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与幼儿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947 浏览:116911

当前,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已成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然而教师素质与幼儿创新教育关系如何?幼儿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在具体教育活动中应做到哪些,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从实质上讲,教育创新就是教师创新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创新,是思维的创新.许多研究和实例表明:教师是教育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素质与幼儿创新教育密切相关,高素质的幼儿要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就没有良好的幼儿创新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意志、品格、个性、思维方式等都构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在孩子眼里,教师是最神圣、最权威的.教师积极的态度,客观的评价能强化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并最终成为孩子价值观念和心理行为反映的基础.因此,我们说实施幼儿创新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创新教育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及敏锐的问题意识,观念行为新,思维灵活开放,个性鲜明,崇尚科学,敢于自我批评,自我完善.

总之,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托.以传授灌输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为根本目的,从而忽视幼儿的主动性和发展的多样性,教育过程呆板、沉闷,限制多,要求死,缺乏对幼儿感兴趣的环境刺激和动手操作机会,造成幼儿对学习的厌恶和内心安全感的不足.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贯彻《规程》、《纲要》的思想和观点,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及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社会性,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自主学习,愉快生活,在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带着孩子走向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传统做法,打破“好孩子”标准,正确对待个别有“问题”的孩子,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二、建构宽松、、平等、自由的心理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陈旧的儿童观和传统的教育观的束缚,教师总以为儿童是个弱小无知的个体,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不足,专制有余,权威意识浓厚,致使孩子缺乏信心,自卑感严重,思维、想象、创造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和限制,久而久之,孩子们个个如出一辙,变得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和思想选择,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情感,把孩子看作是一个人,一个有需要,有尊严,相对自主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努力同幼儿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变组织者、管理者为参与者、合作者.同时树立全体发展的教育观,承认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确立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起点,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幼儿,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宽容有缺点毛病的儿童.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和策略,多表扬,多鼓励,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使他们树立起信心,享受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

三、呵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问题意识

好奇心是兴趣的源泉,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周围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不会产生创造的灵感.问题意识是孩子创造的原动力,是兴趣的内在的表现.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常常乐此不疲,总是问出个为什么,并通过有趣的探索得出真正的答案.当孩子把新写的玩具火车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琢磨它是怎样跑起来的,当孩子专注于被风吹的摇曳的花草树木时,当孩子试着放飞亲手制作的风筝时,当孩子思索太阳为什么早上升起晚上落山时,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一些动物为啥要冬眠时,这些都是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索这个世界的表现.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激发幼儿想象,发展幼儿创造思维,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跟他们一起去惊讶、去讨论、去思索、去操作,共同得出结论,使他们都能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并且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发现自己的见解,敢于同老师或同伴争论问题.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不盲目解决幼儿之间的纷争,鼓励求异思维,培养问题意识,让幼儿多问为什么,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消除孩子顾虑.

总之,创新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高的,但只要我们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接受新信息,了解新动态,提高自身的素质及创新教育能力,就一定能够胜任这一历史使命,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和谐而富有个性发展的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直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