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城市的街道沟渠管理

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20 浏览:129991

摘 要 :在宋代,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宋代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随着城市的发展,侵街造成的交通拥挤、垃圾乱倒、城区水道拥塞、水源污染等问题,城市街道沟渠卫生环境的治理成为宋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针对种种问题,宋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通过立法治理侵街现象,设置街道司等专职人员管理街道,修建各种地下排水系统来排放污水.

关 键 词 :开封 街道 沟渠 管理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顶峰,其城市发展也有划时代的意义,甚至被人称为中世纪的“城市革命.”[1]这一方面体现在宋代城市人口的大规模扩张.宋代史料中队人口的描述不胜枚举,宋太宗在淳化年间(990-994)曾说:“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2]宋仁宗时,范祖禹说有“亿万之口”[3].北宋末年,城人口“总七百万户”.至南宋,庄绰回忆“昔卞都数百万家.”[4]到了宋代,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进入了转折期,城市中出现了坊市合一,商业活动已经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把北宋以前封闭的“市”,变为全城性的敞开型的市,城内外均可为闹市.[5](241)但是人们在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繁华时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交通拥堵、街道混乱、沟渠堵塞等等.

一、侵街现象严重

唐朝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中的手工业、商业活动有了很大的飞跃.到后周显德年间,开封受人口增多、商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原有的城市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到了北宋年间,坊市制度被打破,在城市中已经可以临街开店.孟元老在《梦华录》中记载,马行街住北,“香药铺席、官员宅舍,不欲遍记”,[6](82)出梁门西去,街北建隆观,观内东廊于道士卖齿药,都人用之.街南蔡太师宅,西去州西瓦子,南自汴河岸,北抵梁门大街,亚其里瓦,约一里有余”.在寺庙里、太师府附近,也是写卖盛行.街道上“侵街”现象严重,“河桥上多是开铺贩鬻”,甚至在皇宫门前的御街在政和以前也“许市人写卖于期间”.[6](51)北宋坊市制度的打破造成城市土地使用紧张,侵街就成为了人们解决生存空间狭小的途径.且“沮事者皆权豪”,[7]由此,造成了道路、桥梁被公私宅舍、商家店铺等建筑物所占据,大大破坏了城市环境.

二、生活垃圾造成街道污染

宋代城市人口众多,尤其是都城,粪土、泔水及其他各种日常生活垃圾不计其数.这些垃圾部分是被人直接倾倒在道路上,甚至临安别试院也是“粪壤堆积”.城市手工业产生废弃工料,也成为城市垃圾的重要部分.城市商业兴盛,店肆众多,商铺建筑、修葺、翻新、装修之际难免产生建筑废料,大量的瓦砾碎屑亟需处理.城市内的流动摊贩亦颇多,贩卖之际随手抛弃的垃圾也为数不少.另外,一些民间习俗也多在街道中进行,同样留下很多垃圾.开封城中居民在祭祀时,往往“拦街设祭”.苏州城中居民娶妇时,“以灰和蛤粉,用红纸作数百包,令妇自登舆,手不辍掷于道中”.[4]卷上《近时婚丧礼文亡阙》第8页在城市中,婚丧嫁娶对街道的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同时,城市是各地的政治经济中心,来往商旅众多,大量以牲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也行走于城市道路上.仅《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牲畜就有 60 多头,《梦华录》所记载的太平车也是“驾车人在中间等前列骡或驴二十余,前后作两行”.[6]如此多的牲畜行走在城市中,必然产生大量的粪便,也对街道环境造成了污染.不少城市由于垃圾堆积,河道淤塞等原因,开始变得臭气充溢,令人掩鼻.

三、排污不畅

宋代城市自有其污水排放系统,城市之内沟渠纵横,承担了繁重的排污任务,但由于官府对沟渠日常维护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市民也普遍缺乏卫生观念,经常有意或无意地造成沟渠的污染、淤塞,从而加重了城市卫生环境的恶化.如《夷坚志》记:黄十翁,名大言,蒲城人,寓居广德军.绍兴二十七年十一月四日,因病久心悸,为黄衣童呼出门,行大衢路.等前行近一岩洞,臭河不可近.童子云:世人弃残饮,酒酩于沟渠,皆为地神收贮于此,俟其命终,则令食

之.[8]黄十翁故事原意当然在于告诫世人不可浪费粮食,但也说明沟渠常被人当作倾倒残羹剩菜的地方,从而成为淤塞的重要原因.两都城人口众多,人群密集,居民日常生活废水和各种手工业作坊排出的生产废水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尤其是两都城各为本朝的经济中心,酿酒、造纸、染织、制墨、制矾、冶炼、烧窑等手工业作坊很发达,数量很多,而这些行业生产必须要靠大量水的参与才能完成,相应会产生巨量的废水废料,且对水污染严重.两都城面临的排水压力是很大的.[9]居民多将粪土、瓦砾抛河内不仅污染水源,淤塞河道,而且还有可能招致水患.

