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研工作的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00 浏览:12438

一、打造三支队伍,提升引领水平

教研室的职能单靠自身的日常调研和组织教研活动来实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基层管理者和骨干教师.提升基层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话语权,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同时,打造一支具备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能力的骨干力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深度和效度的保障.为此,我们从区域(全县)、学校和学科(教师)三个层面培养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努力为县、镇教研员和学校管理者、骨干教师搭建教学研究和成果展示平台,让他们通过行政赛课、教研员沙龙活动和学科中心组建设,自觉提升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从而达到整体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积极组织“教研员沙龙活动”,不断提升教研员的业务素质

教研员是教师的教师,教研员学科素养、研究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我们从2006年开始举办“教研员沙龙活动”,要求县、镇教研员和县直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积极参与活动,并做到“四个一”: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做一次专题讲座,发表一篇研究文章,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在“沙龙活动”中,教研员轮流上研究课,积极为教师做讲座,正常进行研究成果展示和思想交流碰撞,“沙龙活动”成了他们展示“四个一”成果的平台.迄今为止,我们已经举办了十三届沙龙研讨活动,惠及所有教研员,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教学引领、指导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将“教研员沙龙活动”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如,我们定期举办专题论坛,要求教研员围绕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研讨,让他们通过论坛进行智慧碰撞和思想交锋,让教育思想在不断碰撞、不断捶打中与时俱进,处于领先地位.今年3月,我们举办了首届“教研员送教到镇(校)”活动,将县、镇教研员推到课堂教学改革第一线,让他们亲自上示范课、研究课,用具体的教学行为诠释自己的理想追求,在研讨互动与自主反思中与教师共同成长.

2.定期举办行政赛课活动,努力增强管理者的课改话语权和领导水平

我县每年举办一届“黄海潮”大型教研活动,活动一般分为“专题研究、教学展示、行政课堂、成果展评”等四个板块,惠及全县所有学科教师.“黄海潮行政课堂”就是组织镇教办主任、教研员、学校行政人员进行课堂教学竞赛,并从中选出部分代表在“黄海潮”教研活动中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化理念为行动,让行动说话,引来了大批有志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头人.他们深入教学第一线,身先士卒,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四年来,全县有45位校长、教办主任、教研员和74名学校中层领导参加了行政赛课,9名一把手校长在“黄海潮”教研活动中展示了教学风采.校长不再是坐办公室的“指挥官”,而是一名实实在在的行动者、研究者和引领者,他们由教学管理逐步走向领导教学.行政人员走进课堂参加比赛、进行教学展示,充分体现了他们率先垂范的决心和勇于改革的信念,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的话语权得以进一步彰显.

3.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积极培养和打造骨干教师队伍

以上举措,意在发挥行政人员的行为示范和思想引领作用,而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有效教学,必须重视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为此,2007年,我们建立学科中心组,将各镇(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正常开展学科研究活动,让他们在丰富的教研活动中实现专业发展,成为广大教师公认的教学骨干.学科中心组是我县最为活跃的课堂教学改革力量,中心组成员注重发挥龙头示范、桥梁纽带作用,从理念到行动,从实践到反思,他们总是走在最前列.每当课堂教学遇到瓶颈、改革遭遇阻力,中心组成员总是献计献策、群策群力,积极寻找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良药秘方.在学科中心组建设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专题研究,做到每次活动围绕一个专题展开研究活动,努力使研究专题系列化,研究过程有序化,活动追求实效性.我们努力使中心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加油站,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基本功或课堂教学展评,让中心组成员在培训和展评中得到锻炼,获得专业支持,汲取发展的动力.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科中心组的又一追求.近6年来,在中心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县120多节课例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其中19节课获得省级以上等级奖,学科竞争力不断增强.学科中心组成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平台,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激发中心组成员投身课改的热情,我们借助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为中心组组长颁发聘书,明确他们的职责和待遇,并利用每年一届的“黄海潮”教研活动,对优秀学科中心组长和成员进行表彰奖励.

