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684 浏览:155119

八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4岁,正处在少年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抽象逻辑思维有了明显发展,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八年级历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领他们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渗透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一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每节课,我都在课件中出示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速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将其划在书上.对于一些不容易找出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互相帮助,我也在其中充当顾问的角色,在学生需要时,适当地给予提示和点拨,让学生能顺着思路自己找出答案,感受发现的喜悦.其次,多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教我,我可能不会;你告诉我,我可能忘记;让我试一下,我就会明白了.”无论学生回答对了还是错了,都是一次学习的体验.答对者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自我肯定,答错者在错误中进行反思和提升.学生只有参与其中,印象才会深刻,才会有所得.由于前面自学的铺垫,学生已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了初步的把握.这时,我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我会点名找学生回答,由于学生不知道下一个问题问到的会是谁,就要时刻有备战状态,因而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重点知识,我会以竖排为单位,让学生一个个地起立回答,这样反复说就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对于需要分析、归纳、整合后作答的问题,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地举手回答,在他(她)回答后,先肯定他(她)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做法,再给出一定的评判,指出作答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说这个问题应该从哪个方面入手分析,其中涉及了哪个知识点,哪个词是答题的关键等.同时,我把每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组与组之间进行竞答,看哪个组答得准,会的人多,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历史的学习逐步产生了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识记能力的高低对学习有重要的作用.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感到识记知识点比较枯燥,往往是机械记忆,记住后不久不是忘了,就是记混淆了,尤其是对时间的记忆,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抓特点,想出方法,使识记成为一种乐趣.比如用时间段的方法,记忆两头的时间.如由“十年内战”记住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时间是1927年和全国性抗日爆发的时间是1937年;由“50年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记住“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95年和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等等.在记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时,我让同学们把每个代表人物名字的首字串连在一起,即陈胡鲁李,谐音“沉葫芦里”,学生在笑声中很快就记住了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这几个名字,而且每次提到这个知识点时都很开心,记得也牢固、准确.在记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的变化时,我告诉学生从头到脚看一遍自己就可以把五个主要的社会习俗改变记住.“头――剪发辫,脚――废缠足,身上――易服饰,口――改称呼,膝盖――变礼仪”,我再让学生看着我一起说,说两遍学生就记住了,而且这种记忆维持时间持久,印象深刻.在学习中,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三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论从史出”.思是建立在对史实了解的基础上,辨是由对史料理性及全面的分析得来.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时,教师要注意呈现与之相关的史实,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有效的引导.如在讲到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在扣押后,应怎样处置时,很多学生想到1927年叛变革命,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屠杀了大量的人,学生们都说该杀.在杀声四起的情况下,我没有立即指出西安事变是和平解决的并讲述这样做的原因,这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带着不服气的情绪上课,不利于后面知识的学习.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指出当时很多中国人都有这种想法.但我们暂时不下定论,先来看看当时国内国际局势,再做决定.接下来,我把西安事变后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呈现给学生.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如果杀蒋很可能造成中国国内混战,日本有机可乘,坐收渔翁之利,这与中国当时的主张是违背的,为了国内的和平和人民的利益,从大局出发,应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了的态度,呈现史实,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所以学生不是把精力放在自己是否获胜上,而是集中精力分析材料,所以得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并理解着记住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对后面的学习也信心满满.

四在教学中渗透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平时的授课中,我有意识地利用史实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坚强、向上的意志品质.如在讲“难忘九一八”时,我播放了《松花江上》的视频后,问学生“我们东北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学生答“是一个富饶的地方,有丰富的资源和物产,如森林煤矿和大豆高粱等”.“这么好的地方,东北人民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呢?”学生答“因为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者在短时间内强占了东北,他们烧、杀、抢、掠,使人民无法在那里生活.”“面对这样一段历史,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要怎样做呢?”学生立即答道:“我们要不忘九一八,好好学习,保护好自己的家乡.”在讲红军长征时,同学们观看视频后也深受感动和鼓舞,纷纷表示要学习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积极乐观的精神.我抓住这一时机问:“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那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学生们马上表示要勇于面对、团结互助、积极解决.我马上鼓励他们说:“对,我们要迎难而上,战胜困难.老师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我一定会做好你们学习的助手.”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高效课堂.课堂上,在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我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它使我上课更加有、更热爱课堂,并想方设法地为学生们怎么写作好.

〔责任编辑:范可〕

相关论文范文