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寻租策略管理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311 浏览:129225

【摘 要】一般认为对社会整体来说寻租活动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但是在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寻租行为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本文从企业角度分析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基于政府“善意创租”的企业寻租策略管理.

【关 键 词 】寻租,企业寻租,寻租策略应用,寻租策略模型

0.引言

“寻租社会”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会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原因在于政府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寻租的结果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水平的降低.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另外一种社会寻租,那就是政府的“善意创租”, 即“政府利用租金这个经济杠杆去人为引导资源配置, 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尤其是在目前国情下,经济转型期,政府的“善意创租”对于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就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1].因此,企业利用政府的“善意创租”,进行策略寻租是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事情.

1.寻租策略的涵义

巴格瓦蒂的寻租定义:寻租是一种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此定义本身就包含了企业为了取得直接非生产性利润而采取的各种途径.这不仅涉及到寻租,还包括护租、创租和逃避政策限制的活动.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为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和应对加入WTO后国外企业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主动进行“善意创租”来鼓励、引导本国企业的发展.这本身就是政府为企业的发展而进行的创租行为.

对于企业来说,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性策略.是企业为了生产活动而采用的策略;一种是非生产性策略.是企业通过非生产手段而获取资源的策略.从寻租的含义和非生产性策略的意义可知:寻租和非生产性策略具有天然的联系.基于此,我们可以给基于政府“善意创租”的企业寻租策略下一个定义:企业寻租策略是指企业立足于本身资源和能力,依据市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利用国家政策,为了获得未来的竞争优势或者长期利润――这种竞争优势或者长期利润获得又是建立在非生产性活动上――而采取一系列的长期对策与方法手段.例如,家乐福利用我国政府的“善意创租”,采用非生产性策略进入中国,很好的实现了其战略意图.

2.企业寻租策略应用――青啤的寻租策略分析

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将企业寻租策略分为三个阶段:寻租策略制定阶段,寻租策略执行阶段,寻租利益分配阶段.这里以青啤低成本扩张战略为例来说明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企业采取寻租策略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1997年到2003年期间,是青啤进行低沉本战略扩张时期,在这个时期内青啤所采取的寻租策略和政府“善意创租”有了完美的结合.这从企业寻租策略的三个阶段可以知晓:

2.1第一阶段:制定寻租策略

朱总理在1996年考察青啤时严肃指出:“不要这个说自己是世界名牌,那个也说自己是世界名牌,中国在世界真正叫得响的名牌只有两个,一个是青岛啤酒,一个是西湖龙井.谁要是砸了这牌子,就是犯罪![2]”.为此,政府和山东地方政府,为了青啤的长期存在和快速发展,并把它培育成真正的国际化大型企业而制定了一些列优惠政策,甚至山东政府提出了“青啤一统鲁啤”的口号,这都是政府为了其发展进行了“善意创租”.青岛啤集团高层针对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制订了寻租策略,这些策略是:积极游说政府对其战略扩张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并且无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资源;同时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它也很顺利的和银行建立了一种特殊信贷关系,而这种特殊关系是规模小的啤酒企业无法得到的.政府的“善意创租”为企业寻租创造了机会,青啤的主动寻租行为为其战略制定获得了国家政策、财政的支持.

2.2第二阶段:执行寻租策略

97年前后我国啤酒业处于疲软时期,各地方啤酒厂几乎都处于一种亏损状态.各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自身压力,结束啤酒企业的负债经营局面,希望强力企业收购本地啤酒企业,但是这些啤酒企业就像烫手的山芋,无人敢接.而青啤依靠政府的“尚方宝剑”和自己寻租所得到的资源优势,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开展低成本扩张战略.

啤酒厂的亏损给当地政府造成了压力,他们迫切需要结束这种状态,青啤利用他们这种心理,积极游说当地政府给其提供政策支持,并且许诺给当地政府一些切实可行可行的好处,譬如可以改善啤酒厂的经营效果,扩大地方就业,可以向其提供税收等等.他们的行动得到切实的回报,得到了政策支持,这是青啤向当地政府寻租;政府的政策支持并不代表被收购企业的支持,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总会抵制收购,于是青啤就向被收购企业领导提出一些他们可以接受的条件,譬如给他们可以接受的收购价钱或者保留他们的职位等等从而获得被收购企业的支持.青啤通过向地方政府和被收购企业寻租,完成了其战略扩展.


