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乐器的演出市场管理

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67 浏览:14540

作者简介:徐娜(1988―)女,山东淄博人,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20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艺术管理

摘 要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早出现在中国汉代,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前进和“百花齐放”艺术方针的指引,人们展开新对箜篌领域的探索,新型箜篌是竖箜篌和卧箜篌的巧妙结合,音色纯美而富有表现力,更加适应现代音乐发展的需要.新型箜篌的出现,增添了中国民族乐器的一份精彩.本文针对箜篌复古之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演艺市场当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探讨.进而从复古乐器的艺术本体以及市场机制等方面寻根溯源,深入探讨解决措施,让箜篌艺术再次像古筝艺术以及别的弹拨乐器一样拥有自己独立的演出市场,形成自己独立的产业链体系.

关 键 词 :复古乐器;演出市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J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一、箜篌艺术简介

箜篌最早出现在中国汉代,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从现代大量的出土箜篌以及壁画当中,我们得知箜篌艺术源于西域,被称作“中西乐器”,其与佛教文化以及西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前进和“百花齐放”艺术方针的指引,人们再次开始了对箜篌领域的探索,新型箜篌是竖箜篌和卧箜篌的巧妙结合,音色纯美而富有表现力,更加适应现代音乐发展的需要,新型箜篌的出现,增添了中国民族乐器的一份精彩.

二、箜篌市场现状

(一)市场优势

1.时尚结合复古,渐入专业佳境

箜篌作为复古乐器之一,其古色古香的演奏技巧以及音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推广方式的创新运用,逐渐走向市场.如今箜篌已逐渐进入专业民乐队,如民族乐团、中国广播乐团、上海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等,都将箜篌加入了编制.在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也相继开设了箜篌专业.目前,音乐学院箜篌专业只招收了一名本科生,虽然还在上大一,却已被香港中乐团“预订”了.箜篌在民乐队中的音乐优势日益展现其优美性.

同时,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与演奏家也相继出现,并在箜篌的演绎中获得突出的成就.著名创作家与演奏家崔君芝曾经在1996年以艺术总监的身份带领学生参加布拉格世界竖琴省会,箜篌独奏,二重奏,合奏,得到与会艺术家的热情赞誉.同年还去瑞士等参加世界竖琴盛会和瑞士竖琴节.并在闭幕式上得到了出色的表演机会,为箜篌艺术的传播开拓了国际市场,进而也得到了国际层次的交流,加强了箜篌艺术的专业性.

2.依附结合引领,进入演出市场

与同属于弹拨乐器和复古乐器的古筝相比,箜篌乐器现在的发展可谓是“步步惊心”.古筝因其弹奏方法相对简单,乐器成本相对低廉而受到大量的推广.虽然拥有与古筝部分相同的音色,但是箜篌制作成本昂贵一直未得到乐器爱好者的青睐,其实依附古筝市场开拓打开其演出市场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随着古筝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看到箜篌艺术也随之悄然发生改变,除其自身领域的探索外,古筝艺术在发展中对箜篌的积极引领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箜篌不仅在形制及弹奏方面与古筝有诸多相似,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乐器研究领域,古筝对箜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2]因此,在市场开拓上,借助古筝艺术成熟的市场模式,从而加大箜篌艺术的市场份额.

(二)市场劣势

(一)、箜篌艺术本体当中所面临的局限

1.箜篌制作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1980年,在和中国音协等支持下,由声乐、器乐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箜篌改革小组,试制成功了第一台新型箜篌――雁柱式箜篌,为世瞩目.[2]

据史书记载及留存图片、壁画的研究来看,古代竖箜篌形似弓弩,并有大小之分,共鸣箱在底部,较为纤细窄长,箱体一端有一抛物状弧形柱体,琴弦竖置于共鸣箱体和弧形琴柱之间,单排张弦,也以五声音阶定弦.琴弦依据箜篌的大小约有5―35根,高度在40cm―120cm之间,幸好较小的单手执琴,体积较大的则置地跪坐弹奏⑴.然而现代所制成的箜篌乐器,能够明确观察出其外表的同时,它还借鉴了西洋乐器大提琴的转调装置与同为复古乐器的古筝制作手法.在箜篌本身的制作中已经脱离了它所具备的独特特征.人们仅从现有资料中提取一些意念,结合现成乐器来制作箜篌,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其特质,并且深深影响了其演奏效果.