针对上述问题,宋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清除街道垃圾.

的街道卫生管理的相当好,有街道司“掌洽京师道路”,基本队伍由兵士500人组成.开封府和街道司把保持街道卫生当成一项经常性的任务,这不仅是为了皇帝乘舆出入,也是为了整个城市的清洁.宋封,风沙大,道路灰尘多,司马光诗云,“红尘昼夜飞,车马古今迹.独怜道傍柳,惨淡少颜色”.官僚贵族避免过街尘土,乃有先派人洒水而后过的习俗,这虽是上层统治者讲究排场之举但作为城市道路的使用,仍不失为一种创造,开近代洒水车之先河.为了保持道路卫生,宋代还专门定有法律条文,《刑统》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5](102)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粪便等,多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由专人清理.《梦梁录》卷十三中提到:杭城户口繁多,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去,谓之倾脚头.

(二).防止侵街.

宋政府真宗咸平五年,曾谢德权扩展街道,撤掉侵街而建的“贵要邸舍”,遭到部分贵族官僚的激烈反对.谢德权在打击权贵后,“条上瞿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宋廷因此也下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10]卷五十一咸平五年二月戊辰所谓“立表”,就是用木制的标记在道路两旁,不许人户越界建造房屋.至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21年)十二月,宋廷即诏开封府“毁撤京城民舍之侵街者”.[11]卷七十一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甲戌官府在沿街立有“表土”作标识,并派官员经常检查.景口元年(1034年)开封知府王博文命做、又判官在一月之内,将侵街邸舍全部拆毁,左、右军巡院以法惩治侵街者.按《刑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杖七十.”这项管理过程中,不免有种种过火行为,扰及市民的一般房舍,但总的来说,对城市交通、景观、卫生等,都是非常必要的.政府除了采取行政手段外,也采用了一定的经济手段,侵街钱的收取即是一例.李稷做陕西转运使时,曾在“长安州军县镇创增 侵街钱”.宋徽宗崇宁以后,沿汴河各州县税收“名品琐碎,则由四脚、铺床、榨磨等钱,水磨钱、侵街房廊钱、庙图钱、淘沙金钱,不得而尽记也.” (三).建立良好的排水管理系统.

为了消除水患除修整几条主要河流干道外,新旧城内开挖大小水沟凡二百五十三条,分注各河.每年二月,京师沟河总要进行淘渠,以便水口畅通.对于侵占沟渠,设置障碍物者,宋廷或直接干预,或令开封府监督进行拆除.天圣四年,开封府上奏,在二百多条沟河中,“恐闾巷居人弃灰坏咽流,请责吏逻巡,查其慢者”,得到宋廷许可.对于官僚贵族们的违章建筑,有严重阻碍排水者,开封府直接向宋廷对其弹劾.如仁宗时,“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包)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5](100)地下沟渠是重要排水设施,“卞都地广平,赖沟渠以行水潦:为保证地下水通畅,地下沟渠设计的也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命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国初至兵兴,常有之,虽才尹不能绝也.可以藏匿逃亡者长期生活于此,可概知其内部结构之规模.具体规格是“上广一丈,则底广八尺,其深四尺,地形高处或至五六尺,以此为率”折算成今日长度单位,下水道直径应至少1米,这也是当时城区下水道的统一规格.下水的沟渠均与城内各河道相通,废水可以直接排放入地下沟渠(下水道),然后经明渠或暗沟――城区河道――八字水口出城――城壕――城外河道.[9](30)正因为有了较好的排水管理制度,并能认真执行,所以虽京师屡遇大水,都能化险为夷.

入宋以来,城市经济活跃,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伴随城市化加快的步伐,城市的街道沟渠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宋政府因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总之,以史为鉴,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街道沟渠的治理是毋庸置疑的.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街道干净通畅,防止沟渠堵塞,建立良好的下水管理系统.如此,才能保证当代我国的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