二、落实三项措施,提升教研效应

拓展教学研究的新思路,探索教学研究活动有效途径,是课程改革对教研室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日常调研促进全校,专项活动辐射全镇,课题研究引领全县”的教研工作推进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日常调研促进全校.调研工作是教研室经常性的工作,是怎么写作基层、指导基层、影响基层的重要途径,不断提高调研实效是我们一贯的追求.调研坚持“一听、二查、三评”:“听随堂课,查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对教学常规、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等三项内容进行视导评议”.同时,努力做到“三、二、一”:每人每次至少听三节随堂课.召开两个会议,一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分学科召开课堂教学评议会,对所听课进行评议,同时由县学科教研员对该学科进行现场指导,及时传递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二是召开总结交流会.调研结束前,我们召集学校行政人员召开总结交流会,对调研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提升,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共同探讨改进策略.另外,我们还将县教研室目前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意见直接传达到基层,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保证了上级要求能及时、高质量地贯彻落实,极大地提升了教研工作的效率.二是专项活动辐射全镇.中心组研究活动、教研员沙龙活动、课改推进活动、学科基地成果展评等专项活动要求辐射全镇,影响全县.如,中心组研究活动,我们要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其他学科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活动.活动由学校申办、县学科教研员全程指导,要求全县相应学科中心组成员和承办活动学校及所在镇的该学科全体教师全程参加活动.活动有课堂展示、评课沙龙、经验介绍、专题研讨、教研指南等内容.通过现场展示、典型经验介绍以及研讨交流,不仅促进了基层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而且让该校所在镇的全体相应学科的教师都得到了一次有效的培训,同时使全县学科教学改革的思想更加统一,思路更加开阔,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著.


三是课题研究引领全县.“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实验与研究”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我县被确定为该课题研究的实验区,由县教研室具体负责课题研究规划与过程管理.全县共有26个子课题单位,吸收了近600名有思想、善思考、肯钻研的教师正常参与研究活动.实验区领导组依据研究规划,积极组织研究活动,努力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研究活动坚持多学科综合研讨与分学科专题研究相结合、课例展示评析与优课竞赛相结合、专题论坛与论文评审相结合,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活动,并及时印发活动简报,表彰活动积极分子.目前,有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在各级报刊发表或在论文评审中获奖,一大批教师在研究活动中得到锤炼,不断成熟起来,逐步成为全县各学科的教学骨干,极大地提高了全县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新课程实施水平.

三、实现三个转变,提高怎么写作质量

教育思想的转变必将带来教研工作行为的变革,教研工作策略的优化必将提升怎么写作的质量.为了使教研工作达到“指导更到位,怎么写作更有效,影响更广泛”的目标,我们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1.从个别化辅导走向整体引领.全县有建制小学5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每所学校一学期最多只能接受一两次调研.对于学校来说调研活动是非常难得,也是非常期待的.因此,我们努力做到:一是全面了解情况.调研时,我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常规、校本研修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逐项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予怎么写作与指导.二是关注所有学科.我们坚持以课堂教学督查为重点,做到随机点课、听课,要求教研员跨学科听课,以扩大听课的面,力求覆盖所有学科.我们注意及时利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深切感悟有效教学的内涵,把握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执行力.三是力求影响全体教师.每次调研活动,我们注意面向全体教师,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调研活动中来,参与听课评课,参与分析研讨和总结交流,使他们在调研活动中受到积极影响,且有所收益.

2.从粗放式检查走向精致化怎么写作.对调研的总体情况进行反馈、总结和评议,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还非常重视对个别现象、细节的关注与指导.如,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教师备课不到位、作业批改不规范,我们不是笼统地、不痛不痒地点评,而是点到具体的人,呈现具体的事例,有时还与当事人见面,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共同进行原因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我们从不板着面孔训话,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和真诚地怎么写作,做到有礼、有度、有效,这一举动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教师们不仅乐意和我们交流,还主动向我们倾诉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寻求我们的支持.这样,基层学校对我们的日常调研充满着期盼,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增强了我们做好调研工作的信心.

3.从蜻蜓点水式评点走向深度引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探寻问题产生的根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给教师以深度指导,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先进理念带来教学行为的转变,深刻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积极研究有利于专业素养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求教研员人人开通博客,开辟“为你支招”和“调研传真”等专栏,通过撰写“调研手记”对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进行有效引领.如,听课时发现部分教师不会上练习课,我就写了“练习课怎么上”一文,为教师上好练习课提供参考;看到有的老师对个别学生不关心,我就用“拷问教育者的责任”来唤醒教师的良知;评课时,有的教师评不到点子上,我就用我的“评课感悟”给他们以启迪;在检查备课笔记时,发现部分教师备课不到位,我就用“谈备课的‘三个痕迹’”进一步明确备课的要求等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也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教师发展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优化教研工作策略,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通过创新教研工作机制,实施教师发展战略,使如东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学科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佳绩频传.在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中,我县被测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如东教育成为如东人一张亮丽的名片.作为全县教学研究、怎么写作、指导和管理的中心,承担着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使命.我们将自我加压,不断改进教研工作方式,积极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努力使教研室成为教学研究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教学资源中心和师生发展战略的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