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下歇后语的日语翻译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031 浏览:130453

摘 要:由于歇后语负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色彩,包含着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很难被外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在涉及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中,有些文化需要译出,否则会导致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障碍,而另外一些文化则无需翻译,目标语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充分理解译文所要传达的源语意图.如何有效地处理含有文化因子的翻译,就要求译者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寻求最佳关联并恰当表现,以较好地达到翻译目的.故歇后语的日译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它本身的特点以及译者对目的语读者文化视域的把握,对那些比喻生动形象而又浅显易懂的,应尽量保留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可采取直译,让目的语读者接受一定异域文化以利于文化传输;对于目的语读者较难理解的歇后语,又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套译,方便读者理解,但须注意文化缺失的恰当弥补.

关 键 词:关联理论;歇后语;日译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177-02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是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Grice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强调交际过程是说话方提供关于其意图的明示刺激,听话方通过推理来寻求最佳关联理解的过程.最佳目标是保留传达交际线索的风格特征,反映话语的信息内容及表达此信息内容的方式,以及这样的风格特征要达到的特殊效果.

作为交际的翻译活动,译者对源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对语码的选择所依据的自然也是关联性.翻译过程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哥特的“三元论”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和反应,该论认为翻译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原文作者向目的语读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则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以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译者根据自己对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和接受状况估计,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和信息加以示意并传达给译文读者.

然而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和文化背景不同,同样的话语,不同读者可能读出不同程度的关联性,达到不同语境效果.因此,关联理论视角下译者须再现在其与目的语读者共享的认知环境中可能产生最大语境效果,从而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即译者必须考察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及阐释的任何方面在此认知环境中的关联性,根据最佳关联性目的做出翻译决定.

二、歇后语与翻译

歇后语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以短小且风趣形象著称.作为“引子”的前半部分就像谜语,而作为“后衬”的后半部则如谜底.通常人们只说前半部分,让听者自己去领会和猜测其本意,如:瞎子点灯――白费蜡、大姑娘上轿――明里哭暗里笑等等.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富含韵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骆驼祥子》中的很多歇后语都起到了这种作用,在写虎妞到曹先生家去找祥子,见面第一句话就说:“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这句歇后语恰当地表达了虎妞对祥子不露脸的不满和怨恨,调侃的口吻使得语言幽默风趣,同时有助读者更为清晰地理解老舍笔下的那个社会,更为深刻地理解祥子的悲剧命运.

正是由于歇后语负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色彩,包含着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很难被外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在涉及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中,有些文化需要译出,否则会导致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障碍,而另外一些文化则无需翻译,目标语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充分理解译文所要传达的源语意图.如何有效地处理含有文化因子的翻译,就要求译者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寻求最佳关联并恰当表现,以较好地达到翻译目的.汉日两门语言虽其相似性较多,但词汇、语音和句法等语言特征的差异性也给歇后语的日语翻译带来不小影响.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翻译就是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推理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需要以最佳关联为指导,对语境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找到最佳关联,创造出合适的语境效果,从而使目标语读者达到最大关联和最好的阅读效果.

三、实例分析

歇后语翻译重在准确传达其作者的意图以实现其交际功能并恰当译出其风格,运用关联理论指导歇后语翻译能从根本上抓住其翻译的本质,本文拟运用关联理论,通过对立间祥介和中山高志的译著《骆驼祥子》中先后出现的几句歇后语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歇后语日译策略及其语用效果.

1.“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她的嗓门很高,和平日在车厂与车夫们吵嘴时一样.

A:「おまえもいいなもんだよ.でてったきり、知らんぷりとはねえ.」车夫たちとやりあうときと同の甲高い声でそれだけ言うと同时に等(立间祥介,P132)

B:「いいなもんだね.’肉包子’(肉まん)を犬にぶっつけたように、まるでってこないじゃないかね」声の调子は非常に高く、日顷车场で车夫らとわめき合うときとわりなかったが等(中山高志,P129)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意为得到好处后有去无回,此处为虎妞责备祥子尝到甜头后就消失之意.立间详介只翻译了后半部分的有去无回,目的语读者难以体会尝到甜头这层含义,而中山高志则采用了直译,将原文意思准确翻译出来,让目的语读者直接感知源语语言特色并完成从源语作者到目的语读者的跨文化交际目的,实现源语和目的语间的最佳关联.

