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89 浏览:12875

【关 键 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56-02

在基础教育界享有盛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无容置疑,作为对课堂教学、日常教育乃至大教育观进行回顾、思考和总结的一种方法,教学反思对教师个体成长(包括教学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作用不可小觑.《礼记学记》里阐述教学相长的理念时有这样一句话:“教然后知困等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等”这里所说的“知困”“自强”,实际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可见,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是实践教学相长的最好途径.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样进行才能达到反思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要使反思成为一种理性的检查活动,成为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教学要有创新,要有反思点

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要有反思点.因为创新本身就是教学反思所追求的境界.如果固守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没有闪光点,没有教学机智,没有得也没有失,过程平淡乏味,模式四平八稳,要写教学反思,就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就算是写了,也可能只是无病,没有实质性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所以,要想通过写三年教学反思成为名师,教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在新课标指导下,加强理论学习,把教学经验提升为教学智慧,不断探索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像明朝朱熹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课堂教学是灵动的、有生机有活力的、充满浓郁人文精神的,在进行反思的时候,才会有更独特的反思点、更透彻的剖析、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反思,也才更散发出理性的光辉.教师明确了教学反思的前提,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会在创新中发现更多的反思点,就会有更强烈的反思.

二、了解和认识理想课堂的特征

对于教师个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来说,最核心的反思点,应该是“我的这节课是否是一堂理想的课”,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从教学实践、教学理论以及教师群体的意识体系三方面,了解和认识理想课堂的特征.以语文教学为例,理想的课堂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自主性.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展现的课堂.既没有消极应对的现象,更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

2.互动性.语文教学是一门讲求个性的教学.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想情感交流至关重要.所以,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地进行综合流的课堂.

3.开放性.语文教学不同于自然学科教学的一点,就是很多时候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因此,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学生没有“被硬灌”的痛苦,没有思维被禁锢和限制的无奈,有的只是生机与活力、自信与希望.

4.创新性.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语文教学尤甚.要使语文教学不至于陷入“老、旧、死”的尴尬境地,创新是法宝.所以,理想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创新的课堂.创新可以从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着手,使语文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5.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浓厚人文味道的课堂.在理想的语文课堂上,有教师深切的人文关怀,有教材丰富文化意蕴的熏陶,更有教师深厚文化品位的影响.

总之,理想的语文课堂,既应该有知识的交流与传递,更应该有品德的成长、情感的涌动.在理想的课堂中,师生共同成长,共享快乐.教学相长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状态.了解和认识理想课堂的特征,教师围绕“我的课堂是否理想”的反思,就有了明确的着眼点.根据这些着眼点,教师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以教学反思日记的形式,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

三、将个人经验提升为个体意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等于职业发展.该公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捕捉问题、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学反思判断、反省与批判的权限,即使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有可能穷其半生,在三尺讲台上也只是一介教书匠,没有自己的独特经验,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更成不了名师.教师丰富的教学经历一直处于不断积累,又不断被忘却的状态,如果教师的经验体系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归属于个体所有的独特经验,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教学经历,就失去了它们应有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自我建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个人的经历升华为真正富于个人特色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在教学反思实践中,要完成升华和拓展的过程,将个人经验提升为个体意识,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深入的思考和及时的记录.教师在日常教学经历中,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和事件,为避免教学活动陷入“经历――忘却――再经历――再忘却”的怪圈,教师要养成深入思考和及时记录的习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时,教师要对自己的各种经历和体验进行盘点、梳理,这种思考应该是深入和持久的.除此以外,反思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思考的东西是稍纵即逝的,所以教师对教学经历和体验进行回忆检查后,可以建立自己的“反思档案”,以成长笔记、教学反思日记等不同形式对反思做好及时的描述性记录,把抽象的思考、分析的过程变成具体的文本经验,这种具体的积累也为以后的深层拓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是经验的升华和理论的拓展.教学反思不应该只局限于短暂的实时思考和简单的书面记录.在实践中,教学反思应该是一项深入和持久的理性思考活动,因此,教师个体的“反思档案”也应该是由浅入深的、由个人经验到理论体系的“完本”.要将个人经验提升为个体意识,其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用哲学的思维,以理智和观念对教学活动进行反省说明,并对文本经验进行条分缕析的整理、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理论得到拓展,形成综合性和建设性的系统认识,从而改善教学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的教学理论.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十分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想通过反思,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教学反思就不能随心所欲.教学反思应常态化,教师要经常、反复地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感悟;要及时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通过对各种教育理论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创新来完善自己,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教学反思才能获得长久的效果.

(责编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