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32 浏览:17047

一学院学科专业发展思路

高等学校的学科主要指学术的分类,与学科联系最紧密的概念就是专业.专业的划分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学科专业建设既包括研究生层次的学科建设,也包括本科生层次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可分离,必须协调发展.从我院的专业历史发展来看,本科层次的专业建设更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学院的立院之本.

我院现有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七个本科专业.在这七个本科专业中,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属应用经济学学科,其余五个本科专业属管理类学科的专业.2007年间,在实施国际都市型食品物流教育高地项目的基础上,申报并获准设立了食品经济管理本科专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培养既掌握食品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经营管理技能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或产业工人的本科专业.2013年,由于国家专业目录调整,食经经济管理专业划归工商管理专业.

学科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升学科水平,其次是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水平就是使学科、专业有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成果和高质量的人才.优化学科结构就是要妥善处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关系,使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院的学科发展路径应以渔业经济管理学科为基础,推动食品经济管理和海洋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这也是为实现经济管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海洋经济与管理学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学科,适应了社会需要,其主干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要,专业的内容与发展方向要与海洋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相适应,无论专业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学科的基础.在新专业的建设中,我们要审慎鉴别新的专业生长点,在海洋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领域和其一定的职业范围内是否形成一个专业要认真考察,要有比较可靠的人才需求预测,毕业生要有比较稳定的去向,这样一旦选准生长点,确定了专业方向,就大力扶持,给予政策倾斜,确保发展质量,使之能够快速成长起来,从而推进本科教育的发展.

二本科教学现状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不足


目前普遍来看,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不足.现有考评机制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普遍缺乏改进教学技能的动力.教师的关注点主要还是和科研和学术交流密切相关,努力的方向始终不能放到教学上,也很少有教师考虑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展最适合的教学活动,包括原本很愿意投入教学工作的老师,现在的积极性也存在问题.部分教师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抱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言堂、满堂灌.同时也有部分青年教师由于缺乏组织课堂教学和管理学生的经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较大幅度提高.新教师如何获得教学技能、学院领导为促进优质教学能做什么,教学评价在提高教学效能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是教学管理者面临的很大困惑.

(二)学科与专业建设中的共性问题

除了一些共性问题之外,与国内特色明显的院校(尤其是农业院校)一样,我院的经济与管理专业长期以来都是以教学为主.同样,与国内其它类似大学一样,经济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一般都具有以下显著特征.首先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办学成本低,教学投入资金少,规模扩展快,招生规模长期维持在高水平上.我院的招生规模年保持在600人以上.第二,相对于快速扩展的学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一般不足,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时间少.第三,相对于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长期重视教学能力的培养,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缺乏力度.第四,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应用性经济管理学科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例如,从事渔业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与科研的人才,既需要必要的经济管理学知识,也需要必要的渔业生物学知识.从事食品经济管理学科教学科研人才必须具有食品科学与经济管理学的复合知识.我们目前培养的人才总是偏颇于一方,复合型人才匮乏.第五,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比较重视大众化专业的设置.例如,我院的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些专业很难成为一般院校的特色专业,在学校的学科建设中常常被边缘化,难以形成有优势的特色学科.

三师德建设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学者,高校教师首先应当具有学术道德素养;作为一名教师,他还应当具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当今社会,强调师德建设更是十分必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的师德素养关系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走向,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抓师德建设,我院重点从几个方面着手:

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师德建设要求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大教师仍然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自觉参加各种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何为高校的职业道德呢?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三种精神:怎么写作精神、自律精神和创新精神.怎么写作精神指要爱护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自律精神则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创新精神要求教师以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引领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以大学的文化科学创新引领社会的文化科学发展.

(三)构建非正式制度,推进师德建设

非正式制度是指自发的无意识的,行动无规律,仅以感情、习惯、喜爱、相互依赖来满足个人不同的心理需要的群体.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非正式组织是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存在及运作对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在,很多管理者都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都在积极谋求与非正式组织领头人的沟通与合作,也认识到从长远来看,要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真正协调一致,要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引导和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使之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积极的非正式组织的构建,组织成员相互影响,无疑将对推进学院师德建设起到积极作用.通过非正式制度建设,还能够增强学院凝聚力,对培养学院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起积极作用,提高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自觉性与热情.(四)教学团队建设

构建以专业(系)群、硕士点为基础的特色学科的组织团队.学科负责人、方向负责人是提升教学科研质量水平的核心力量.做好学科带头人、建设团队应注意三点.一是要通过制定共同目标和发展远景让团队人员看到希望.二是要公正公平地处事处人,使研究人员共同受益,共享、共赢.三是要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形成尊重、包容的学术文化氛围,让成员心情舒畅.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一个团队的最大合力,带动学科发展整体上水平.

(五)制度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培养公平的竞争环境.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有了制度就有了明确、具体的标尺.有了这样的标尺,既便于衡量也便于检查.在很多情况下,单靠思想教育不能解决问题.制度建设关键是要管用、可行.好的制度是考虑到了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关联成员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并经过严谨周详的论证出台的.只有这样的制度受到教师的真正欢迎,才能提高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自觉性与热情.我院重点是构建党政学一体的学科与专业发展的组织制度,培养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科带头人与专业负责人.提供组织保障,将支部建在学科上,将党小组建在本科专业上,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关键.院长和学科带头人既有一定的行政工作,也有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行政院长在行政与教学科研工作中合理配置有限的工作时间,将较大的精力用于行政工作,同时关注自身学术发展,要成为高水平的管理者与学者.学科带头人则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科研教学等学术活动,同时关注行政事务,成为专业的学术权威和具有较高水平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其次,我院现在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点管理形式,将专业教师归口各本科专业,由教学点负责人全面负责各本科专业的建设和教学计划的实施工作.

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与使用力度,重视教师培训和业务进修.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创造更多机会充分调动和发挥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上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自觉性与热情.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逐步建设起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探索建立专师资队伍,充分利用校外教师和教授的资源,为教师和学生开设讲座,进行学术交流,聘请复旦大学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专业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积极组织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对于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学院给予奖励.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