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在经济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210 浏览:122054

[摘 要]在经济学本科教学工作中,要重视理论的逻辑分析与推导,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教学中要注重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数学语言和数学工具、实证分析方法的应用,并要在经济人检测定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


[关 键 词]方法论经济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0-0027-02

在日常的本科经济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学了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后常常感到困惑和不解,或是因为将检测定条件下的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一一对应,或是因为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经济理论解释及政策建议,或是因为现有理论很难完全解释中国由计划向市场大规模转型过程中的现象.当前的经济学教学中常常更注重理论观点的归纳、知识的讲解,而忽视逻辑的演绎推导,分析方法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实际分析应用及创新能力.经济学教学中注重方法论,注重逻辑的演绎推理,更能够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及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在分析框架、数学工具、实证分析、价值引导等方面加强经济学方法论的应用.

一、理解并在教学中应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

田国强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中提出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由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检测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进行评估比较等五个部分构成.钱颖一在《理解现代经济学》一文指出,现代主流经济学一般从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和图表、数学模型等分析工具三方面构成.经济学分析框架通常基于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的基本检测设,主要探讨经济微观主体(个人或厂商)在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下如何在外部激励作用下形成均衡状态(equilibrium),并探讨所形成的均衡是否有效率,即是否存在帕累托改进.

经济学研究的一般途径也是经济学教学的分析框架.教师可以按检测定经济主体的行为,解析激励机制,均衡结果的形成及均衡结果的评价等几个步骤对理论进行分析.教学中要利用简明图像和数学模型等工具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让学生理解,不论是个人还是厂商,不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在做经济决策时,他的决策原则是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教学中,还要利用阿罗―德布罗定理(Arrow-DebreuTheorem)等参照系,并向学生解释澄清:一是这些定理描述的并非是现实世界,通常情况下是用来作进一步分析的参照系,不可到处套用;二是不能因为定理与现实的差距而认为毫无所用,定理是为解释现实提供参照系.

二、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工具的应用

经济研究是解释经济现象,提示因果关系的研究,应当说用文字也能较明晰地阐述和论证经济观点,但用数学语言和数学工具来论述和推导有其方便和严谨之处.数学化的优势表现在:第一,数学工具和数学语言使经济关系的表达变得简洁严谨、清晰;第二,数学方法的使用促进了经验分析,并保证理论检验的可靠性;第三,数学化令逻辑推理严密精确,可以防止漏洞和谬误,通过数学推导,可不断促使新的经济理论产生;同时经济学与数学之间存在的某种天然联系,如供求、失业、通胀、利率、汇率产出等经济研究范畴都是可数量化的研究对象.从一种经济思想的提出到严谨地得到论证并能推广应用,一般都需要数学证明.以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为例,其基本经济思想是在充分竞争和完全信息下,的信号作用会自发地调配资源,并实现效用的最大化.这一思想的证明是由德布鲁运用拓扑论、集合论等现代数学工具完成的.再以经济学的“边际革命”为例,所谓“边际革命”指的是研究方法的改变,是微积分等变量数学方法的引入带来经济学理论和研究的进步,并一举奠定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大量应用,要求我们在经济学教学中,从使用文字语言转变为使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并和学生说明数学工具的重要性.教师在利用数学或计量图表模型等研究分析经济问题时,应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计量模型、图表曲线等所表达和对应的经济含义.用图表等的好处就是表达直观易懂,但在教学中应当超越,要提升到经济学语言的阶段.要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学教学研究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数学滥用”.比如在经济学教学研究中,为了表达方便或推导容易,作出不符合实际的前提检测设,或预先得出结论,再按倾向性结论来采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为追求数学技巧而不管客观经济实际.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证分析

在《人性论》中,休谟提出了著名的命题:人们不能从“是”中推论出“应该是”,被称为“休谟的铡刀”.意在表明事实领域和评价领域之间存在着一种合乎逻辑的严格区分.

相对通过严谨的、可重复的、可控制的实验而获得数据和结果的自然科学,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无法通过可重复的实验(或实验成本太大)来验证,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出、、供求等现实中可观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经济学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理论体系,用以解释现实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并通过理论的预测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相对照,来考察理论的可信性及解释力.因此,根据现已观察的经济现象及能采集的经济数据检验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部分;同时在检验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修正旧的理论并创立新的理论.因此,当前主流经济学都非常重视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在国际及国内主流经济学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也大多数使用经验实证方法和计量研究模型.

在经济学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事实判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认知世界时,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分析.在教学中,还要向学生讲清楚证伪与证实的关系及区别.理论是不可以被证实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并永远都对的,理论只可以不被证伪,即某现象暂时可以用某种理论来解释,当该理论无法继续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时就要寻求新的理论.举个例子,人们通常认为天鹅都是白的,如果某天有人看到了黑色的天鹅,那天鹅是白的结论就不成立了,这就叫被证伪.经济学研究中,通过使用某种方法和某些数据论证了某命题,得出了某结论,也只能说该结论暂时可以被所收集的数据和研究中所应用的方法支持,还没有被证伪,如果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四、加强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观引导

教学工作还涉及价值导向的问题,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思想变化之间存在关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闻媒体对经济问题的报道也日益增加,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经济学理论教育和基本的经济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毕业后更多的经济学知识的应用者和经济生产生活的实践者,在大学接受经济学教育期间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观引导是不可少的.

尽管当前主流西方经济学更多地使用经验分析和实证计量研究,但经济学者对社会、道德情操等问题的探究却是经济研究的传统,至今也有经济学的研究分支.以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为例,他开始是研究道德哲学的教授,在出版《国富论》前,着重考察了人的行为、人际关系和行为道德规范的《道德情操论》就已使其成名.

就教学而言,本科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初学经济学,他们经济学理论素养较薄,对经济学的学术范式、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及理论发展了解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知识和价值观念的混淆.比如,经济学中“经济人或自利性”检测定,在经济学教材及教学过程中,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一般都检测定其追求经济利润或财富最大化,如不加引导,学生往往把这种检测设直接当作“人都为已”或“人性本恶”的价值判断,这容易使学生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活动产生认知上的利益化、交易化倾向,如接受这种观点对学生成长不利.同时,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有时为了数据的易采集、或变量的可观察获取、或易衡量操作,通常把中间的变量作为最大化的目标,比如说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幸福舒适的生活,但舒适幸福是不容易观察和量化的,所以就用一个中间具体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比如财富.而且当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已向社会学等其他学科领域扩展,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把犯罪、贿赂、寻租、交友、爱情、婚姻等都纳入经济分析的范围.根据部分经济学家的方法和分析,我们甚至可以将犯罪看作最大化的结果.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要从经济学方法论上给学生解释清晰,引导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体系.

[参考文献]

[1]邓兰兰.经济学教学中应用方法论的意义与方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5):91-93.

[2]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2):113-125.

[3]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1-12.

[4]张真.关于经济学应用数学问题的讨论[J].东岳论丛,2005,(1):187-189.

[5]杜金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科学标准的辨析[J].财经研究,2005,(12):41-53.

[6]孙辛勤.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2-86.

[责任编辑:碧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