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文献的注释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59 浏览:17418

摘 要:注释是阐释文献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整理研究文献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文献阅读、文献整理和文献研究的基础工作.回鹘文献的注释是突厥语族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鹘文献研究刊布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回鹘文献的一些特点,主要从注释的定义、注释与解释、注释的内容、注释的程序以及注释的原则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回鹘文献的注释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注释在回鹘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关 键 词:回鹘文;文献;注释

中图分类号:H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174-03

回鹘文作为古代新疆和中亚地区广泛通行的文字之一,在其主要流行的9~15世纪之间不仅对回鹘人而且也对其周边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目前存留的用回鹘文书写的回鹘文献的数量可观,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了对政治历史、宗教经典、文学、社会文书、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的记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批回鹘文献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先后已有包括我国学者在内的世界多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这些珍贵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随着研究和考古发掘工作的继续进行,有更多的学者不断地加入到整理研究回鹘文献的队伍中来.

随着多年整理研究工作的进行,国内和国外学者对回鹘文献的整理研究都已形成了各自比较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拟以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回鹘文献的一些特点,讨论一下回鹘文献的注释.

一、注释的定义

注释是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环节.“注”字本义为灌注,后引申为疏通;“释”字本义为解,后引申为解释分析.“注释”二字合在一起,既指疏通、解释古籍文献的活动,也指疏通、解释古籍文献的文字.一般来讲,注释就是用文字对字句进行解释.注释在我国文献整理研究中有悠久的历史,因为自从文字创制以来,语言中就存在着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此外,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由古代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今天与之迥然不同的状态.这样,人们在阅读古籍文献时,就需要通过注释来加以沟通.而注释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沟通古今.在古籍文献整理研究过程中,不论是汉文文献,还是民族文字文献,都离不开注释这项基础工作.

二、注释与解释

在讨论注释时,要注意“注释”与“解释”的区别.首先,从名称上来看,国外学者将“注释”称为ExplanationCommentary(解释性的评注),“解释”则称为IntroductoryExplanation(介绍性的说明),可见其对二者的理解和定义有所不同.其次,从特点上来看,“注释”具有局部性、选择性、简洁性的特点,而“解释”则具有全面性、随意性、系统性的特点.“注释”通常是极为严谨的,不能跳过某些方面来注释,也不可随意注释;“解释”则可以避开一些问题不谈,而且可以有侧重点,能就语言学、历史学、宗教学等某一方面来谈.

三、注释的内容

(一)文字和书写特点的注释

回鹘文献的文字和书写上的一些特点是需要注释的,比如某一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digü

(2)s?mrip

(3)z?l

(词前数字表示原文行数)

第(1)行中的?digü就需加注说明:一般情况下该词都写为?dgü,此处在d后增写了元音i.

注释文字和书写特点时,注释者要对整个一类文献的文字特点和文字情况十分了解,明白什么该注,什么不该注.又如上例中的z?l一词,在原文中可能写为,因q字母前(即左边)只有一点的写法很少见,因此有必要注释出来,但如果是q前(即左边)写有两点或没有点,就没有必要注释出来,因为这是常见的写法.

(二)不明词语的注释

文献中有些出处不明、意义不明的词语需要注释出来.内容包括前人对该词的考证(如之前作过考证),存疑,也可补充注者自己对该词的考证.关于不明词语的注释,可通过以下一些例子来说明:

如著名突厥学家TalatTekin在对某一古代突厥文献中出现的词“y(a)l(?)g”进行了这样的注释:“y(a)l(?)g‘cheerful,jolly’.此词Thomsen解读为(a)yl(?)g,短语(e)ki(a)yl(?)gki?iogl?n则译为‘atwomontholdchildofman’(1912:196).Orkun(ETYII:73)和Clauson(ED:272)接受了这一读法和译法.Erdal(1977:89)则很肯定地反对这种读法并建议读为y(?)l(?)g,该词引自TTI:14中的如下一段话:tütü?k?ri?kodg?l,y?l?gyum?akbolg?l‘Kla?atmay?b?rak,?l?kveyumu?akol’.但是(这一文献中该词)第一音节中的元音?并未写出.因此我认为该词应读为y(a)l(?)g‘cheerful,jolly’.此词虽然未见于书面记载且未加证实,但是却以sal?:‘cheerful,jolly’的形式保留在雅库特语中,如külü:sal?:‘laughterandjoke’,külü:sal?:kisi‘acheerfulandwittyperson’(Pek.1288).”

以上这个注释的例子显示出注释者是通过现代语言去解释古代语言的词的.注释者根据突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相关知识认为,其他突厥语中词首的y-,在雅库特语中一般变为s-或脱落,如维吾尔语词süt“奶”,在雅库特语中则为üt;而其他突厥语中词尾的-G(含变体形式),在雅库特语中会脱落.所以古代突厥语的yal奕/yal?g一词保留在雅库特语中就变成了sal?:.注释者以此为依据对该文献中出现的y(a)l(?)g这一不明词语做出了注释.又如,耿世民先生在《回鹘文哈密本<弥勒会见记>第十一品“菩萨降生”研究》一文中对该文献第十一品四叶4a面第19行amali一词的注释为:“词义不明.Zieme教授认为来自梵文amala‘水晶’.”

