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风险管理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57 浏览:13292

摘 要 :施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市场分割、竞争日趋国际化,以及建筑施工行业内大规模的并购调整,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日渐面临多重风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壮大, 规避风险,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资本运作、实现精细管理.本文拟就如何减少和化解风险,如何加强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探索,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起到些许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施工企业 风险 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风险从企业成立的那刻起就会一直伴随其左右,不可能完全浅谈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被消除.以往经验显示有些风险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因此,必须重视风险管理.

一、施工企业的风险源分析

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具有客观性、偶然性、损害性、不确定性以及相对性(或可变性)五个特征.其来源主要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就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然风险

由于客观原因,设计单位可能对地质条件了解不真实,或对气候条件等因素了解不全面,出现施工图设计与施工现场差距很大的情形.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而不同的施工工艺又会发生不同的施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异常气候,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如暴雨,不正常低温,洪水,泥石流等),势必会加大施工难度,增加施工成本,有时还可能直接导致合同损失.

(二)原材料风险

原材料风险一般由质量和两类因素构成.首先,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有合格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合格的工程实体.采用了没有质检证明或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构筑的工程实体,会导致监理工程师验收不合格,引起返工或更换原材料,这样无疑会拖延工期并增加合同成本.其次,原材料的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现场发生停工,从而形成损失.再次,原材料的提高,也会引起施工成本增加.

(三)分包风险

施工单位不按要求实施分包,或进行非法分包,造成违约或连带责任,产生额外的赔偿损失.主要表现为承包方不守信用、施工管理水平低、经济上无履约能力和赔偿能力、法律意识淡薄,挪用工程款等.

(四)技术、图纸风险

技术规范要求不合理或过于苛刻,工程量清单中清单项目说明含糊而投标时未发现;业主提供图纸不及时,导致施工进度延误,以致窝工,而合同条件中没有相应的补偿规定.这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五)质量、安全风险

施工企业在现场施工过种中,可能由于缺乏监管、无计划、材料质量不符合规定等诸多原因,导致建筑构筑物不牢固,不符合质量要求.另外,由于工人安全意识淡薄,或管理人员交底不到位,或其他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六)结算、决算风险

因业主方面合同条款模糊或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解决,导致已完工工程不能及时计量结算.甚至对整个工程结束后的竣工决算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工程款和各项保证金不能及时收回.

(七)变更、索赔风险

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地质条件、施工图纸、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等原因,不可避免的发生变更事项,包括设计变更和工程量清单变更.发生变更时往往会因为等待设计图纸、新材料,新工艺的批复手续,生产要素的配置等问题而影响施工单位的正常施工计划,而有的变更甚至有可能会成为负变更,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收益.再者,以低价中标,期待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变更和索赔工程来赢得效益的经营思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的,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着不确定的风险.

(八)信誉风险

企业因工程质量引发事故,因管理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因资金问题引发劳资纠纷,因合同问题引发债务纠纷等,如果被公众媒体,则企业公信力严重受损,导致无形资产损失,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另外,目前全国实行信用评价体制,施工企事业会因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工程不能按时完成等原因,致使信誉评价过低,造成投标危机.

二、施工企业的风险产生原因

风险是与收益密切相关的,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在收益不变或收益增加的基础上,如何规避风险便成了当前必须认识和注意到的问题.在当前的基础建设形势下,施工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盲目投标,低价中标是风险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国自实行招投标法以来,施工企业都要以投标报价的形式争取施工项目.一个企业如果拿不到工程项目,就无利可谈,更严重的可能出现破产,倒闭等情况.企业间为获取工程项目的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很多施工企业盲目投标或者采取低价投标的手段以实现中标的目的,利用市场份额作为弥补产值利润低下或亏损的主要手段.低价中标虽然可以使企业做大,但是做大后没有经营成果,形成不了效益,企业依然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二)对合同条款认识不到位是风险产生的一个主观因素