2.有急等用钱的,有愿意借出去的,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A:急场の金に困っている人があればこそ、こちらも贷してやるのであって、周瑜が黄盖を打掷したようなもの(苦肉の策.『三国志』の故事)、武士は相身互いじゃないか、と.(立间祥介,P119)

B:大急ぎに金がいる人があり、また贷してやろうという人があれば、周瑜が黄盖を打って大芝居をやったのと同じことで、渡りに船じゃないか.(中山高志,P116)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出自《三国演义》,没有阅读过《三国演义》的日本读者很难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此歇后语的真正含义.立间详介和中山高志都将歇后语的前半部分直译了出来,而对歇后语的后半部分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式,立间详介意译为「武士は相身互い」,同时为了不造成文化丧失,又采用文内加注的方式进行了信息弥补,如此一来目的语读者通过阅读译文便可了解周瑜打黄盖这一典故的文化内涵;而中山高志则套用了日语固有惯用语「渡りに船」,用日本原有文化形象直接替代源语中难以理解的特有文化,目的语读者的潜在语境得到激发,把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也能得到与源语作者意图相等同的语境效果,但却容易造成信息缺失,如该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等等.3.看祥子没动静,高妈真想俏皮他一顿,可是一想他的正直劲儿,又不大好意思了:“你真行.‘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也好.”

A:祥子がなにも言わないので、高马は皮肉のひとつも言ってやろうかと思ったが、一途な彼の性格を思うと、それもかわいそうに思った.「伟いよ、あんたは.ばか正直にやるだけのことをやってみるのも、またいいだろうさ.」(立间祥介,P124)

B:祥子がてこでこも动かないのを见て、高马は本でちょっとからかってみってやろうと思ったが、彼の真正直さを考えてこれもすまぬことだと思い直した.「お前は本当にえらいよ.石部金吉式も结构だ.」(中山高志,P121)

“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意指人的性格直率、没有城府.立间祥介将“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翻译为「ばか正直にやるだけのことをやってみる」,采用意译方式,虽然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却也丧失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语言风格.中山高志将原文译为「石部金吉式」,石部金吉式是日本人所熟知的人物,性格直来直去、不会灵活变通.这无论从涵义还是语言形式都与原文较为贴切,可视为实现了最佳关联.

4.“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

A:そうすりゃ、相手はだれだってことになるけどあたしは知らぬ存ぜぬでおしとおす.(立间祥介,P139)


B:爷さんきっと根掘り叶掘り闻き出そうとするに决まっている.あたしは徐庶が曹操の所に连れてこられたときのように一言も言わない.(中山高志,P135)

《三国演义》三十六回中出场的徐庶是蜀国刘备的参谋.因其母亲被魏国曹操所挟持做了人质,他入了曹营,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从没为曹操献过计策.立间祥介使用意译法,略过谜面,只翻译了歇后语后面的谜底部分.中山高志则采用了直译法,按原样翻译并在译文后面对该历史故事做了加注说明,这样不仅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同时还保存了原文特有的文化及语言风格特征.

综上不难发现,在将汉语歇后语翻译成日语时运用关联理论可以很好地突出其语用效果.但由于不同语言本身风格不同,即便是中日两国语言及文化存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影响渗透关系,在翻译中“得其意忘其形”也在所难免.歇后语本身的独特形式很难得以保留,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像在汉语中那样只讲上半句,下半句无需说明.故歇后语的日译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它本身的特点以及译者对目的语读者文化视域的把握,对那些比喻生动形象而又浅显易懂的,应尽量保留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可采取直译,让目的语读者接受一定异域文化以利于文化传输;对于目的语读者较难理解的歇后语,又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套译,方便读者理解,但须注意文化缺失的恰当弥补.总之翻译时虽无固定标准或模式可套,但尽量做到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也适当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必要时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文化缺损弥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