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人员心理辅导培训的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823 浏览:71460

摘 要:高速公路因车速快,事故频繁且比较严重,而事故现场的惨烈,不可避免的会刺激应急救援人员的眼球,甚至造成心理阴影.本文通过对应急人员心理辅导培训前调查、理论支持和培训方法进行梳理,阐述开展应急人员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培训.

关 键 词:应急人员心理辅导培训高速公路

随着高速公路车流量的持续增大,交通事故愈发频繁,高速公路路政员、现场管理员等应急救援人员(以下简称应急人员),参与处理或目睹交通事故现场的机率也随之增加.一方面,部分资格老的应急救援人员在长期多次的事故现场环境中,会悄悄地积累一些的负面情绪或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许多初出茅庐的新人在刚刚目睹事故现场惨状后,由于心理素质不够,容易产生心理恐惧和思想障碍.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应急人员在经历较惨的交通事故现场后,有的当天吃不下饭,有的夜晚无法正常睡眠,更有甚者长期受心理恐惧的困扰.

一、事故现场心理障碍的原因和症状分析

大多人在经历惨烈的交通事故现场后,会造成特定的心理后果,医学上统一称之为“灾后综合征”,也叫急性应激反应.事故的危险性、震撼性和检测设对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恐惧等是造成人心理应激的根本原因,具体情况不同后果不一,也因人而异,归根到底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

1.心理因素.不同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加之不同人有不一样的性格、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的场景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在抢险救援现场由于死难人员的刺激、尸体的惨状,加上一些检测设性的胡思乱想,会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压抑情绪扩散,形成弥漫性悲伤,从而形成普遍的心理问题.现场不良的人际氛围也是造成心理问题另一重大原因.

2.社会文化因素.在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中,接受的教育必定不尽相同,必然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高有低.研究表明,屠夫家的孩子对场面的反应,比一般人的小的多.地区、宗教、民族的差异,对一个人的心理也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宗教,对一个人的心理影响十分明显.另外,对于一些刚出社会的年青人,因其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普遍较弱.若在处理参与处理事故的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心理问题就极易产生.

伴随着目睹事故现场,心理素质不强的人极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焦虑、忧愁、发呆、恼怒、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起伏、胃口差、消化不良、睡眠不好等,严重者甚至开始不相信他人,影响工作表现及社会关系.

二、开展高速公路应急人员心理辅导培训的必要性

显然,高速公路应急人员所出现的“吃不下饭”、“无法睡眠”等症状,正是“灾后综合症”的体现.心理学家说,这种症状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然后会迅速恢复.如果在一个月内还未恢复,就会转变为创伤性的应激障碍,这种障碍不是短期能治愈的,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伴随一生.因此,应急人员在事故后出现的心理问题,若没有预先经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或事后没有及时开展心理辅导,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1.危害心理健康.应急人员无论是焦虑、忧愁等抑郁情绪的出现,还是恐惧、惊慌、烦躁等异常心理的表露,都有悖于一个正常人应有的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容易产生抑郁症或恐慌心理,极大地危害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

2.影响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由于高速公路应急人员的工作地点是在高速公路或收费现场,过往的车流量大,车速快,若由于应激反应产生发呆、反应迟钝、精神恍惚等症状,既影响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对行驶车辆作及时准确的判断,有被行车刮擦、碰撞的危险.特别是正在驾驶车辆白天黑夜巡逻的路政人员,若因此而突然间精神不集中或双手发抖,哪怕产生少许意外,后果都不堪设想.

3.破坏工作氛围和社会关系.心理素质差的应急人员,在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时,会因应激反应而产生两种常见且极端的反常心态和情绪,一种是沉默内向,且多疑;一种是情绪起伏大,易恼怒.多疑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有害于家庭健康关系的维持;情绪暴躁更会破坏和谐的工作或家庭氛围.

由此可见,“灾后综合症”影响深远而广泛.大多情况下,时间会对心理创伤进行部分治疗,但也有很多案例提醒我们,有很多人因忽视及时地疏导和有效地治疗,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祸根.长期而言却不可不重视,必须进行事先提前或事后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当然,大多数应急人员本身缺乏专业科学的辅导知识,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疏导和团队内部辅导,无法排出因参与救援或目睹事故所积累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阴影,导致这种负面情绪长时间积压、累积.长此以往,心理问题必然会大量产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应急人员既要掌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处理方法和技巧,也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救助技术,因此很有必要接受专业和科学的心理辅导培训.

三、高速公路应急人员心理救助的内涵和体现

通常情况下,由于医疗水平和处理权限制约,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人员在事故处理中很少直接抢救伤员和事故处理,一般承担事故上报、维持交通秩序、紧急疏散和清理现场等协助性工作,但为在面对各种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需要在以下方面积极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

1.开展旨在提高应急人员整体心理素质的统一培训.在平时工作中,注重通过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

2.在事故现场开展怎么写作型的心理辅导.对在事故中受伤和死里逃生的司乘人员,给予及时的安置和心理安慰.

3.动力型精神鼓励.在事故现场,为更好地完成协助性的救援工作,应急队员内部开展适当的相互鼓励和精神支持.

4.疗伤型心理治疗.在处理事故后,对于心理素质较弱的员工,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四、开展应急人员心理辅导培训的方法和技巧

根据以上四种不同的情况,相应地采取不同的心理辅导措施和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合理的共情、适当的宣泄、放松技术、心理晤谈.在这几种方式中,合理的共情、放松技术等方法比较常用.而心理晤谈,又称集体晤谈,是指面对非常严重的事件时采取应激晤谈.主要是在经历灾难后,通过集体的交谈讨论感受来减轻压力、舒缓情绪的一种方式,引导参与者自我识别症状,动员团队互相支持,探讨适应的方式方法,在48小时以内进行效果最好.

从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和操作性出发,我们可重点采借用合理的共情、放松技术等方法对应急人员开展心理辅导培训.

1.专业全面地心理治疗.救援人员不单需要使用自己掌握的心理救助技术进行自我调节,团队内更需要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使心理危机创伤尽快得到抚慰,消除紧张气氛,防止应急人员产生“灾后综合征”.

2.积极引导适度宣泄.挑选心理素质好并善于做心理辅导工作的员工,担任路政队或收费站的心理辅导人员.在救援任务结束后,心理辅导人员应该积极给予应急人员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引导应急人员不做无克制的发泄,不有意压抑情绪.可以组织打篮球、引导向亲人倾诉、发挥宣泄室的作用等作用,把应急人员隐藏的情绪表达出来,减少心理负荷.

3.提供情感支持,转移注意力.对于在重大抢险救援中遭受心理创伤的应急人员,应建立由亲人、朋友和同事构成的个人危急应对系统、社会情感支持系统.由公司适时地加以表扬,转移其注意力,增加对其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淡化由此引起的心理创伤.

《孙子兵法》云,“智者用兵,攻心为上”.该道理亘古不变,对于员工执行任务、开展工作也同样如此.因此,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开心工作、快乐生活”的关键.而适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和培训,是确保应急人员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切实关怀员工身心健康、落实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