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现状改革思路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39 浏览:35984

[摘 要]笔者对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取消“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这一现象进行了原因剖析,在分析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取消该课程的做法表达了否定意见.为了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掌握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思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 键 词]高职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齐励(1983-),女,福建福州人,江西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会计教育.(江西南昌330025)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31-02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中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一门专业课程,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教学.

一、“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现状及原因

在本科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属于“财务会计”范畴,学习的是会计核算中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以及新问题.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目前该门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及周边的几所高职院校近几年纷纷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取消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安排.据了解,取消该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认为,大部分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小企业工作,“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所涉及的许多内容如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等在就业时难以遇到.既然教学内容在工作中用到的几率较小,而且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存在相当的难度,将它从专业教学计划中取消,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可以减轻.第二,“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内教学安排不理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将“2+1”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在各个专业的教学改革上,会计专业也不例外.“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高校与实习单位合作培养人才,在培养时间上为在校培养2年,在实习单位顶岗实训1年.该模式作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各个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运用.但这种模式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由3年缩短为2年,如何在有限的校内教学时间内安排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专业知识成了改革的难题.部分高校未对这一难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决,只是简单地保留认为最为核心的课程,粗暴地取消了一些“不重要”的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1.“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学生职称考试、升学考试以及就业考试的需要.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都是以考试为主,其中初级和中级职称获得仅以职称考试是否通过作为评定标准,高级职称评定则是考评结合.在考试内容上,除了初级职称考试未涉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外,从中级职称考试开始,合并报表、外币业务等“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都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了学生将来更容易通过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在校内教学时传授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找工作时参加企业考试,都会涉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相关内容.为了满足学生将来各种考试的需要,“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在就业起点上,虽然目前高职学生略低于本科学生,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个人的努力奋斗,他们都有机会成为单位的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等高级财务人才.处于这些“高级”岗位,工作不再局限于单位日常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具有处理综合环境下复杂经济业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仅靠经验的累积是不够的,更需要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学习的支撑.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考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有助于他们将来完成从基层财务人员到高级财务人才的角色转变.

三、高职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思路

1.教学内容改革――以学生需要为导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至今尚未统一,不同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差别.“高级财务会计”包含内容很广,如果所有相关内容都在课堂上逐一讲解,有限的教学时间是无法满足的.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精挑细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以今后学生的工作和考试需要为导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也应如此.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经过比较多种不同的代表性教材,笔者从中选取了三个实用性最强且各种职称考试中常见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分别是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会计和租赁会计.其中,合并会计主要涉及企业合并业务、合并报表编制、集团内部业务等企业集团常见的经济业务处理方法;外币业务会计主要涉及外币业务处理、外币报表编制等外贸企业或国际企业常见的经济业务处理方法;租赁会计主要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些内容在各种教材中均有介绍,也是实际工作中和各种考试中最容易遇到的经济业务,实用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应重点讲解这些内容,其他内容只要简单介绍或并入其他课程讲解即可.如通货膨胀会计使用率较低,作为会计理论简单介绍即可;所得税会计可并入“税法”课程进行讲解.

2.教学方法改革――以案例教学为主导.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这种有一定难度的课程,高职学生仅靠教师讲解来理解教学内容确实比较困难.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优点,将其引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并辅以多媒体、网络、沙盘等现代教学手段,必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具体来说,“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可分为理论准备、案例分析和案例讲解三个阶段.在理论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相关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借助图像、动画、影音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分析阶段,由教师提供案例资料,并给予必要的分析指导,安排学生小组或独立完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及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能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入沙盘教学,从而更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在案例讲解阶段,可先由学生进行案例相互讲解,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一阶段的教学还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如利用教学博客或在线答疑等网络手段,在课后仍然可以与学生进行案例探讨.

3.考核方式改革――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传统的考核方式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高级财务会计”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财务会计”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专业技能的掌握比理论知识的记忆更为重要.因此,打破现行课程考核方式的定式,建立新的以专业技能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考核模式尤为重要.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笔者建议,“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可以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模式.在考核模式设计上,专业操作能力应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占课程成绩的主要比重,理论知识考核则作为能力考核的补充,占最终成绩的小部分.其中,技能考核由校内模拟实验考核和校外实践考核构成.通过校内模拟实际经济业务,考核学生编制合并报表、处理外币业务等专项技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实地操作,考核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综合能力.此外,理论知识考核也不应由期末一次性卷面测验成绩决定.教师可以在学期内安排多次理论测试,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程成绩考核上,还要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如是否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提问、是否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等.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虽然被公认为是会计专业难度最大的课程,但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这门课,对于教师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但笔者坚信,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财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兴强.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何海东.高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3]刘东辉.高级财务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南.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授方法的探讨[J].会计师,2010(3).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