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院校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轨模式的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32 浏览:25251

[摘 要]农业院校不仅着力培养高素质农林业专业特色大学生,而且日益由“教学型”院校转变为“科研型”院校,积极开展研究创新型和农业专业型的农林业精英人才的研究生培养.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研究生的数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农业院校也身处其中,农业院校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对农业院校研究生采取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轨模式,以提高农业院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效果,拓展其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而提升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 键 词]农业院校研究生全程化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1-0072-02

农业院校不仅着力培养高素质农林业专业特色大学生,而且日益由“教学型”院校转变为“科研型”院校,积极开展研究创新型和农业专业型的农林业精英人才的研究生培养.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研究生的数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农业院校也身处其中,农业院校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

本文在对相关农业院校研究生的就业现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起农业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并轨模式,以拓展农业院校就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一步提升农业院校研究生的工作技能、从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一、农业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的主要特征

1.从农业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规模来看,毕业人数不足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6%.在全国的就业市场上,硕士研究生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更是广大农业地区、农业科研站的“宠儿”,

2.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全国农业教育中仍然属于精英教育.各个农业高校从师资力量、科研实验设备等方面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等对研究生寄予厚望,无形中给农业研究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知识、能力的舞台.

3.农业高校在本科生就业方面都积累了扎实的经验,为研究生就业奠定基础.笔者调查发现,农业院校对本科生就业方面开设了较为完备的就业规划课程和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建立了省内外较为广泛的就业网络,为研究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4.农业类作为艰苦专业,在研究生招生上,存在一定的劣势,许多农业类研究生表现为英语能力水平、科研水平不足.随着研究生就业方向的拓宽,除了自身应用水平能力要求外,对研究生的“情商”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从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着手进行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5.就研究生个体而言,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就业观念滞后,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择业功利化;不重视广大农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不能准确把握未来职业发展趋势,不善于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分析

从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和途径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较多共通之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思维意识、兴趣取向等方面发挥着不同层次的作用和效果.

1.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分析

(1)教育目标方面的一致性.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整理发布、就业和择业观念规范、就业压力疏导干预等怎么写作,帮助研究生根据自身职业优势和社会发展内在需要,选择合理适宜的职业岗位,以促进个体价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研究生形成高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

(2)目标设置上的一致性.

在教育对象方面,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以高校大学生或研究生为主要对象.在内容方面,高校就业指导着重规范研究生的职业道德、从业理想和目标、就业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政策解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培养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业观和道德观等.

(3)内容上的相互关联性.

就业观和择业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外化实践表现,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在教育方法方面,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常用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标杆教育方法、个案咨询与普及教育的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相互正向影响

(1)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使研究生接受、内化和外化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新信息、新思想和新观念,促使大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思维意识,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及各相关方面的积极因素,营造了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积极支持和基础保障.

(2)就业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弥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的重要途径.

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是提升研究生的职业技能和从业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缓解、疏导就业压力,促使研究生找到一个适宜的职业岗位;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的时代特点、社会需要,促进其积极开展自我认知、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等.

三、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轨模式的构建

1.职业定位期

作为政治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建立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其职业定位观念,帮助其树立理想信念;以及自我定位的确立.

2.就业指导评估期

此阶段主要的责任是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在侧重使研究生在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研究方向基础上,根据职业匹配原则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

(1)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导师要通过平时教学科研中逐渐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就业指导,教育研究生要体现个人与职业合理的匹配.这个过程是导师引导下的自我评定、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发展的过程.

(2)就业信息指导.

导师要鼓励研究生选择有意向的单位,以实习实训、科研的机会进入单位,为毕业、就业做好铺垫.

(3)职业实践期.

教育指导研究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要及时指导研究生,如研究生择业前必备的自荐书的写作技巧辅导、需求信息的搜集、应聘技巧辅导、鉴别与选择辅导、签就业协议书技巧辅导等.

四、全程教育模式的实践途径

1.研究生就业职能部门要起到“驱动”作用.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不仅仅是怎么写作咨询机构,更多地要承担起市场的信息的收集、评估、反馈作用,能及时分析就业市场的变化,为研究生招生人数、专业方向以及课程设置等提供有益参考.

2.校友联谊会要参与到为母校怎么写作中来.学校可通过校友联谊会,加强沟通,构筑多平面、全辐射、点面结合的就业网络.

3.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要充分发挥责任主体的责任感.学院是研究生就业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要落实“一把手问责”责任,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种资源,为研究生就业打造良好的环境.研究生导师大多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且本身对自己所教授的研究生比较了解,因此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就业中的直接参与性,增强导师对学生就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生就业最终的主体是研究生自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评价自己,主动调整就业期望,将自己的所学贡献社会,在社会建设中贡献应有的力量.

4.研究生就业信息网必须注重实效性建设.就业信息网要摆托只“设”不“新”的误区,要针对研究生单独建立就业政策通告、就业技巧分析(单独针对研究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学生科研成果展示.与此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用人单位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就业信息网认识、了解研究生.

要重视发挥校内全员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校内各有关部门在研究生就业方面的机制建设,使职能部门、教学部门主动参与到研究生就业工作过程中来,可以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平台等整合校内各种资源、信息,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全面的怎么写作,使研究生切身感受到学校的关心.

[参考文献]

[1]樊铮钰.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阶段划分与教育内容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8).

[2]王淑华,李沐曦.对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6).

[3]李岳云.农业院校农学类研究生辅导员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4).

[4]刘磊,李巧芬.新时期研究生就业焦虑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

[5]张雷.对广西高校研究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

[责任编辑:钟岚]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