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30 浏览:20543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能直接体现出个人的综合素质,也能体现出个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自身价值.探究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对经管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本价值开发与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等将产生积极影响.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职业生涯的易变性和无边界化日趋明显,用人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已经不单单只看学历,是否雇佣劳动者要考虑其个人的综合素质.毕业大学生是求职者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随之需要面对一个艰巨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经管类学科由于其就业面广,易就业等优势成为大学生近些年都偏爱的专业,大学生都盲目的选择这个专业,导致这个专业的毕业人数猛增,但是用人单位逐步走向“饱和”,所以对经管类毕业的大学生各项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经管类大学生没有在心理上端正自己的态度,认为毕业了就会有工作,导致了毕业生没有高效的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到了用人单位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所以解决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期望调查

1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有所降低

调查显示现在经管类毕业大学生择业已经不局限于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的城市,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仍然选择去大城市以及沿海城市的学生占受调查学生的24%,有48%的学生愿意在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或者离家较近的城市就业,有20%的学生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贫困地区就业,仅有8%的学生表示去哪里都可以,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就业期望逐渐趋于理性,而不像以前不考虑现实盲目地选择不切合实际的工作,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也表现出目前大学生中的一大部分还是选择离家较近的城市工作,不愿意去偏远的地方就业,由于这些因素和矛盾的存在可能致使他们错失就业机会.

2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心理迫切

在对经管类毕业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都希望毕业了马上工作,这部分学生占76.7%,而准备考研继续深造的学生占13.3%,打算自主创业的占8.3%,准备出国留学和在家待业的选择都是1.7%.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学到的东西用不上,“读书无用”的谬论大有抬头之势.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非常迫切,没有正确的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相关就业问题及其根源

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再加上对当前就业环境的了解,总结出了当今经管类毕业大学在就业问题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经管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主要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矛盾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形势好,但是人才相对也比较多,人口密集、由于经济发达所以就业机会随之而然就多,而西部以及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就比较严峻了,缺乏人才,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生活环境没有发达地区的环境优雅,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以上因素导致大多数经管类毕业生都愿意在大城市就业,而西部欠发达的地区没人愿意去就业的格局,这就使得大城市的就业竞争日显激烈,使得就业机会更少了.

2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目前教育部门管理我国高校就业工作,门管理户口,劳动部门管理人才市场.三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再加上地方劳动部门有保护主义,对当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对外地毕业生要求很严格,使得就业市场不能有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机会,而且怎么写作体系也不够健全.

3经管类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是指专科毕业生可以做的工作非要本科毕业生来做,本科毕业生可以做的工作非要研究毕业生才能做,盲目地追求高学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大材小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见到这种情况都盲目通过取得更高学历来增加自己的就业资本,结果在取得更高学历的时候又陷入这种局势,致使研究生以及更高学历的毕业生不能满足自己内心的期望值,最后给经管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4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经管类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财管人员,就业的企业都期望是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这些单位成为经管类大学毕业生最期望去的地方.其实私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由于人们的错误观念往往认为私企没有国有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好.但是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对毕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导致一些大学生毕业了去不上这些大型企业就选择在家待业,等待下一次的招聘,这就会使毕业生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求过高的福利待遇,用人单位负担不起这么高的用人费用也只能无功而返,最终致使经管类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无形中又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三有效提高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1树立理性的择业观,避免单一的物质化因素导向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树立理性的择业观,他们都有着过高的期望和不切实际的择业要求,调查中显示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加不切合实际,所以,树立一个理性的择业观就显得尤为重要.还有就是经管类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局限本专业,不要认为一定要成为一名财管人员才是最有发展的,要避免出现“三高”的问题出现(三高指的就是报酬高、福利待遇高、社会地位要求高),避免以上问题就能有效的避免就业时都集中在少数经济部门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全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全程化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的就业指导具有全程化、系统化的特点,不仅仅是就业信息与政策的指导,要求在大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在这些指导工作中还包括针对经管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相关教育的问题.系统的向学生介绍经管专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以及成为一名优秀的经管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帮助学生规划好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要求即将毕业的经管类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应该经常调研,编制经管类毕业大学生能力评估表,定期对经管类大学生进行就业能力评估,找出他们其中的不足,让经管类大学生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不足,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3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学科的专业特色来制定办学方向,着重针对知识结构和管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进行合理化的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课程可以对基础知识尽量的设计宽泛,各个教学模块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一般设计宽泛的基础课程包括一些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对于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等内容.这里面有很多通用的知识和技能,在其他专业课程里面也有涉及,所以可以宽泛的来讲述.而一些适合于具体的经济管理岗位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讲述.这样,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无论怎样,课程应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体,根据社会市场对经管人才素质和技能进行相关的培训,重点培养经管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适应和变换能力.用人单位对经管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是高校关注的重点,深刻了解市场用人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相应的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实习实践是对课本知识的实际运用,高校要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为经管类学生提供更多与企业共同的机会,这样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用人单位对他们各项能力的需求,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有针对性的提高.另外,聘请有经验的企业负责人来校给学生做一些实用性的报告也是有必要的.很多企业在职员入职之前都会有专业的技能培训,这些培训课程很多与就业相关,如果企业能够到学校给学生讲解企业文化和培训技能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

4加强实践环节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有一个特点,就是需要大学生经过长期的工作以后,不断积累经验,所以实践能力是非常核心的一个能力要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经验后把经验运用于就业实践中.在学校里面,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一般是通过一些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项目设计课等,还有就是做一些社会调查方面的教学.经管类学生要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技能训练.高校要加强经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让学生在实验室体验企业运营过程和模拟实战,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整个运营过程的理解,也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首先要把基础打好,将理论知识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与实验室模拟、企业实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做一些社会调研和毕业设计都是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

总之,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普遍表现较弱,一方面这与目前高校培养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背景有关.事实上,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是一个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企业及上级部门共同规划和参与的系统工程,但是大学生本人对此应该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大学生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早些认知自我、认知社会,尽早谋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真正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在现今不断发展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由此也会对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早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