再者由于箜篌本身设计的复杂性,使箜篌不但制作时间长,而且制作成本高,制作前期的阻碍让箜篌成品数量面世很少.更重要的是民乐队并不像交响乐队那样,对待乐器是缺一不可.其扬琴、古筝就能模拟出类似箜篌的音色,因此箜篌市场需求量不大.替代性的乐器和制作成本、制作时间的综合,本身使箜篌艺术载体缺失,从而箜篌在制作上面临推广上的阻碍.

2.箜篌独奏曲的作曲创作所面临的问题

在查阅相关的资料当中笔者得知,箜篌虽然作为独立的一种乐器,然而独奏曲却少之又少,大量的曲目涉及到箜篌仅仅只是将其作为辅助乐器.比如箜篌与萧合奏的《春江花月夜》就是以萧奏为主,因此箜篌乐器不论是在独奏曲的数量上还是在创作上都有待于加强.著名箜篌演艺人崔君芝回国后的三件大事之一就是约请作曲家为箜篌创作更多更好的精品,使箜篌的技巧展现和深度达到世界水平.可见专业人士的发展方向能够明确的指出此方面的现状.

3.箜篌演职人员方面面临的问题

崔君芝在1980年到现在培养了不少的箜篌艺术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进行出演.然而回国后的三件事之一是创办箜篌培训班,为箜篌培养新的人才和师资.国内因为箜篌本身成本的限制而导致其并没有大量流行起来,反而依靠古筝的推广而寄其篱下.演艺人员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中本身也存在着局限. (1) 对箜篌艺术的了解不够

汉唐后来,箜篌被宫廷所垄断,箜篌音乐在民间逐渐走向衰落,甚至于几近失传、绝技两百多年,就像一朵娇艳的奇葩,其艺术生命力得不到滋润发展而默默枯萎凋谢.[3]随着其生命力的凋谢,人们渐渐远去了对此乐器的关注,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箜篌艺术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虽然从音色以及弹奏技法上能够清晰可见其特征,但是对箜篌艺术的来龙去脉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了解,人们还是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此情况下,箜篌与音色相同的古筝进行演奏,自然相对低廉的古筝大量走进了人们的音乐生活.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自然没有传承、传播、发展箜篌艺术的意识.

(2) 箜篌的学习意识有待加强

箜篌不论是在制作还是在演奏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因此在箜篌的学习当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据笔者调查,专门的箜篌培训班少之又少,北京有一家专门的培训机构,笔者到过济南,泉城广场的对面也有一家箜篌培训班,至于箜篌培训人员是否多,这个无从调查.从当今的市场看,培训机构的数量少,是阻碍人们认识以及学习的一个方面.现代箜篌曲的创作专家又屈指可数,这对于箜篌艺术的推广宣传都是不利因素,因此并没有形成浓厚的箜篌学习氛围,学习意识自然无从谈起.笔者通过近年来对该领域的走访和调研发现,箜篌艺术的普及面还很窄,弹奏人数至今也才只有几百人,因而加大其推广力度显得尤为重要.(二)箜篌艺术演出机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1.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演艺事业在演出中享有政府补贴等待遇,然而由于箜篌艺术兴起不久,演艺活动一方面少,另一方面少有人知,个人独立进行出演使其名气以及传承度有限.同时政府方面并没有专门的资金资助其进行演出,常态化出演的计划性因为缺乏资金而几近中断,复古乐器本身具有历史性与文艺性,政府资金缺乏让间断的传承失去连续性,从而导致人们对其冷淡且不感兴趣.