目前形势下,可能有部分业主会利用有利的地位和起草合同的便利条件,或单方面的约束,以及不公平的责权利条款,在合同中把很多无形的风险都转嫁给承包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其次,部分施工企业也会有对合同条款认识不到位,完全意识不到合同内存在着不完善的变更,索赔以及验收,决算,材料调价等条款.再次,部分施工企业缺乏对合同履约的重视,因为不能完全履行合同,导致业主拒绝向甲方提供有关资料,或无法使已完工程形成计量,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更严重时会无法形成竣工验收报告,使业主有正当理由拒绝工程的验收和决算.没有工程决算,就无法确定与业主计量的确切金额,从而无法收回工程款以及履约保证金,而这些终将以企业财务费用的不断增加为代价. (三)经营不善是造成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施工企业因为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严格,执行管理不到位,资金筹备不及时,资金周转不灵活,导致整个经营管理不成熟.形成资产沉淀,造成债务危机,出现资不抵债或亏损的情况.

(四)人员任用是企业风险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由于上级管理部门对公司领导的任用不当,或授权不明,再加上福利待遇不能满足个人需求、激励体制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公司培养出来的中高级人才的流失,这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质量和管理效益.加之,员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不一,在岗人员不积极,工地现场领导不能胜任,项目管理人员不称职,导致整个团队效率低下,准备工作不充分,不能很好的处理好突发情况,都会加大企业的风险.

三、控制风险策略

为了加强风险管理,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企业特征和风险特性,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以及权利和义务.有这些条件后,首先要收集风险信息,再对所收集的风险信息分析评估,形成风险信息报告材料,再报告管理人员,在管理分析会议上根据风险大小程度制定相应的策略,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其次要建立必要的预警体制,做好风险控制和转移,将风险降低至最小程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

加强风险教育,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得以成功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必要前提.在目前外部市场不规范的大环境下,内部经营决策不成熟的施工企业 ,一定要制定出一套应对风险的应急措施和预警体系,使企业能在风险中不断壮大,不断成熟.这就要求领导班子和各级管理人员不断加强政策法规、金融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风险的鉴别能力.领导班子要对重大决策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的做出经营和管理决策;要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给予重视和适当采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既要考虑收益的多少,又要关注风险的大小.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防风险能力

要增强预防风险的能力对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各项完善的管理制度、分工明确的员工职责、真实可行的信息记录要求、及时的信息披露要求、客观独立的审计要求等内容.只有这样,企业风险防范体系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三)加强经营管理,规避交易风险

首先,必须把握好源头,也就是投标报价.对所要投标的项目要认真调查研究,客观对成本和其他各生产要素进行评估,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资金来源不明晰,施工要求苛刻,标价过低,且对打开一方市场没有任何利好的项目,要坚决放弃.

其次,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对企业内不完善的规章制度,要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和弥补漏洞;对已经完善的规章制度,要不打折扣的执行.再次,要在质量管理方面下大功夫,严格按“标准”和“规范”施工,认真执行现有管理体系,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要将工程质量和个人利益挂钩.从领导班子到普通员工都要有质量安全意识,最大程度的规避工程质量风险.

最后,要进行安全专项整治,改善安全环境,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尽量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四)加强内部审计,加强风险分析评估

内部审计部门应制定合理的风险审计计划.完善的风险审计计划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项目审计实施方案三个层次.年度审计计划应与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和风险战略相结合,采用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制度基础和帐项基础审计为辅的审计原则安排全年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是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在对年度主要风险进行测试和评估的基础上,找出关键风险点,列出具体项目作为项目审计;审计实施方案应分年度审计实施方案和项目审计实施方案,年度审计实施方案是年度计划实施的具体时间和步骤的指导,应具有一定灵活性,以满足随时可能出现的战略需求;项目审计实施方案是指导现场审计达到审计目标的具体行动措施,包括从头至尾的审计步骤和风险评估的方法.

(五)加强财务管理,灵活运用资金

首先,从多方面盘活资金,尽可能的减少资金的占用.

其次,要加大的力度,对长期欠款的项目,要落实责任人限期清理.再次,要适度控制机械设备的购置和租赁,把重点转移到如何合理、统筹的利用好现有的生产资料.

最后,用纪律、制度、法律来约束资金活动,防止资金的流失,资金失控和资金周转不灵.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总之,风险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有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会伴生相应的风险.只要我们平时有风险意识,注重风险防范,就可以控制风险至最低水平,就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