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行业要积极了解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有效应对,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改革要求,促进自身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