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管理”探寻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54 浏览:19050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6-0072-02

如何发展学校,办好教育,学校管理者通常为此牵肠挂肚.学校管理怎样才能由“胡子眉毛一把抓”转为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效果良好?经历数年学校管理的经验,笔者探寻门道,在此作一交流,就教于同行.

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是教师.只有教师发展,学校才能发展,学生才能发展.这一点已成普遍共识.教师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笔者以为,有教育的理解、敬业的精神、创造的诉求、进取的行动、实践的智慧、真实的业绩、愉悦的体验.这虽难面面俱到,但应“心向往之”.追求教师发展,就是铺就学校良性、高效发展之路.如何追求?笔者针对教师管理的核心要素——价值引领、制度促进、评价激励等三个维度,从操作层面展开讨论.


一、价值引领,突出“三性”

职业价值引领能促进教师积极的精神追求,提升专业境界,明晰努力方向,增强职业责任感.价值引领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理解、教育理念和目标追求.在通常情况下,管理层面的价值引领多以“灌输”的方式出现在正式会议和培训场合,但相关理念的概念热词很少被教师消化,难以温暖教师的心灵,更难外化为行为.有效的价值引领,需要突出“三性”.

(一)自主生长性

自主生长而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有一种提升精神的“内热”力.作为管理者,既要播种理念,又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和教师对理念的自主构建、自主生长,以适切的方式促进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对理念的领悟.例如,提供条件支持,创设教育行动研究的氛围,为教师提供更多理念与实践结合的研培机会,推荐贴近教师实际的生动的教育书籍;作为管理者,无论是在会议上或日常交流中,尽可能以朴素、生动的“摆龙门阵”的方式传播教育思想和理念,而非食古不化的充当思想、理念概念的“二传手”.当然,这对管理者的要求很高,需要不断习练.理念只有内化在管理者精神的血液中,才能在与教师交流时,缓缓地流淌进教师的心灵.那些善于价值引领的校长,他们的理念“输出”多是从容不迫的,看似漫不经心的.唯有理念培育的从容不迫、漫不经心,才会避免拔苗助长,使理念之苗在教师的精神土壤中自主生长.

(二)形象直观性

理念抽象无形,但也真实可感.管理者要善于将无形的理念有形化.通过捕捉和创设教育教学关键事件中的价值点,以思想的火花将其点燃,使教师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对理念的“塑形”,还应注重理念语言的行为化,比如管理者率先垂范,践行理念,使耳熟能详的理念“眼见为实”,增强教师对理念的“实感”.

(三)适切针对性

长期以来,先进理念难以深入人心,这是由于理念的传播方式不当.要让理念入脑入心,应基于教育的价值追求、办学要求,根据教师的能力水平差异性和实际需求,以及不同时态,从各种理念中选择适切的理念进行“播种”.同时,力求以生动、朴实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职业的价值引领才能产生实效.

二、制度促进,突出“三动”

教师发展需要充分的行为自主空间和精神自由度.但这种自由不是放任,是有条件限制的.所限制的是消积的自由,为积极的自由腾出空间.其基本方式是“制度与规范”.实施必要的制度与规范,限制那些有消积影响的“小自由”,教师才能走向顺利发展的大自由.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说明制度的重要性.但这种制度,不是省事省力省心的单纯的管理工具,而应成为“何为”和“何不为”的行为指南.因此,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三动”.

(一)互动

制度是作用于教师发展的,应以互动的方式调动教师倾注热情,投入心智,共建制度.例如,由管理者诠释制度的价值、目的与内容,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意见;教师之间对制度方案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甚至争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总之,引导教师将自己“摆进去”,以自需自律的意识参与制度设计,而不是简单地征求意见,这样才能让教师亲近和自觉遵守制度.

(二)内力启动

制度的价值之一在于促进教师发展内力的自我启动.因此,制度构建需由单一的法律法规遵循,行为准则要求转向价值引领、行为引导和人文关怀.具体地说,制度的形式与内容,形成与实施,不仅使教师明确遵守什么,为什么遵守,怎么遵守,还应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追求,价值实现的需求,精神满足的渴求,尤其是应处理好制度建设和实施中的一视同仁与尊重差异的关系.这样,制度才能令教师心悦诚服,产生自我规约、自主进取的内动力.

(三)群体协动

制度的群体针对性原则,决定其实施需注重整体效应和对教师全体的积极影响力.要做到这点,需要将制度的执行与实施纳入到对群体的“引导”而对非个体的“限制”之中.以教研组或年级组学科组为单位,落实制度,可促进教师之间对制度遵守的协动态势,例如相互提醒,相互督促对制度的遵守,使制度充分发挥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正能量”.

三、评价激励,树立“三观”

科学的教师评价能增强教师自主发展动力.但现实是,社会和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某种程度的急功近利的评价思维,带给学校不适度、不合理的压力,学校又以评价的方式将压力转嫁于教师,而教师又将压力向学生转嫁.

面对消积评价的连锁反应,作为明智的学校管理者,应有勇气和智慧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不合理评价,在教师评价中遵循规律,坚守素质教育价值取向,从仅以显性数据如考试分数的“实证性”评价转向全面科学的教师业绩评价.对非科学性评价的“安全叛逆”,需要树立“三观”.

(一)增质评价观

标准化评价容易给业绩差异较大的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影响职业自信.因此,评价应考虑到这部分教师的感受.如果教师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一般要求,就个体纵向比较,看在这方面的进步情况,视其进步程度进行增质性评价,只要有所进取,就应该充分地认可,让教师感受到付出努力终有回报.增质评价的意义在于助力教师的弱势提升.

(二)差异评价观

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各有短长,业绩各有高低.评价应正视和尊重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的个体差异,鼓励教师借势发展,使其长处更长,优势更优,促进教师在成功体验中走向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业绩外显观

教师业绩外显,能产生激励的作用.对教师业绩评价结果的使用,不仅将其作为发放绩效工资和评职评优的依据,还可将各方面业绩的数据和事实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例如通过校内宣传阵地、网络渠道、报刊杂志,对教师的典型业绩进行宣传.墙内开花墙外香,教师业绩的彰显,能获得家长和社会更多了解和尊重,从而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尊严感和职业幸福感.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二十三中小学校,四川,攀枝花 6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