(三)借词的注释

对借词的注释是回鹘文献中最常见的注释内容之一.回鹘文当时通行地域的广阔、使用人群族属的复杂以及宗教传播的影响等各种因素决定了回鹘文献(尤其是回鹘宗教类文献)中借词频出的现象.对于借词的注释,要求注释者应该具备识别某一借词借自何种语言的能力,这也就要求注释者对与回鹘语相关的一些古代西域语言、梵语以及古代汉语等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要确定某一词语是来自某种语言的借词就需要一一排除它是借自其他语言的可能性.如果清楚知道该借词与借出语词之间的相似度检测语词,也要将其注释出来,从而使读者可以对该借词的来源有更明确的认识.如果是首次出现而一般文献学家又不能弄清其来源的借词,该词如有相似度检测语词形式,注释时可只把该借词的相似度检测语词形式写出来.借词的注释如:pusar<汉文“菩萨”<梵文bodhisattva,菩萨.


此外,在注释借词时一般除注明词的来源、词义的解释以外,也可注明引用文献的情况等内容,可注如:“Kuberet(?)ngri:Kubere

(四)语法成分的注释

对语法成分的注释也是回鹘文献中最常见的、基本的注释内容之一.具有比较特殊的语法意义的重要语法成分需要注释,如:nizvani-l奕?güz“烦恼的河”,在这个词组中构词附加成分-l奕在此处相当于领属附加成分-n?ng,其语法意义不是常见的由名词构成形容词或由形容词构成名词的构词附加成分,而是具有类似于领属附加成分-n?ng的新的、特殊的语法意义,因此需要注释出来.某些比较容易产生歧义,不易理解的语法成分也需要注释,如张铁山教授在《莫高窟北区B125窟出土回鹘文<增壹阿含经>残卷研究》一文中对回鹘文原文第36行中出现的y?tiqangl奕qangl奕的注释是:“为汉文‘七乘车’的回鹘文译文,其中前一个qangl奕为形容词,后一个qangl奕是名词qangl?‘车’+奕(宾格附加成分).”

总之,注释语法成分要求注者对文献语言的语法系统十分熟悉,这样才能从常见的语法现象中判断出什么是新的语法现象,也才能对较为复杂的语法成分作出准确合理的解释.

(五)地名、人名背后的历史的注释

文献中出现的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地理人文情况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这些专有名词背后的历史进行注释也能更好地助益于读者对文献的理解.因此,地名、人名及其背后的历史也是重要的文献注释内容之一.注释此项内容要求注者对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十分敏感,这样才能准确地选定注释对象.此类注释内容如张铁山教授在《莫高窟北区出土三件珍贵的回鹘文佛经残片研究》一文中,对出土于莫高窟北区的第140窟、编号为B140:5的《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残片中回鹘文原文第三行中的ülüküngbal奕l奕的注释:“意为‘三柳城人’.lüküng借自汉语‘柳城’,该地位于吐鲁番地区,明朝时称‘鲁陈’.1907年斯坦因发现于敦煌现藏伦敦大英图书馆编号为Or.8212(109)的册子本回鹘文密宗文献《吉祥轮律仪》(63叶126面)的46b中亦出现有该地名:‘iingonuni-barsy?lalt?nayt?rtyang?-qaülüküngbaliql奕qulutmnyang?bo奕ut?sar奕tutungasudayo?奕ul-n?nglingi-siüz?bitidimsadu?dgü::’(至正十年虎年六月初四我三柳城人后学的萨里都统奉阿速歹王子之令写了.善哉!善哉!)”

四、注释的程序

(一)断句

在选定文献之后,首先要通读全文,对原文进行断句和标点.断句和标点的过程就是深入理解文献原文的过程.只有对原文理解得足够准确,才能正确断句和标点;而能否正确断句和标点,则是检验对原文理解得准确与否的标志.也只有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对文献进行注释和翻译.

回鹘文献中有一些符号是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的,如常用一点或两点作为标点符号,用四点表示段落.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怎么使用标点符号的,这就需要注释者首先正确理解原文,再对原文进行断句和标点,并将断句和标点符号放入括号以示区别.

(二)注释

注释文献是整理研究文献的中心环节.在理解原文,对原文进行断句和标点的时候,要注意选定注释的对象,用符号标出需要设条目作注的内容.

(三)今译

古籍文献今译的目的是为不能阅读原文的读者提供一个阅读译本,可以起到向大众普及古籍文献的作用.古籍文献今译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力求做到“信、达、雅”.

五、注释的原则

(一)常识性词语的注释问题

在注释过程中,学术界普遍了解的常识除有特殊需要外一般不作注,只需注释应该注释的内容.

(二)前人成果的评价原则

在注释文献时,如果需要作注的对象已有前人作过注,则后注者再作注时需要提到前人的成果,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平行文献在注释当中的利用

平行文献指除了研究对象以外的内容同类的各个版本的文献.在注释回鹘文献时,如果该文献还有与其内容相同的汉文本、梵文本、藏文本等平行文献,一定要认真比对,总结异同,充分利用.平行文与原文之间的异同也需要注释.作注时注重平行文献的利用,才能避免出现片面的错误,更全面、系统、准确地注释文献.(四)现代语言材料的使用

现代语言是古代语言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二者的渊源关系是有据可循的,文献中一些无法准确解释的内容,可以从现代语言材料中寻找思路,再依据古今语言的演变规律来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绝对不能只局限在古语知识的范围内,从而忽略了有用的现代语言的知识,割断二者的联系.

(五)注释所用参考文献的选择

注释文献时所用的参考文献一定要选用经典而又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切不可“闭门造车”或随意选择,否则注释的内容只会是片面的、经不起推敲的且不具有学术价值的空谈.

(六)与文学体裁有关的注释

文献体裁多种多样,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文体、文学特点等都需要作注.

(七)注释的长度问题

注释古籍文献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做到“要约明畅”,这就要求文献作注不宜过长,内容长且重要的注释可以汇总成集或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出来.

综上所述,注释是阐释文献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整理研究文献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文献阅读、文献整理和文献研究的基础工作.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充实专业素养,重视并切实地做好回鹘文献的注释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