2.演出机制不完善

常态化演出机制是大演绎活动最为常见的机制,例如天津的快板,每天都会有专门的剧场来进行演绎;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同样是针对前来的游客进行常态化演绎.公益性质的演绎在各大文艺活动中也是淋漓尽致,比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赈灾文艺汇演中,就当属于公益性演出.然而箜篌艺术到底是用常态化的演绎形式来进行还是通过公益性的演出机制发扬光大,现在还没有明确界定,本着保护传承的理念进行箜篌艺术的演绎能够促进箜篌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笔者认为公益性的演绎会让观者更加如实地体会到箜篌学习的意义.

3.箜篌演出市场现状

(1) 外热内冷

从1980年开始,箜篌乐器被开发以来,10年间,崔君芝的演出遍布世界,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极高的评价.之后她先后在十几个国家的一百多个城市演出和举办讲座,并且与一些交响乐团和室内乐团合作演出,到极高的评价.之后她培养的学生散布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出.美国、维也纳金色大厅等的演出都在拓宽着箜篌艺术的国际市场.然而在国内的市场中,虽然也有相关的演出,捧场的人数并不多,国内现在仅有几百人在学习箜篌艺术.国外的人的推崇跟国内人的冷淡造成的偏差让市场呈现出“外热内冷”的状态.

(2) 市场推广渠道单一

乐器的很重要的推广渠道之一为通过机构的培训学员,箜篌乐器亦是如此,然而在笔者走访的各大城市当中,针对箜篌乐器的培训机构并不多.箜篌艺术的市场开拓仅仅局限于依靠弹奏艺人进行单方面的演出拓展,虽然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观赏之人得到对箜篌的认知,然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单线传承未免显得单调且力度小,不能得到良好的推广.

三、箜篌市场管理策略

(一)箜篌认知法

1.机构标榜法

“用古筝的盈利来补充对箜篌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尽管这些乐器制作厂目前研制出的箜篌产品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她们对我国民族乐器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已远远超出乐器本身所含价值的意义.”[2]从上可以看出,人们还依附于一定的古筝艺术的传播达到对箜篌的认识,这样间接的接收认识给箜篌的独立传播造成了影响.通过建立独立的箜篌艺术团体与研究机构,标榜箜篌艺术研究与传播,让箜篌艺术渐渐脱离其他复古乐器,走向传播的独立.

2.宣传认知法

成立相关的团体以及机构之后,加强宣传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知眼光逐渐走进了“外貌协会”当中,人们通过大量的演出信息得知箜篌.然而他们并不晓得箜篌艺术的来龙去脉以及箜篌艺术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相关团体以及机构发送一些文字介绍来进行认识,达到里外结合完整认识.

再次通过对其艺术本体当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演出机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原因;

(二)建立独立的箜篌演出机制

通过建立独立的箜篌演出机制来脱离对其他复古音乐的依赖,箜篌本身作为复古乐器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依附其他乐器进行演奏,此种方式令箜篌失去了自我性.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建立独立的箜篌演出机制,形成一个常态化、公益性的箜篌演出机制是发展、传承箜篌艺术必不可少的途径.箜篌的艺术性以及文化内涵性才能得到更大的传承.

(三)逐步完善产业链体系

箜篌在中国复兴的30年,也是丝绸之路在中国延续的30年.现代箜篌已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带着东方风韵与律动,犹如重生的凤凰,在丝绸之路上闪闪发光,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作出了成绩.复古乐器箜篌被称作“中西乐器”,这里的“西”并不是西方的意思,而是西域,西域文化神秘精深而博大,佛教文化、飞天文化等独属西域风格的文化在箜篌的出土之时已经深深的被赋予其中.因此在对箜篌曲目创作上要体会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凸显其不同的曲目意义.进而深入到演出机制的建立,开发关于箜篌艺术的衍生产品,将佛性与飞天文化充分融入,从而创作出艺术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完美衍生产品.至此,关于箜篌艺术的完整产业链条已然构建成功.

结语:箜篌作为复古乐器的典型代表,其独具的古韵之风优美动人,然而由于在传承发展中缺少一定的独立性,因而未充分开拓出市场.其研究与探索的价值还在继续当中,笔者相信,在未来的一天,箜篌凭借其独有的艺术性与文化性,一定会在演出市场中独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