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32 浏览:31100

[摘 要 ] 文章详细分析了战略性成本管理及成本企划的特征和实施思路.文章认为,战略性成本管理是顺序思考方法,成本企划是倒序思考方法,这两种方法的采用并不冲突.企业为了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关 键 词 ] 企业集团 战略性成本管理 成本企划

新制度经济学家用交易费用的概念来解释企业扩大的动因和效率,他们认为企业的扩大或集团化可以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著名的“科斯定理”说明,只要交易费用不为零,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来达到配置的最佳效率,从而克服“外部效应”.德姆塞茨也认为:产权的交易会导致效率的提高.由于企业集团是由许多不同的单体企业集团化而形成的,这为实施低成本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委托写作技巧的层极增多,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管理和协调的费用均上升.要保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则依赖于企业集团如何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发挥集团的整体组合优势,制定科学、高效的成本管理系统.其中战略性成本管理及成本企划对于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具有特殊意义.

一、企业集团的战略性成本管理

战略性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对成本问题的考虑.战略性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大多要涉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等有关资源配置的问题.

战略性成本管理的体现之一是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

传统的成本制度以数量为基础进行成本计算和管理,认为产品导致费用发生,费用分摊到产品上去,形成产品成本.成本按照是否随产品数量变化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而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多样化,导致企业的间接费用大幅度上升,而直接人工比重显著下降.这就使间接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小时数或机器小时数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比较,作业成本计算在直接材料的核算方面基本一样,主要在制造费用和直接人工的核算方面.传统的成本计算通常把制造费用按照产品所消耗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进行分配,而作业成本法认为制造费用应该按照决定成本发生的“作业”进行计算和分配.

此外适时制的出现也推动了成本管理的发展,在传统生产管理系统下,供产销各环节都有较多存货,因而成本计算是连续的,即本期产品成本水平包括期初存货成本的影响,而由于的不断变化,结果不能如实反映本期生产发生的实际成本.采用适时制后,实现了“零存货”,本期产品成本就是当期的购货,真实地反映了当期的成本,便于当局进行成本分析,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并且,适时制下,许多在传统成本会计中的间接费用如检验费用、维护费用、材料处理费用,甚至制造单元内的折旧费用在新的制造环境下都变成了直接费用.间接成本减少和直接成本增加的结果使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了可能.加上生产已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直接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下降.传统成本会计中过分强调的直接人工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显然已不合时宜,必须进行成本动因分析,按“作业”进行分配.


战略性成本管理的体现之二是企业集团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对成本问题的考虑.企业集团选择经营领域属于企业集团的战略行为,可供选择的战略有:

1.归核化战略.在当前,以企业核心能力和合理规模以及价值创造为目的的归核化经营受到许多企业的追捧.企业集团的经营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企业原有的经营领域,采用归核化战略可以合理利用原有的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在战略目标方面,从以往追求市场占有率及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最大化;在战略手段方面,由以往强调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成本最小化,转向加强企业能力开发、要素利用和职能创新,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2.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从理论上来说,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资产组合理论.自从马克维茨(H.M.Markowitz)1952年创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以来,资产组合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证券投资中,资产组合理论常常用来寻求风险―收益的最佳组合.同样,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来分散公司经营中的非系统性风险.对于企业集团来讲,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单一产品经营战略到主导产品经营战略再到多元化经营战略.显然,当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容量趋于饱和,扩大市场份额会遇到很大困难或不经济时,企业集团就会在巩固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在更广阔的产品市场领域寻求发展机会.

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和分散公司经营风险来提高公司价值.与单一经营公司相比,相当于将原来由多个单一化经营公司的经营活动组合在一个公司类进行.在这个公司内,管理人员借助于计划和行政手段决定不同经营方向之间的资源配置,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可以称为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之所以能增加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绩效,则在于协同效应能充分利用共有的资源,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二、企业集团的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为日本丰田集团所首先采用,在20世纪80年趋于成熟并在其他行业推广.成本企划的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战术.它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此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且如以预计出售就会有足够盈利的产品.它使“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最重要的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要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作为一种成本管理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它的突出成就主要是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

1.成本企划的特征.从成本管理的思路看,西方企业通常是先设计产品,再算出产品成本,然后估计市场有无竞争力,如果成本太高,再回到设计阶段,修改设计.而日本成本企划的思路是,先求得目标成本,以此约束设计人员、营销人员和工程人员考虑设计、工程、外购品问题.把成本管理的思路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开发设计阶段,具有超前意识.从目标成本的确定看,成本企划是通过市场上消费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推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它把降低成本的活动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从源头抓起,避免以后制造阶段产生大量无效作业.也就是说,在将材料、部件等汇集在一起装配成产品的同时,就把成本一起“装配”进去.从成本管理的方法技术看,成本企划并不把成本看成是单纯的账簿产物.它既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就应该从工程学、技术领域去掌握处理成本信息,以工程学的方法技术去进行监控和管理.

2.企业集团化是成本企划在日本获得成功的原因.企业集团作为具有共同利益和统一目标的企业联合体本身为成本企划的实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使成本企划在降低集团产品成本方面更能发挥作用.首先,企业集团内部的分工合作,使得大企业能够利用自己技术上的优势,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而中小企业则集中研究某几个零部件,也容易取得突破.这就为新产品在设计阶段为达成目标成本而采取各个击破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其次,在企业集团内部,将原来各企业间的纯市场关系变成了一种准市场关系,成员企业间建立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这就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再次,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后,大企业将许多零部件固定下包给中小企业生产,就可以大大降低大企业零部件生产的种类,从而为提高大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和组织大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零部件承包给中小企业后,中小企业由于有了稳定的生产任务,它们也能按照小而专的方向发展,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这就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了可能.

三、结语

战略性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对成本问题的考虑,主要是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和企业集团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对成本问题的战略考虑.而成本企划是通过市场上消费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推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它把降低成本的活动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从源头抓起.战略性成本管理是顺序思考方法,成本企划是倒序思考方法,这两种方法的采用并不冲突,所以为了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