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60 浏览:130226

摘 要: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初中学生身体健康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传统的体育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比例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神经系统易疲劳,身体潜能难以发挥出来,不仅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还容易给学生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

关 键 词:训练强度;训练量;适度性

一、完善田径训练制度

首先,体育教师要使训练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相互融合,妥善解决田径训练和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间的矛盾,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其次,在训练学生时一定要加强科学研究力度,田径训练成绩和他们自己的体能水平联系非常紧密,在某种程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其田径训练成绩.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掌握丰富的田径方面的体育知识,认真研究田径运动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根据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制定出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不断研究田径运动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以制定出更加科学的、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训练模型.

二、确保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适度性

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并使二者保持科学的比例.田径运动追求的最终训练效果,只要保证训练过程的有效性,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成绩.所以,在日常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必须把握好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平衡,在重视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方式时,也要重视训练量,一定要把高强度的训练建立在合理的训练量上.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因为专项训练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速度以及力量等,并且要把训练强度和专项训练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按照适度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把专项训练的相关要求和力度、强度等适当降低,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模式,把普通训练方式和专项训练方式相结合,逐步提升田径运动水平.


三、确保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结构性

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特点,掌握好田径训练强度.这就要求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既不可太大,同时也不可太小;过大的话,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学生身体软组织拉伤,一旦治疗不及时,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而训练强度过小的话,常常起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既浪费了时间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很难提高体育水平.体育教师可以参考我国体育界著名的教练员孙海平对田径冠军刘翔的训练模式,先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然后再进行速度训练,让学生具备了强壮的体力以后,以此为基础,提升速度.另外,还需要足以保证训练强度的稳定性,把训练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田径运动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必须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把握好训练强度,保证训练强度具有一定的结构,掌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保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适度性同时确保二者比例科学合理,并不断完善田径训练制度,探究田径运动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符合班级学生特点的训练模型,提高田径教学质量,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