2.3第三阶段:分配寻租利益

青啤的低成本扩张战略应该是成功的,它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制作工艺注入被收购企业,给它们带去了经营活力,使它们大部分起死回生、扭亏为盈,获得了利益.但是在利益分配阶段,青啤要向政府交税,向企业提取利润.青啤为了国家继续为其进行“善意创租”,在分配利益时优先考虑政府的需要.同时它也向国家提出一些可以接受的条件,使政府允许其留够企业短期发展需要的资源.这种利益分配方式改变了我国企业固有的那种为了最大化国家利益而牺牲企业利益的做法.利益分配阶段的寻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获得了优势资源,这种资源再一次用于生产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3.企业寻租策略模型

根据青啤在扩张战略中所采取的寻租策略,我们构建了一个寻租策略管理模型(如下图).虽然这个模型来源于青啤的寻租策略,但是我们研究发现它适用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寻租策略管理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不完全市场存在着很多寻租空间,它是企业进行寻租的动因和先决条件.政府为了国家资源合理利用和提高国家福利水平,更为了保护和支持有潜力的企业发展,主动进行“善意创租”来引导企业进行寻租,给企业寻租策略的制定提供政策支持.企业为了实施其扩张战略需要大量的资源,但是本身有没有这些资源,这就迫使企业进行外部寻租.不完全市场、企业战略和政府“善意创租”三者的结合促使了企业寻租策略制定.寻租策略的执行是寻租策略兑现的过程,也是寻租策略兑现的保障,可行的寻租策略必须坚持不懈地执行.执行寻租策略而产生的利益分配影响企业战略和政府“善意创租”.政府利用企业的寻租利益进一步进行政府“善意创租”活动;企业利用寻租利益进一步进行企业战略扩张.这样就又一次开始了不完全市场、企业战略和政府“善意创租”的结合,寻租策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4.青啤寻租策略给我们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政府和企业是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关系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加深而进一步凸现出来.政府为了保护和鼓励本国经济的发展,利用国家权力对企业进行“善意创租”,促使企业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本国企业通常利用寻租的资源扩大企业规模,从而产生更大的企业和社会效益.政府和企业在“善意创租”和寻租方面形成双赢共生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利用政府“善意创租”进行寻租,有利于企业和国家.在不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青啤寻租策略的应用给我们几点启示:

4.1促进企业战略实施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进行寻租既是企业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充足的内部资源,而这些东西在不完全市场中是紧缺的,单凭企业自己的实力是难以获得的.这就要企业进行寻租来获得这些资源.同时这些资源是政府为了引导、支持本国企业发展而“善意创租”出来的,是合法的,是在特殊的时期鼓励企业发展而设立的.所以说在我国国情下,企业采用寻租策略是有利于企业战略实施的.当然存在寻租方面的一些消极后果,但是在利弊之间我们认为是利大于弊的.

4.2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多数寻租成功的企业似乎遵守这样一条规律:寻租――生产――再寻租――再生产的循环过程.它们并不是把寻来的资源用于自己的消费,而是把资源重新投入生产过程,这样就曾强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政府税收,盘活了效率低下的企业,增加了就业等等.这比资源留在使用无效率但又要追求资源使用公平的企业要好得多.但是也可能出现一种“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造成寡头垄断的局面.

4.3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很多学者认为,国家保护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这对于成熟市场中的企业来说是正确的.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这种说法确实有失偏颇的,因为我们看到我国企业就是在国家的保护和政策支持下快速健康发展的,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很难说我国企业在国外企业的冲击下会取得什么竞争优势、我国经济发展不会出现动荡.政府“善意创租”给有潜力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同时企业抓住机会进行积极寻租,把寻来的租金{政策、资源,尤其是信贷支持}用于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在政府的“孵化器”内迅速成长,从而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国家的“善意创租”为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国企业依靠寻租获得了发展的必备资源,从而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国情下,企业采取适当寻租策略进行寻租未必是一件坏事.

5.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而“善意创租”,特别是对那些刚起步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就业,为全民谋福祉一件好事情.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干预市场行为逐渐减少,“大市场,小政府”的格局越发明显,企业寻租空间会逐渐缩小.因此,企业要与时俱进,调整战略,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做强做大自身,才是打造“百年老店”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戚成芝.政府善意创租――试论“条件性租金”和金融约束政策[J].经济科学.2003,(3):20-23.

[2]“居危思危”的战略转折点[J].经济日报.2003.7.2.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